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法無欺」歐陽詢楷書

一、楷書的形成與發展

在歷史上,楷書也叫真書、也叫正書,甚至也有將隸書稱為楷書的,在名稱上不盡一致。楷書作為一種書體,在歷史上肯定是慢慢形成的,而且公認的是從隸書演變而來的,時間應該是在東漢時期。傳統的說法是由東漢時期王次仲首創楷書。《宣和書譜》中說:“上谷王次仲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書’即今之正書也”。王次仲,東漢時期書法家,今河北懷來人,首將隸法作楷法,字方八分,稱為“八文書”。

嚴格講,王次仲當時的楷書有很多隸書的成分,是介於隸書和楷書之間的體勢。從體勢上講,和我們見天的楷書並不完全一樣。我們今天所用的楷書叫“今楷”,確切地說,今楷是到了唐代才正式形成的,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寫的楷書仍然是唐代的楷書。

至於說王次仲創造了楷書,我個人覺得有失於公允,我們很難想象,只憑一個人的力量怎麼可以完成一種書體的創造和形成,並被後人所公認、所流傳?這應該說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一點也是應該肯定的:在由隸書往楷書方面演變的過程中,王次仲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一位傑出的代表。

但不管怎麼說在東漢末年時期,楷書的基本特徵已經形成。

東漢以後,到了魏、晉時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書法大家,如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等,他們將楷書推到了一個高峰,楷書已經成熟,以至於到了隋唐時期楷書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僅有的變化也就是風格特點上的不同而已。

“楷法無欺”歐陽詢楷書

二、隋唐時期的楷書

從總體上看,隋唐以前的楷書在形體上、面貌上比較放縱,飄逸撒放的成分多一些,端莊工整、嚴謹規矩的成分相對地要少一些。到了隋唐時期,楷書在法度上嚴格了起來。隋代在歷史上時間雖然很短,從建朝到消亡僅僅37年。最後一個皇帝隋煬帝楊廣是個地地道道的昏君,人品極差,歷史上記載他是弒父奪權、鴆兄圖嫂,在治理國家上一事無成。為了到揚州看花,耗巨資修了一條大運河。但這個皇帝在文才方面很好,就其文學水平,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皇帝。隋朝時間雖然很短,但是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科舉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以書取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看你的字寫的好不好,字不好不可以當官。既然有“以書取仕”,就有“以書求仕”的,所以,學習書法成了當官的必修之課,成了當時政府教育機構的必備課程。因此書法也就朝著統一規範、統一標準的方面發展,講求共性,講求法度,講求規矩,成了當時的最高準則。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並極力推廣、帶頭學習臨摹。上行下效,舉國上下,書法大興。要想當官,要想在社會上有地位,要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必須按照當時的統一標準將字寫好,寫不好字,或是胡寫亂畫是根本行不通的。政府提倡什麼,國家就出什麼人才,在唐代初期出現了四大書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唐代中晚期又出現了顏真卿、柳公權、鍾紹京等一大批書家,在他們的努力下,楷書的法度達到了極至,達到了前所未有、後人從未越過的高峰,建立了唐朝尚法的典型,開啟了中國書法楷書全面發展、全面推進的鼎盛時代。在這個時期,歐陽詢當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代表,他的楷書被後人稱為歐體。

“楷法無欺”歐陽詢楷書

三、歐陽詢簡介

歐陽詢、字信本,乳名叫“善奴”,生於公元557年,卒於公元641年,在世84週歲,潭州臨湘人,即今湖南長沙人。其實歐陽詢的祖先在山東,後來做官南下,落在長沙。歐陽詢的祖父歐陽頠,父親歐陽紇,都是陳朝的高官,歐陽紇當時是廣州刺史。在歐陽詢14歲那年,即公元570年,陳宣帝陳須以謀反罪把歐陽詢全家滿門抄斬。當時有一個叫江總的人冒死把歐陽詢私藏了起來,江總與歐陽紇是至交,時任尚書令,也是一位書法家。於是,歐陽詢在少年時期在讀書寫字方面受到江總不少的教育和啟發。

歐陽詢長的偏瘦,相貌不好看,但是他聰穎過人,學習及其用功,在很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上就有了一定的影響。成年後結識了一個朋友叫李淵。李淵後來作了唐朝開朝皇帝,也就是唐高祖李淵。李淵很看重歐陽詢的才學,當皇帝后便給歐陽詢在朝中安排了官職。李淵去世後,由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繼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政見上和歐陽詢並不一致,但看在父親李淵的面子上,也念其歐陽詢在書法文才上的成就,給歐陽詢先後封了幾個不小的官職,如銀青光祿大夫,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渤海男等等。雖然這些官職都不算太低,但都屬於研究、教育之類的文官,沒有太多的實權。

歐陽詢少年時期生活坎坷磨難,成年後在仕途上也並不分得志,因此他把全部的精力與聰明才智用在了學問和書法上。歐陽詢應李淵的邀請主持編寫了唐代大型文獻鉅著叫《藝文類聚》共100卷,這部鉅著在中國文學歷史上影響很大,評價很高。另外他的書法在當時被朝野所看重。《新唐書》曾說歐陽詢的書法是“尺牘所傳,人以為法。高麗嘗遣使求之。”就是說,歐陽詢當時所寫的書信都被人拿來作為字帖去臨摹、去學習。高麗國還曾派人來向他求字。他一生寫了不少的作品,流傳至今的幾塊碑刻,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從內容上說,都是很有分量的幾塊碑。特別是他寫的定武蘭亭碑,被公認為是碑刻之冠。

四、歐陽詢的楷書特點

我們不一一列舉。就他的楷書我們只簡單地歸納一下有以下幾個特點:

1、險峻刻歷、剛勁挺拔;

2、清雅秀麗、瘦健俊美;

3、規矩端正、一絲不苟;

4、大小有法、錯落有致。

以上特點我們在今後的講座中再一一論述,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總之在學習歐體之前先知道了解歐體的特點,對我們的學習大有益處。練字就是練心,把心裡練明白了,字也就寫好了。

五、學習書法為什麼先學楷書?

1、學習書法為什麼一入手要先學楷書?看來這個問題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有許多人,特別是經常寫字的人,對這個問題也存在著許多誤解和偏見。有的以文字形成脈絡為根據,說中國文字是由古文字到甲骨文,由甲骨文到大篆,由大篆到小篆,由小篆到隸書,由隸書到楷書,是以這個程序形成發展起來的,那麼練字也應按照這個程序去練。kvN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一個是時間問題,人的一生僅有幾十年,生命沒有給我們那麼長的時間。如果我想專攻楷書,照此程序我應從古文字練起,那麼古文、甲骨、大篆、小篆、隸書,然後再到楷書,這幾十年的時間太少了,這是不行的,這是空洞的不切合實際的教條主義;"

另一個問題是有沒有榜樣可以參照學習?,稍懂得點書法常識的人便知道,甲骨文是從請末才被發現的,儘管甲骨文是幾千年前的文字,但在晉唐時期不用說去學習臨摹,甚至連甲骨文是個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那時人們見到最早的文字也就是大篆、金文之類的書體。當時的書家以致於後來的書家都沒有按照文字的發展脈絡去練字的先例,所以練字應按照文字的發展脈絡去練,這種說法不能成立。

有的人說,只寫行書草書,從不寫楷書行不行?當然,這也是可以的,但是,這裡有個層次標準的要求問題,就是說你寫字到底要求自己達到一個什麼水平?許多人寫字也是寫了一輩子,但是就是達不到高層次,寫到一定的時候寫不動了,他的字再也長不上去了,原因是什麼?往往就是楷書的基礎不行所造成的,也就是功底不過關,他的功底已經不夠用了。我們舉目看一看象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趙孟頫、鄭板橋等等,這些一流的書法大家,那一個不都有著雄厚的楷書基礎,那一個不都是因為楷書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才產生了自己特有的書體風格呢。所以我們說雖然練字可以不寫楷書,但是沒有楷書基礎的字,水平不會太高。

2、中國文字的發展有一個特點,筆畫越來越簡單,技法越來越複雜,書寫法則與規定難度越來越大。對於那些複雜的書寫技法來說,楷書的出現應該是達到了頂峰。具體地說,楷書囊括了書法中所有的筆法,如藏鋒、露鋒、中鋒、偏鋒、縮鋒、裹鋒、連筆、頓筆、抽筆、斷筆、跪筆、彈筆、懸針、垂露、暗過、淹留、欲豎先橫、欲橫先豎、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陰陽頓挫、俯仰翻合、還有指法、腕法、掌法、身法、撥燈法等等等等。這些技法筆法在楷書中均可用到。先學楷書實際上就是先從規矩入手,先認識和了解什麼是共性、什麼是公認的法則?什麼是必要的法度?

“楷法無欺”歐陽詢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