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土地的意義!溫嶺市大溪鎮五峯村的做法,告訴我們什麼?

見習記者施 煒

水泥攪拌機發出陣陣鳴響,建築工人們忙碌著作業……位於溫嶺市大溪鎮五峰村的工業地產項目施工現場,鋼筋搭建出的一幢幢樓房已經雛形初現,似乎可以預見這片土地上日後的繁榮景象。

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發展空間小、交通不便,五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曾經十分微薄,兩年前還曾被列為“經濟薄弱村”。

這幾年,靠著盤活土地,開發工業地產項目,村莊告別落後窮困的發展格局,迎來了嶄新的“春天”。

“三改一拆”騰土地

村裡發展謀出路

時間倒退回4年之前,那時的五峰村還矗立著大批的違法建築,但這卻是村集體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這些成片的違法建築裡聚集著大量的不合規生產企業,最為突出的是大量的翻砂鑄造廠。這些翻砂廠辦廠歷史近15年,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傷害,也給群眾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2014年,溫嶺市著手於“三改一拆”環境整治,五峰村兩委幹部開始大力推進關停不合規企業,拆除違章建築的工作。2015年,溫嶺市政府的工業地產項目引起了村兩委的關注,在與鎮裡積極對接後,村裡下定決心,要拿下指標,爭取成為工業地產項目的試點單位。

看到了廣闊土地資源帶來的發展機遇,也明白自身的資源優勢,村兩委幹部清楚地認識到拿下指標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清退違法空間。

可想而知,近70畝土地的徵拆工作不可能簡單。“拆遷工作舉步維艱,不知道捱了多少冷言冷語。別說拆廠房是斷了企業老闆的財路,就連村民也覺得我們拿地做項目是‘吃子孫飯斷子孫路’。”談起徵遷工作,村支部書記潘林福非常感慨,“為了村莊的環境整治和經濟發展,項目必須拿下,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把地騰出來。”

潘林福告訴記者,村兩委幹部一方面帶頭拆除自家違章建築,出讓閒置土地,為村民做好榜樣,另一方面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黨員會議,傳達鎮裡關於“三改一拆”的相關精神,併為村民詳細講解拆後政策的優越性。村幹部的努力慢慢獲得了村民的理解,五峰村工業地產項目終於成功落地。

產業升級建園區

開啟致富新天地

“利用村裡近70畝的拆后土地,工業地產項目就落戶在這裡。”看著工地上忙碌的景象,潘林福的臉上寫滿了期待,他說,未來這裡將建成建築面積11.74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包括10棟廠房和1棟物業配套樓。

令村民們開心的是,項目建好後,村集體將獲得1.8萬平方米的廠房,這份價值5400萬元的資產,也讓五峰村具備了“養雞生蛋”的能力。

“村裡都商量好了,一部分房產租給酒店、超市、農貿市場用,另一部分出租給企業當廠房。這樣的話,村集體每年就能增加經營性收入四五百萬元。”潘林福告訴記者,得知村裡將出租廠房的消息後,村裡村外的不少機電企業主都看中了這片廠房的地理優勢,已經找上門尋求合作了。

大溪鎮農辦主任林雄偉告訴記者,園區主要將集聚一批機電類企業,准入門檻比較高,入園企業不僅要達到一定規模,同時從事的生產也要對環境友好。目前,已有十家規上企業確定進駐園區,以從事電機、水泵生產的機電類型的低汙染企業為主。

“項目落地後,勢必會引來許多勞動力。人多了,需求也就大了,由此創造的就業機會也就更多了。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銷售農產品,自產自銷,創收增利。超市、酒店等服務業更能吸引一部分外出務工的本村村民迴流,實現在家門口賺錢的願望。”潘林福說。

摘下“經濟薄弱村”的帽子,五峰村朝著富裕村行列前行。看著村裡一天天的變化,村民們心裡的顧慮少了,期待多了。

“翻砂廠遷了之後,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等到明年工業園區投入使用,不僅村集體的收入能增加,我們村民的出路也更多了。”村民老宋說,自己當初對“拆建”很不理解,但看著園區的建設一天天推進,他相信這裡將開啟村裡致富的嶄新天地。

盤活土地的意義!溫嶺市大溪鎮五峰村的做法,告訴我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