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你感到孤獨,其實是因爲太在乎他人的看法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當遇到了煩惱,想找個人傾訴,卻不知道找誰,不知道從何說起。感覺其他人都很忙,不好意思總是去找誰聊天。

覺得自己身邊始終缺一個親密的人,有時候會有種形單影隻的落寞感,孤獨彷彿無處不在,在我們不經意的某一瞬間,就會把我們吞噬,讓我們感到難以自處。

心理學家:你感到孤獨,其實是因為太在乎他人的看法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孤獨。我們在孤獨的時候,可能會忍不住想一個問題: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亞隆認為,人們會將人際關係,作為一種遮掩自己孤獨感的工具。當人們難以去直面孤獨時,通過這些人際關係的建立,能夠幫助人們用自己的方式逃避孤獨,亞隆提出了人際關係的三種類型。

心理學家:你感到孤獨,其實是因為太在乎他人的看法

一、在乎他人的看法,活在他人的目光之中

有的人會這樣想“沒有人會注意到我,根本沒有人在意我,我是可有可無的”,然後他會感到非常孤獨、失望。這種心理表現的背後,是一種對關注的渴求。

渴求自己被別人看見,被他人注意、在乎,從而獲得一種存在感、安全感。這種心理可以追溯到我們童年時期形成的習慣,比如孩子會為了博得父母的關注,從而大哭大鬧,或者在學校調皮搗蛋,以獲得老師、同學的關注。

這種關注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注意、被別人在乎的。然而,這種對於他人關注的過度需求,會導致一些不良的表現。例如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為了證明對方是很在乎自己的,於是小題大做、故意很矯情,這樣反而會使對方覺得相處起來很累。

心理學家:你感到孤獨,其實是因為太在乎他人的看法

二、想融入他人的圈子,失去自己作為個體的獨立性

有的人為了躲避孤獨,恨不得自己每天都和對方黏在一起,時時刻刻不分開。而這種傾向是一種過度依賴、缺乏獨立人格的體現。這種人往往會犧牲自己的時間、放下自己的事情,去依賴對方,願意為對方做任何事情,最終失去了自我。

通過建立這種緊密的聯繫,這種人能夠獲得一種安全感、控制感,讓自己擺脫孤獨的心境。但是,當時間久了,這種犧牲自我獨立人格,來消除孤獨感的方式,是不可取、不穩定的。這樣的緊密關係只是表面上的,相處久了很容易出現矛盾,因為總有一方在犧牲著自己的喜歡的事、委曲求全,這種關係是不夠舒適的。

心理學家:你感到孤獨,其實是因為太在乎他人的看法

三、通過滿足慾望來建立關係的連接

有的人會覺得身體上的交流能夠更快、更直接地建立起與對方之間的連接。對於這樣的人,當感到孤獨的時候,會有強迫性的性慾產生,這能帶給其短暫的、快速實現的安慰。

然而通過這種方式維持的關係是不夠緊密的,把對方當做一種滿足自己當下心理需求的工具,得到的只能是對方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也不能徹底的消除孤獨感。

心理學家:你感到孤獨,其實是因為太在乎他人的看法

想要徹底消除孤獨感,首先要意識到自己與他人建立的是何種關係?這種關係是否是良好、合理?意識到了這些心理需求之後,要學會建立起成熟的關係,去真正付出關心與愛,在沒有需求的前提下,與他人交往,這種真誠的出發點,才是消除孤獨感,建立良好關係的必要因素。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社交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