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首位抗戰烈士犧牲80周年,一起「重溫」唐茂山浴血奮戰的故事

海门首位抗战烈士牺牲80周年,一起“重温”唐茂山浴血奋战的故事

點擊上方“海門發佈”關注

海门首位抗战烈士牺牲80周年,一起“重温”唐茂山浴血奋战的故事

今年是唐茂山烈士犧牲80週年。唐茂山烈士的子女及後輩在唐茂山烈士墓前,祭奠這位抗戰中浴血奮戰、為國捐軀的先烈。

英雄事蹟永遠被銘記,

讓我們一起“重溫”唐茂山的抗戰故事~

海门首位抗战烈士牺牲80周年,一起“重温”唐茂山浴血奋战的故事

入新軍,成家落戶在海門

唐茂山,1886年出生於江蘇海州小尹山(現連雲港市海州區),家中排行老三,原名唐茂三。唐茂山沒有上過學,為尋找出路,他參加新軍也稱北洋軍,原系北洋軍閥七十六混成旅的一個排長,駐守南通,旅長張仁奎。

張仁奎(1865~1944),字鏡湖,山東滕縣人。早年販私鹽為生,加入青幫,為“大”字輩人物。青年時代在江蘇靖江參加清軍,後在徐寶山部供職。辛亥武昌首義成功後,張以通州總司令名義在南通通電宣告獨立。次年任南京臨時政府第二軍步兵二十四旅旅長。1913年11月起至1924年任江蘇陸軍第七十六混成旅旅長兼通海鎮守使 (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隸屬江蘇督軍齊燮元部,駐防南通,管轄範圍包括南通、真如、泰州、崇明、啟東及江浙沿海各地,為北洋政府陸軍上將、傑威將軍。

唐茂山在七十六混成旅當兵時認識了海州同鄉顏秀五。顏秀五(1892~?),名振嶺,字秀五,以字行,贛榆(舊稱海州)人。清宣統二年(1910),赴揚州投統領陳允瑞當兵,官至連長。陳丟官後,顏秀五退伍,在蘇北南通、如皋至上海一帶活動,當兵、經商、販鹽或作海匪。唐茂山和顏秀五是海州同鄉,又曾在一起當過兵,二人關係比較好。

1923年10月,直系曹錕當上總統後,號召“武力統一”全國,命令江蘇督軍齊燮元將控制在皖系手中的浙江給搶過來。1924年9月3日,齊燮元聯合福建孫傳芳、安徽張文生向浙江督軍盧永祥發動進攻,並調張仁奎部隊前去助戰。張仁奎在南通過了幾年舒心日子,也想趁亂擴充勢力,於是提著鍘刀帶著徒子徒孫就衝上前線。誰知,盧永祥不經打,一個月不到就丟了浙江全境,接著退到上海,還是頂不住,最後通電下野,去了日本。

1924年秋,張仁奎因病退休,隱居在上海法租界。他的七十六混成旅被孫傳芳改編為省防軍第九師,唐茂山被整編下來。在南通當兵期間,唐茂山結識了茅家鎮的金菊仙,與其結為夫妻。退伍時唐茂山就留在海門茅家鎮。顏秀五到上海發展,一番變故後加入了青幫,成為青幫大頭目。其間他同中共特科取得聯繫,是中共特別黨員,曾親自掩護周恩來離開上海。

重入伍,犧牲在抗戰前線

海门首位抗战烈士牺牲80周年,一起“重温”唐茂山浴血奋战的故事

抗日戰爭爆發後,顏秀五離開上海赴啟東、海門一帶,拉起抗日遊擊隊,後投奔國民黨軍丁聚堂部,被丁聚堂收編為水上游擊總隊第二大隊,顏秀五任團長。為壯大力量,他到海門找到同鄉老戰友唐茂山,請他參加抗日遊擊隊。此時唐茂山已經52歲,退伍多年,家有6個未成年的子女,但一聽說是為打鬼子,唐茂山二話沒說,告別了妻兒,重新拿起武器投身到抗擊日寇的行列,任水上游擊總隊第二大隊部中尉副官。

顏秀五的水上游擊總隊第二大隊其實是一支地方雜牌部隊,人數有幾百人,相當於正規部隊的一個營,駐紮在長江邊宋季港(現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境內)。1938年3月17日,日本侵略軍從任港登陸,侵佔南通城;3月21佔領海門。9月初,顏秀五部奉命開赴南通王家小橋佈防(現通州區觀音山鎮),到達駐地後, 大隊部設在王家小橋東橋堍一個槽坊裡。第一中隊龍寶華連駐麻花榨擔任左翼,唐茂山任聯絡指揮;第二、第三兩中隊和機關槍連在王家小橋正面佈防;第一大隊沈玉朝在橋西北1 裡許擔任右翼。一大隊到達駐地後,即在河東平地上開挖交通壕,做隱蔽工事。一週後即9月12日(農曆八月初四),日軍從南通城出動,上午9時左右到達橋西彌陀院後,見有部隊佈防,立即拉開隊伍向東開槍開炮。顏秀五得到偵察員報告後,迅速下令大隊全部人員進入陣地作戰,日軍炮火密集,尤其是小鋼炮炮彈不停地傾瀉到大隊陣地前後左右爆炸,硝煙瀰漫。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發起了十餘次衝鋒,想衝過橋來,顏部五大隊全體官兵奮勇抵抗,副官唐茂山在指揮作戰時不幸中彈犧牲。下午2時許,日軍退回南通城。此戰,顏部一死二傷。

被國民政府追認為烈士

唐茂山是海門抗戰中為國捐軀的第一人。當晚,唐茂山的勤務兵將唐茂山的遺體用船運回海門茅家鎮(現海門鎮),此時,遺體已經僵化,但仍保持著手握步槍向前衝鋒的姿勢。唐茂山的遺體被安放在城隍廟內(現海門市江海路西側、新海路北側地段)供人弔唁。海門各界人士、社會名流、普通百姓對唐茂山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蹟無比敬佩,對他的不幸犧牲非常痛心,弔唁的人絡繹不絕。為防止日本鬼子報復,顏部派出機槍連在周邊警戒。

一週後國民政府在城隍廟中山堂召開由抗日將士、社會名流和各界群眾一千多人參加的追悼會,沉痛悼念這位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國民黨海門縣長魏湛元親自主持追悼會。為防止敵人搞破壞,顏部用兩挺機槍在會場外作警戒。國民政府向唐茂山家屬發放烈士證書和撫卹金。唐茂山的家屬和子女享受烈士家屬撫卹優撫,給予適齡子女免除學雜費上學的待遇。

在召開追悼會的當晚,獲悉日軍即將入侵茅家鎮,顏部將唐茂山的遺體轉移到城隍廟附近他的家中隱藏。他的6個子女在妻子金菊仙的帶領下匆忙逃到壩頭鎮避難。為防止汪偽漢奸認出,子女們都剃了光頭。後來,唐家人偷偷潛回茅家鎮,在鄰居及其他愛國人士的幫助下,將唐茂山的棺木轉移到徽州會館(今新海路江海路口),後安葬在自家的農田裡。

唐茂山英勇抗敵、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蹟深深地感染了他的子女,他們在唐茂山犧牲之後,相繼走上了革命道路。大兒子唐學智1949年4月參加解放軍文工團,成為軍樂隊的一名指揮;女兒唐學珍1949年6月考入華東軍政大學,後成為南京衛生學校的幹部;小女兒唐學芳,1950年是海門鎮復興街道的婦女積極分子,後成長為供銷社經理。他們為中國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海门首位抗战烈士牺牲80周年,一起“重温”唐茂山浴血奋战的故事

為抗戰英烈正名

海门首位抗战烈士牺牲80周年,一起“重温”唐茂山浴血奋战的故事

彈指一揮間,40年過去。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極“左”思潮的影響,唐茂山抗日為國捐軀的事實長期沒有得到正面評價,尤其在十年動亂中唐茂山的子孫在提幹、入黨、入學等方面受到打壓及不同程度的牽連。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撥亂反正,作出了《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得以解決。

1981年唐茂山的外孫咸寧一從河海大學畢業分配到海門縣水利局工程管理所。1982年到1985年間,他先後被借調到海門縣地名辦、南通市(地區)建設局和江蘇省測繪局工作。在查閱海門縣民政及地方文史資料時,他發現了由警頑寫的一篇回憶文章《抗戰初期海門的雜牌部隊》,文中記載了抗戰早期國民黨海門地方武裝在1938年9月阻擊日軍,併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而惟一陣亡的是中尉副官唐茂山。

“莫不是我的外公?”咸寧一想起一次清明給外公、外婆上墳,姨夫悄悄告訴他,他的外公是國民黨軍人,打日本鬼子時戰死,他的名字叫唐茂山。咸寧一立即從他的舅舅唐學智及姨母唐學芳那裡得到證實,文中反映的陣亡國民黨軍官唐茂山就是他的外公。

時值1985年9月3日,彭真委員長髮表《在首都各界人民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代表中共首次承認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抗戰中所起的作用。唐家人十分興奮。1985年底,唐學智以唐茂山兒子的身份向海門縣民政局寫申請,要求為父親唐茂山追認烈士。同時咸寧一和他母親唐學珍多次到省民政廳,諮詢國民黨抗日陣亡人員辦理烈士證的程序和有關規定。

海門縣民政局會同海門縣委黨史辦對唐茂山申報烈士一事展開調查。1986年7月5日,海門縣委黨史辦派俞中流和張乃兵兩人到《抗戰初期海門的雜牌部隊》的作者住地進行實地調查走訪。走訪中得知,警頑的真實姓名是陳鏡寰,警頑是他的筆名,他當年是顏秀五部隊的書記官,親歷這場阻擊日本鬼子的戰鬥,是唐茂山犧牲的見證者。他是應海門政協為紀念抗戰勝利40週年而寫的紀念文章,發表在《海門縣文史資料》第4期上。由此,1986年7月28日,海門縣人民政府向江蘇省人民政府申請《關於追認唐茂三(山)為烈士的請示》【海政發(1986)156號】,並附上了由海門縣民政局報送的《關於唐茂三(山)參加對日作戰犧牲的情況調查》。江蘇省民政廳在經過仔細審查後,商請省黨史部門進行復核。海門縣委黨史辦在接到任務後,於1987年5月5日會同海門縣民政局在唐茂山的住地,海門鎮復興街街道辦事處召開群眾座談會,請唐茂山的老鄰居、老街坊及知情者陸秀英、叢有方、王瑞福等5人回憶當年唐茂山犧牲的經過,形成《關於唐茂山犧牲的有關情況記錄》,上報省黨史工辦。省裡形成結論後上報國家民政部。1987年8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並下發了唐茂山《革命烈士證明書》,證明書上寫道:“唐茂三同志在對日本鬼子作戰中,壯烈犧牲,經批准為革命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

至此,唐茂山在抗戰中英勇殺敵、為國捐軀的壯舉,在沉寂40年後終於得到國家承認。

海门首位抗战烈士牺牲80周年,一起“重温”唐茂山浴血奋战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