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時節,莫忘了老手藝締造的美食神器

冬令時節,莫忘了老手藝締造的美食神器

暖鍋是北方地區廣泛流行的一種飲食方式。冬季即將到來,一家人或者呼朋喚友團坐一起,圍著一個暖鍋吃喝言笑,熱氣騰騰、香氣四散,歡聲一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吃暖鍋就必須有鍋具,吃暖鍋用的鍋具比較特殊,是一種中間有煙囪,下面有火塘,可以在下面點上火,邊吃邊加熱,不用擔心鍋裡的美食變涼,也不會導致食物變味。各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將備好的菜餚在鍋裡現燙現吃,十分愜意。傳統的暖鍋多數用銅製作,但銅器在不斷的加熱過程中會有銅離子析出,有一定的健康隱患。一些講究一點的人會選擇銀製的暖鍋,但由於造價昂貴,所以也很難“飛入尋常百姓家”。

冬令時節,莫忘了老手藝締造的美食神器

後來,聰明的工匠們選擇用陶沙製作暖鍋。陶沙製作的暖鍋保溫性好,而且陶沙製作的暖鍋屬於多孔結構,無毒無害,礦砂裡的一些微量元素也會有極少量融入湯內,使暖鍋變得更加美味,也有利於饕餮們補充人體必需的有益元素。

在甘肅省華亭市(原華亭縣,現已成為縣級市),有一個叫安口窯的地方。這個地方是古時候馳名絲綢古道的“隴上窯”所在地,製作陶器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技術傳承。袁安生就是傳統砂鍋工藝的現在傳承人。袁安生一家以製陶為生,父親袁希昌做了一輩子的砂鍋,2014年的時候去世,享年91歲。

冬令時節,莫忘了老手藝締造的美食神器

袁安生繼承了父輩的老手藝,在製作陶製砂鍋方面有很多獨到之處。據他介紹,為了保證陶製暖鍋的多孔結構,暖鍋的全部生產過程都是全手工操作。很多年前也曾經嘗試過用倒模灌漿的方式製作陶坯,但是發現燒製完成後會明顯影響暖鍋的風味和營養效果,所以後來就放棄了。現在全手工操作雖然保證了品質,但生產效率一直無法跟進。而且現在會這個工藝的在整個安口窯不足20人,所以難以實現批量化生產。

一個好砂鍋,必須經過和泥、踩泥、製坯、上釉、燒製五個程序才能由陶沙變成鍋具,每個環節都有特殊的工藝流程和技術要求,一個合格的工匠,必須精通每一個環節,而不能像現在的工廠工人那樣,只負責自己經手的部分即可。和泥時,先將坩泥、煤渣粉碎,按比例加水混合成泥。

冬令時節,莫忘了老手藝締造的美食神器

接下來就是踩泥,踩泥是一個考驗耐力的活,工匠們要光著腳踩踏泥漿,反覆踩,至少十五、六遍方可,踩的次數越多越好。然後是製坯,一個人操作先撥動輪子,使其轉動後,在撥泥製坯。制好的陶坯晾乾以後就開始上釉,先後分兩次,俗稱“兩道釉”,即白釉和黃釉。最後就是入爐燒製,用明火燒,燒好的坯快速放在煤窩,扣在鐵鍋蓋下焐5-10分鐘取出,這樣成品就會發明發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製坯環節。製坯要求手法熟練、精準,燒製的人全憑眼力測量爐溫,這些功夫沒有五年左右的歷練,很難過關。砂鍋製坯分為拉坯成型法、盤築成型法和拍打成型法,全部必須手工完成。一個熟練的工匠,每天最多隻能製作20個左右的砂鍋陶坯。在袁安生的廠子裡,除過生產砂鍋,還可以生產茶壺、藥鍋、燉罐、暖鍋、米湯罐等砂器,深受消費者歡迎。

冬令時節,莫忘了老手藝締造的美食神器

安口窯的砂器製作的泥料、釉料都是當地出產的原生礦物質,工匠們也不會在其中摻雜任何化工原料,確保產品的安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