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二支队“中国海警3112”船集体

记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二支队“中国海警3112”船集体

记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二支队“中国海警3112”船集体

一群保卫祖国边海防先进英模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站在第一排的陈加林握住总书记的手说:“我代表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二支队全体人员向总书记问好。”

这一天,“中国海警3112”船(以下简称3112船)是广东省唯一受表彰的先进集体。

3112船,2013年6月组建成立,两年多来,共完成9次国家海洋维权任务和1次国家海洋护渔巡航任务,参巡人员达370人(次),航程达2.6万多海里,巡航区域覆盖我国东海、西沙、中沙、南沙、北部湾等多个重点海域。荣获“全国边海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维权集体三等功:“9·29”台山渔船西沙遇险救援集体嘉奖,19人(次)立功受奖。

这是个英雄的集体。走进他们之前,笔者期待着他们的传奇故事;走进他们之后,感动笔者的却是一个个朴实而不普通的故事。

错将船长当司机

从广州出发,一路驱车,去往停靠在珠海的3112船。

“师傅,您车技真好,哪里人啊?”路上,我与带我们到码头的司机聊天。

“……嗯,我是3112船的船长。”

与船长的交流,就从这样一个稍显搞笑的对话开始了。

刘启明,现任3112船船长,40岁,湖南衡阳人。2013年之前,他做过多艘商船船长。初登3112船,他是大副。

大副与船长的工作完全不同。刘启明事无大小,亲力亲为,每天船头船尾、楼上楼下跑,指导大家按照职责分工规范操作。不到一个月,刘启明瘦了8斤。

一次,3112船原船长因个人原因辞职。当时,离3112船执行出海任务只有5天。

船不能没有船长!情急之下,广东省渔政总队领导想到了刘启明。

“有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开好船?”领导问。

“有五成。”刘启明答。

“那不成,没有百分百,船长不会给你干。”领导说。

刘启明彻夜难眠,把自己多年从事商船船长的经历细细过了一遍,第二天告诉领导:“我刘启明有百分百的把握当好这个船长,如果当不好,任凭领导处置。”

临危受命。5天内,刘启明迅速进入角色:召开会议部署工作,调整岗位,逐人谈话统一思想,组织应急演练,强调全船配合作战。那一次任务,近4000海里航程,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2013年的一天,正在南海执行专项维权任务的3112船进入美济礁避风,受8级大风干扰,横摇幅度达到20多度,礁盘口仅20米左右宽。一个大浪打来,船上人员走不动,站不稳,海浪层层卷起冲到甲板上,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刘启明准确判断,镇定指挥,指令明确,加速安全进入美济礁抛锚避风。危险没有发生,整个过程除了船员没有人知道。但在船员心中,每一次涉险,避险,都是不会忘记的一次完胜。

商船船长收入相对较高,对于自己的选择,刘启明这样和家人解释:“这些年我跑商船也攒了一些钱,生活基本保障没问题。现在我想为国家开船,让自己的血液加速,心跳加快。这才是我的梦想。”

刘启明说,他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关键时刻显身手

2014年,南海某处,原本正常行驶的3112船突然没了动力。轮机长袁华发现发动机声音不正常。

船长下达命令,全体人员各就各位,迅速排查情况。

原来,船的螺旋桨被浮筒(漂浮在水面上的密闭金属筒,下部用铁锚固定,用来系船或做航标等)的钢缆缠住了。一旦浮筒缠得再严重,船将受损。

当时,狂风夹着大雨,海面上浪涛翻滚,海浪不断冲上甲板。

关键时刻,必须有人下到海里,卸下浮筒,使螺旋桨恢复正常工作。这里处于接近2000米深的深海,暗涌十分危险。

谁下?下海的人既要游泳技术好,又要专业能力强,还要胆大心细。

郭君华、袁华、莫充飞站了出来,“我去!”3人争相下海。

郭君华说:“我是机工,水性比你们好,过去处理过这样的事故!”

在生与死时刻,船的安全就是人的安危,船员们首先想到的是排除故障,而不是自己。

船长命令:郭君华穿好潜水服下海排险,袁华下小艇协助察看浮筒和缆绳。

两次潜入海中,郭君华摸清了浮筒缠住螺旋桨的状况,9个小时后,与其他船员一起排除险情,3112船继续航行。

常听出海人说,茫茫大海中航行,最怕的是风高浪急。对于执行任务的3112船来说,急难险重的工作与他们常相伴。

2013年,大量外国渔船进入中国领海。船长接上级命令,要求快速驱逐外国渔船。渔船小,速度快,大船无法驱逐,只能放小艇实施驱逐。

“让我去吧!”陈茂清曾是边防战士,现在是3112船上最熟练的小艇驾驶员。其他人争不过他。陈茂清驾驶小艇在风高浪急的大海中向外国渔船喊话、取证、驱逐。

茫茫大海,驱逐外国渔船非常艰难,小艇需要开足马力,快速追赶。风高浪急,一个大浪扑来,小艇的驾驶舱突然被海水灌满,造成小艇漏电。

漏电意味着船舱内的人员随时都有触电的危险,意味着小艇发动机出现故障随时可能失去动力。陈茂清始终稳稳站在充满海水的小艇里,沉着冷静,科学操作,最终有惊无险返回大船。

“因为祖国在这里”

“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于3112船的人来说,平衡工作与生活,责任与亲情,一直是一种考验。而家国情怀,似乎就是船员们讲述的他们心底最柔软的那些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一天吃一个苹果数着日子的新娘。

新郎何项锋,是3112船的二副。新婚喜庆时,新郎说:“刚刚接到上级命令,我们的船要出海维权。”

新娘愣了:“船上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请请假嘛。”

“那不成,我是二副,没人替。”

新娘没有办法:“好吧,那我每天吃一个苹果,看你多少天回来。”

新娘吃了29个苹果,才等回了何项锋。

第二个故事,是一次没有完成的祭祖。

2014年3月,王金诚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要到山顶,把逝去亲人倒塌的墓碑重新修好。

路上,王金诚的手机铃响了,船长说:“上级命令我们,马上到南海执行维权任务,请你停止休假,以最快的速度归队。”

慎终追远,修墓是家里的大事。家人们看到王金诚转身下山,不解,理解,无奈。王金诚毅然返回,赶回船上。

第三个故事,是手腕2次脱臼的孩子。

二管轮刘忠彪与儿子离多聚少,每次离家,孩子都抱着爸爸不让走。

2014年2月,刘忠彪接到通知,要马上归队执行任务。他快速收拾好行装,与家人告别准备离开。这时不到两岁的孩子扑过来,紧紧抱着刘忠彪大哭。刘忠彪没有办法,只好用了力气推开孩子。事后,刘忠彪的妻子告知他,那一推,孩子手腕脱臼了。

两个月后,又是一次相似的父子离别。准备偷偷离开的刘忠彪,最终还是被孩子发现了。刘忠彪只好再次推开孩子。这一次,刘忠彪并没敢用力,但由于孩子太小,小小的手腕又脱臼了。刘忠彪与队友聊天时讲到儿子,掉了眼泪。

在3112船上,这类的故事有很多。机工陈世浪的母亲腿部骨折,他没有时间照顾;水手长黄耀城的孩子不慎摔断骨头,他没有时间回去。电机员蔡明已经26岁,在船上值班一待就是3个多月,家里多次介绍的对象告吹……

最后一个故事,讲讲前方的“保姆”——陈加林。

“我就是3112船的‘保姆’。”陈加林说。

陈加林,福建漳州人,56岁,2012年经组织调动,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到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二支队任政委,受命组建3112船,兼任船政委,2014年任广东省渔政总队直属二支队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两年多来,陈加林做“保姆”的事项细到柴米油盐。

袁华,入职3112船前在中海油工作,家属和小孩还在广东惠阳。由于在珠海没有购房,户口没有落实,小孩在珠海无法读书。袁华焦急得不得了。他虽然没有向领导提出要求,但是,这件事还是被陈加林知道了。

陈加林马上找到市、区相关部门。相关领导听了情况后,及时批示,解决了袁华小孩读书的问题。

紧接着,家属就业又是一大困难。家属不来珠海,袁华又要出海,小孩读书谁来照顾?陈加林又找到过去与自己共事过的领导,说明情况,请求帮助解决。很快,袁华家属的工作安排了。

袁华的爱人对袁华说:“组织和领导把咱家两件大事都解决了,你在船上要全力以赴做出成绩来,报答组织和领导。”

像这样的事,陈加林办了无数。

陈加林说,3112船能够圆满完成任务,身后的支撑是强大的祖国,强大的组织,强大的人民。

2014年6月,在西沙执行维权任务最艰苦和紧张之际,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文斌随乘3112船到西沙,向全体人员问好、致敬,带去了海上各种需要的物资。

2013年9月,当3112船返航离珠海还有100多海里时,又接到命令,需要3112船到另外一个海区巡逻。这时,船上各种物资不够,关键时刻,广东省相关部门在近海的相关船调集物资,保障3112船按时起航。

3112船每次出海执行任务,在茫茫的南海,在波涛汹涌的东海,每天都在船上进行升国旗仪式,船员一起唱国歌。他们说:“祖国在这里,国旗在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