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生前遺願:死後一、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說 資訊頭

金庸生前遺願:死後一、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說 資訊頭

金庸

10月30日電 多家香港媒體10月30日消息稱,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筆名金庸)病逝,享年94歲。

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寧人。1955年2月8日,查良鏞首次以“金庸”之筆名在報紙上開始連載小說《書劍恩仇錄》。他的代表作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等,其作品流行的程度,被譽為“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金庸生前遺願:死後一、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說 資訊頭

金庸曾在接受採訪中表示,自己有空的時候,坐車、坐飛機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想如果自己是俠客、大俠,會怎麼樣。在多部代表作的男主角中,金庸本人最喜歡令狐沖,同時也喜歡喬峰,非常不喜歡韋小寶,“見到這種人要遠而避之”。

此外,他還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

金庸生前遺願:死後一、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說 資訊頭

【相關閱讀】

《金庸最後一次提筆:此心安處是吾鄉》

金庸2016年冬為香港博物館金庸館撰寫的開館前言,發在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紀念小冊子上,很多人猜想這將是金庸最後一次提筆,沒想到一語成讖。

以下附上全文:

此心安處是吾鄉我的故鄉是浙江海寧。那裡是我的出生地,童年和青少年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接受啟蒙教育和完成中學學業的地方。我畢業後去上海,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來到香港,當時才二十多歲。初來乍到,最鮮明的感覺是天氣炎熱,以及一句話也不懂的廣東話。還鬧出一個笑話,我初到埠,坐上白牌車,說去餐館,司機先生卻載了我去差館(警署)。

當時的香港在經濟上、生活上、文化上還比較落後,有點到了鄉下地方的感覺。不過一般香港人坦誠直爽、重視信用、說話可靠,我很快就喜歡了他們,覺得香港的人際關係比上海好。

金庸生前遺願:死後一、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說 資訊頭

想不到在這陌生的城市一住幾達七十年,大半個人生都在這裡度過。我在香港結婚、生兒育女、撰寫小說、創辦報紙,家庭和事業都是在香港建立的。我親身見證了,香港隨著工商業的繁榮興旺,逐漸成為國際大都會。我也親眼看到,改革開放為國家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宋朝蘇東坡當年遠離故鄉到嶺南,曾在一首《定風波》詞裡寫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對香港來說,我也是一個移民。我來到香港,住的很是心安。我的一切都是香港給予的,我感激香港,慢慢地也就把香港視為我的第二故鄉。我珍惜在這裡的美好時光,願意好好愛護她,盡我的能力回報她。

金庸生前遺願:死後一、二百年 仍有人看我的小說 資訊頭

五年前,曾德成先生代表香港政府同我會面,提議設立金庸館,我當時表示萬萬不敢當。經他耐心解釋和誠懇勸說後,只好慚愧接受了。我很感謝許多讀者對我小說的喜愛和熱情。他們已經待我太好了。我能為大家做點事,很樂意,也是應該的。

謹向曾德成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文化博物館,以及為設立金庸館努力的諸多朋友、專業人士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