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特殊職業之:鏢師行業的真面目

江湖特殊職業之:鏢師行業的真面目

鏢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裡,林平之的家就是開鏢局的。在很多文學作品特別是影視劇作品裡,那些替人保鏢的鏢師們個個武藝高強,走在路上威風凜凜,似乎各路強盜小偷都會望風而逃。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鏢師的行業是隨著社會商業化的發展而正式興起的。最初的時候,人們為了保護某些重要人物或者物品,會僱傭或者邀請身手比較好的人來保護自己,但是出現的頻率相當低。直到社會的商業化越來越發達之後,貴重的貨物長途運輸需要格外保護,大宗的金銀等硬通貨幣也需要多加高度防範丟失和盜竊,這種保護需要日益強烈之後,社會上就專門有人開始以替別人保鏢為專門職業。保鏢的從業機構——鏢局就誕生了。今天的各類保安公司,也就是鏢局的延續。

江湖特殊職業之:鏢師行業的真面目

盜匪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按照哲學家的話說,是隨著私有制的產生而伴生出來的產物。所以,鏢師的誕生是因為盜匪的存在,盜匪和鏢師似乎就是一對天生的冤家對頭:盜匪不絕,鏢師就永遠存在;鏢師存在,盜匪就不會消失。兩者在長期的互相鬥爭中,逐步建立了一種為外人所不知的微妙關係。

也許剛剛開始的時候,盜匪和鏢師之間的鬥爭是你死我活、非常劇烈的。但是後來雙方都逐漸發現,這樣一直沒完沒了的鬥下去,誰都佔不了便宜,誰也更別指望能滅了誰。因為這雙方都是靠暴力吃飯的,凡是有鬥爭就要打架,要打架都免不了會有人員傷亡。盜匪的嘍囉死了,匪首自然要依照規矩給予嘍囉家庭數量不菲的安家費;同樣鏢師死了,也需要大筆的銀子來安排後事。要是這樣沒完沒了的鬥,盜匪用刀頭舔血賺來的那一點點錢財遠遠不夠給嘍囉賠付人命價,鏢局從僱主那裡賺來的佣金也不夠支付鏢師家屬的安家費。

於是,雙方形成了默契,不鬥了。不鬥了,對於鏢師了來說當然是好事,可以接近零風險的賺佣金。但盜匪也要吃飯穿衣,不劫鏢哪裡來的大筆收入?人要吃飯,馬要吃料,畢竟盜匪每次行動都需要增加開支,而且頻繁行動也容易走露馬腳,招致官兵的圍剿。那些攔路搶劫一些零散旅客的,要麼是不成氣候的小毛賊,要麼是餓瘋了窮急了的地痞流氓。這個時候,鏢師的隊伍還有車伕、雜役等,對付小股劫匪綽綽有餘。

江湖特殊職業之:鏢師行業的真面目

這些小股的毛賊,其實也根本不用鏢師動手,只要對該地盤有控制能力的大盜匪知曉了,隨時會出手殲滅。“老虎嘴裡搶食”,結局顯然是找死。人無橫財不富,那些成規模有氣候的盜匪,乾的都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大買賣。為了平衡雙方的利益,雙方約定鏢局每年“孝敬”盜匪若干費用,與權利相對應的是,在“年費”時間段內,盜匪絕不動按照約定繳納了“年費”的鏢局。

這樣一消停下來,一些僱主會錯誤認為旅途消停了,不用再僱傭鏢師多花費那些無謂的銀子了,於是就影響到了鏢局的財路。這個時候,鏢局會或明或暗地向盜匪透露消息,讓盜匪適時地幹幾票攔路搶劫的勾當,警示一下那些膽敢不僱傭鏢局保鏢的商人或者旅客。這樣偶爾行動一次,盜匪既可以練練手,不至於業務生疏,也可以給鏢局招攬生意。鏢局生意不斷,盜匪有穩定收入,最重要的是雙方不至於繼續以命相搏,產生高額的從業成本。於是,雙方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微妙而且默契的共生關係。

有了這種特殊關係,所以慢慢的鏢師這個行業對於武功的要求不再那麼高了。因為你武功再高,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總有比你武功更高明的人。縱使你武功天下第一,達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但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亂拳打死老師傅”,人家鐵了心要對付你,一般就不會估計什麼“一對一”的競賽規則,要麼動用各種弓箭、飛蝗石、毒針、毒藥、陷阱、絆馬索等陰毒手段,要麼可以群起而攻之,全力發揮數量優勢,再加上盜匪是主,鏢師是客,前者還有熟悉地理環境的主場優勢。所以,比拼武力就是鏢師最不明智的選擇。

江湖特殊職業之:鏢師行業的真面目

沒有武功要求並不意味著沒有要求,而是“功夫在詩外”,對於鏢師的從業能力有了武功之外的、更高的要求了。首先,鏢師要能吃苦。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鏢師們走鏢是件非常辛苦的事。過去交通不便,無論路程遠近,基本都是依靠車馬和雙腳,為了趕時間,常常需要日夜兼程、風餐露宿,颳風下雨、風吹日曬更是不用多說的標配。

所以,鏢師們在選擇徒弟的時候,首先會選擇身板硬朗,家庭出身貧寒的孩子。武功不高可以,但身板必須經得起顛簸和折騰。家庭出身貧寒,則不會過多要求生活享受,一般的苦頭都能毫無感覺地適應。據有的老師父說,鏢師師父還要給徒弟教會“四會一不”,這也是鏢師行業的老規矩。“三會一不”就是:要會搭爐灶,要會修鞋,要會理髮,要會簡單的療傷治病,“一不”就是不洗臉。“四會一不”很容易理解,這都是為了應付長期野外奔波的必須技能。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鏢師要在跟著師父學習的過程中,練就一雙眼、一張嘴。鏢師們行的是千里路,吃的是江湖飯,但盜匪們則是各佔山頭、各有地盤,鏢師們一路走鏢過去,就免不了要經過不同的盜匪勢力控制的地盤。所以,一個有經驗的鏢師會熟知盜匪的勢力分佈,知道進了誰的地盤了。身邊過去一個人,鏢師要一眼看出對方是平民百姓還是“道上”的人。對方倘若主動打招呼,一般也不會明話明說,而是使用江湖約定俗成的暗語和手勢,鏢師要明確其中的含義,並能合理回應。只有“上什麼山唱什麼曲”,才能儘可能地避免誤會,不傷和氣。

江湖特殊職業之:鏢師行業的真面目

一個鏢師的口才也需要非常便利,行走江湖,“三句好話當錢使”,和“道上”的人接上了頭,互相之間言語往來,也講究措辭得當。會說話了,即使當年鏢局對盜匪的“孝敬”不怎麼到位,也能化解隨時可能爆發的衝突,留下日後交往的餘地,至少可以讓自己不會立即陷身危險之中。遇到那些沒有背景、不成氣候的小毛賊,鏢師也可以通過語言震懾或者拉攏對方,儘可能避免刀兵相見。

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策也。即使在戰爭中也是如此,何況一個鏢師,走鏢謀生不過就是為了養家餬口,更沒有必要時時處處拼命了。所以有人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這句論斷用在鏢師行業,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