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蝶變之舞:升級宜居花園之路該怎麼走?

城中村蝶變之舞:升級宜居花園之路該怎麼走?

海珠湖前後有廣州最大的城中村瀝滘,以及服裝紡織餐飲行業密佈的大塘。每天人流如織,交通擁擠,被稱為外地打工仔在廣州奮飛的第一站。這裡有風景秀美,被譽為廣州“綠心”的海珠湖,這裡歷史人文遍地,沉積太多廣州的故事,同時,這裡也是廣州新中軸線的南延段,位處廣州城市更新變革發展戰略的交叉點……

這裡人山人海,這裡急需變革。

城中村蝶變之舞:升級宜居花園之路該怎麼走?

如何讓人愛上一個地方,願意長期依附,同呼吸共命運?

美好生活的具體解讀應該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具體到海珠湖中心區域,對此深有研究的陳述教授認為,還要再添加“兩個更”:更便利的生活,更便捷的交通

海珠湖要想實現蝶變,成為更匹配其地域價值的城市核心,陳述教授認為,首先,要大膽的在中心區域放置容積率,因為海珠湖的中心區域可以選擇在臨湖或半島區域,高容積率規劃設置並不會影響到當地的宜居環境和社區的生活品質。

這方面可以參考新加坡濱海灣的開發建設。這一區域背靠大海,身前則是一座400畝的人工湖。圍繞著湖岸,當地政府將容積率最高提升到了16!居於其中並沒有壓抑緊湊的窒息感,反而因為開闊的海湖視野,高品質的生活配套,成為了“現代+生態”的宜居花園。

城中村蝶變之舞:升級宜居花園之路該怎麼走?

城中村蝶變之舞:升級宜居花園之路該怎麼走?

城中村蝶變之舞:升級宜居花園之路該怎麼走?

同時,塑造新城市中心,成為未來城市精神地標的願景,陳述教授表示, 還需要遵守低碳城市開發的十大原則:

原則1:城市增長邊界——創建緊湊型城市形態,促進可持續發展,注重保護生態、人文、歷史等資源;

原則2:公共交通導向性開發——圍繞公共交通創建人口密度更高的混合用地中心,設計便利的步行體系;

原則3:混合用途——鼓勵實現居住、購物和服務的最優平衡,整合公交通勤距離內,及各個社區內的住職平衡,以及保障性服務的平衡;

原則4:小街區——建設人性尺度的街區和街道,通過高密路網分散車流;

原則5:步行與自行車交通——街道設計要考慮容納充足的步行和自行車車道,鼓勵沿街活動,在主要步行線路沿線打造休閒場所;

原則6:公共空間——藉助人本尺度的廣場、市民中心以及社區服務設施,在步行可達範圍內提供豐富的公共活動空間和公園;

原則7:公共交通——利用多層次多種群的公共交通技術,打造步行可達的便利公共交通體系;

原則8:小汽車控制——通過調控機動車輛的停車和道路使用,增加出行的便利性;

原則9:綠色建築——採用綠色建築評價體系,減少建成環境對生態環境、人民健康的影響,落實最佳實踐;

原則10:可持續基礎設施——搭建區域節能與區域可再生能源系統,並定期進行查驗校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