当信息成为一种“权力”

罗振宇是我国自媒体视频脱口秀《逻辑思维》的主讲人。《逻辑思维》有一期讲解的题目是《信息即权力》。罗振宇先生描述出了美国新上任的总统特朗普遭受责难的场景,在各种公开的批判声中,尤为突出的是由

35名精神病专家联合发表的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声称特朗普总统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精神病,这引起了整个精神医学界的轰动。原因在于:这35名精神病专家违反了美国精神医学界的一项规则,即“戈德华特规则”,意思是:精神病医生只有在亲自为一名患者进行诊断之后,才能做出诊断结论。至于为什么精神病医学界会得出这个规则,罗振宇先生借助了心理学家李松蔚先生的理解认为,医生诊断,尤其是精神病医生的诊断,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权力判断。这就突出了“主观”和“权力”。可以这样理解:第一,诊断是一种主观行为。不管这个医生水平有多高,证据有多确凿,他的诊断都是主观行为。不仅难免有错,而且更重要的是,往往在一个时代,某个身体状况被当成是病,但是过了几十年又被归为正常。第二,医生的诊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权力。医生宣布一个人得病,客观上可以给病人带来好处:家人额外的关照爱护、单位宽容等。最极端情形甚至包括:医生能决定一个人生死。比如《刑法》中有规定,精神病人可以免于刑事责任。医生这种职业,尤其精神病专家,基本达到了生杀予夺的影响力,这算不算是权力呢?法官想剥夺一个人的自由,还要呈堂对质,证据链条,反复质证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判定此人有罪。精神病专家拥有这么大权力,却只需要轻飘飘的一个结论,就有可能限制一个人的自由。总结为一句话:
戈德华特规则就是给精神病专家定制的权力的笼子。这就是为什么美国35名精神病专家发表公开信,诊断特朗普有精神病,被整个美国医学界严厉谴责的原因。因为这就是在滥用权力。由此,罗振宇先生认为,在当代社会,存在权力泛化的现象。过去我们讲权力,它的基础,通常是暴力和财力。但是在互联网社会,另一种形式的权力正在崛起,它的基础是信息。这种权力,每个人都可能有,所以它也更有可能被滥用。互联网让信息成为权力,而且这个效应还在不断放大的过程中。但是这种新兴的,以信息为基础的,人人都拥有的,随时可以对他人造成巨大伤害的权力。

当信息成为一种“权力”

当信息成为一种“权力”

新媒体时代,为人人平等地参与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当我们在尽情享受信息之时,权力便悄然降临到我们的头上。尤其在大数据背景下,大数据对信息与知识的生产、扩散进行了重新的塑造。各种具备海量性、时空性与虚拟性等特征的信息扑面而来。人与人之间各种信息的交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力的建构过程。互联网正在以铺天盖地的网络结构和暴风骤雨般的传播速度将信息散播到各个角落,使得身处网络社会的任何人都无法离开信息和摆脱权力,我们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权力的工具。这种权力,在网络社会时代,极容易被滥用、误用,造成对他人、甚至对社会不可估量的伤害。所以,作为个体,理应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使用信息社会的“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