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在中國競技體育的版圖裡,一直存在著“體育之鄉”這樣的特別區域。在某個規模不大的城市以單一的奧運項目為著力點,集中出現一批世界冠軍,甚至奧運冠軍。人們不禁會問“

一個小地方,有什麼秘訣能量產金牌?

近年來,隨著中國體育轉型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把孩子逼上競技體育“華山一條路”的家長越來越少,體校逐漸招不上人,面臨轉型。“體育之鄉”是否仍舊人才繁茂?非職業,非商業的“奧運爭光項目”,未來還是否能夠繼續輝煌?帶著這些疑問,中國之聲走訪了舉重之鄉龍巖、體操之鄉仙桃、短道速滑之鄉七臺河。穿越“體育之鄉”的過去與未來,尋找中國競體人才的新基石。

01

當年缺器材就自己做

走進湖北仙桃體育局,展示牌上掛著他們與金牌的合影,他們的名字也用金色書寫。他們是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昌雅妮,他們是江漢平原上這座小城的名片。仙桃體育三十年來的高光時刻被定格在這裡。展示牌兩步一個,直鋪成了一條“冠軍之路”。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當年丁教練指導楊威訓練

走過這條路,再上到三樓,就是李小雙體操學校的訓練館。記者來的時候是8月2日,正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

李小雙體操學校的校長謝濤說,新學期來這裡練體操的有82個孩子,大的9歲,小的3、4歲。雖然數量沒法和08年北京奧運會時相比,但是近幾年推廣快樂體操之後,原本向下的招生曲線,又有了小幅上揚。

謝濤:“我們高峰期的話,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個時候是爆滿,將近一兩百,然後到了2010年左右,可能下滑了一點,我們現在每年大概是70名左右,今年的話是82個學生。我們學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

謝濤和李小雙、李大雙還有現在學校的副校長彭友平都是同一批訓練的孩子,70年代初,才4、5歲的時候就跟著老教練丁霞鵬學體操,在彭友平教練的記憶裡,時常會想起師父的手電筒,因為那意味著天沒亮他們就要開始跑步了。

彭友平:“那個時候我們苦啊,(訓練)艱苦,我們這麼一點點小,自己揹著書包,72、73年的時候,因為太小,看都看不到,我們師父就喊,是誰呀,是不是彭友平呀?是不是李小雙呀?他都不知道是誰,因為(天還沒亮)五點鐘就開始跑步了。”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當年仙桃體操訓練條件

如今在新的訓練館裡,輔助訓練的緩坡、轉盤、軟墊,體操用的各類訓練器材一應俱全,不少都是新購進的。不過在兩塊墊子邊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鏽跡斑斑的訓練用的低矮雙槓,雖是土器材,卻像是仙桃體操的化身,精巧、紮實。

曾經帶過大雙、小雙鄭李輝、楊威的老教練顏永平說,那是他當年自己手工打造的,80年代學校缺器材,他們就自己做。

顏永平:“因為當時沒有墊子,這墊子都是我們想辦法從省隊國家隊討來的,像這樣的小墊子500塊,我們只買了四塊,81年。我們還自己做了好多土器材,這個吊環、單槓、雙槓、平衡木、山羊我們都自己做。還有這個(鏽跡斑斑的雙杆)這是我們當時做的,這是最早的,這個彭友平、大雙小雙都練過,後來楊威鄭李輝都練過。”

顏教練還說,1993年湖南體委獎勵了學校一根平衡木,他去武昌火車站提貨,租了一輛人力三輪車,哪知平衡木過長,交警不讓三輪車過長江大橋,顏永平一咬牙,扛起五米長、一百多斤的平衡木就走。回來之後大病一場,但從此,仙桃體操有了一根正規的平衡木。

顏永平:“那根平衡木還在,就是那邊中間那根,是中華牌的,我當時從武漢提回來,從武昌火車站一直扛過大橋,再坐公共汽車回來。當時就是為了節約一些開支。”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當年顏教練做的土器材

02

家長觀念在轉變

在李小雙體操學校三樓的訓練館裡,幾十個孩子正在進行新學期的適應訓練。謝濤校長告訴我們,往常都是上午上課,下午訓練,但8月酷暑難耐,教練們決定把訓練的時間調整到上午。說是訓練,對不到8、9歲的孩子而言,奔跑、跳躍哪會是負擔?這裡是他們的遊樂場。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如今訓練場上的孩子們

教練彭友平是楊威的啟蒙教練,素來以訓練要求嚴格而著稱。楊威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自己當年和彭教練還有一些親戚關係,但每次訓練完就感覺不到親戚關係了。可如今,彭友平的身份已經不只是一名嚴格的教練,他口袋裡還時常揣著餅乾和糖果。正跟記者聊著天,彭教練突然起身向前急奔,原來是那個最小的3歲的小孩又遠離了他的視線。

彭友平:“來來來,快點,讓他從裡面出來。哎呦。(彭教練站起身把小孩抱回來)。小孩子的安全是第一。”

記者:“您這操得心可真不少。”

彭友平:“這孩子太小了,每天就是抱著,要不就是買點零食哄著他。”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如今的李小雙體操學校

彭教練坦言,體操學校現在招生不比當年,但本質上其實是家長的觀念在轉變。不少家長認為,世界冠軍固然要追求,但如果不是那塊料,來學校強身健體也是不錯的選擇。

彭友平:“關鍵是家長的理念變了,以前來的運動員要(跟我們)說好話,‘把我們小孩收下吧’,現在是要主動出去招,(遇到好苗子)還要搬關係,還要請人家說好話讓人家把小孩給我們。”

03

“快樂體操”

不少人把體操學校當做“窮人家”的孩子的“孤注一擲”,或者學習不靈光才來這裡,但謝濤校長介紹,這是對體操學校的誤解,除了訓練以外,學校還專門配備了文化老師和生活老師,一天6節課,教材和考試都與其他學校同步,而且,如今不少家境相對殷實的家庭願意把孩子送來。

​一位經商的學生家長:“希望他經過一個系統性訓練之後,起碼體質比別人強,今後有沒有這個天賦是今後的問題。能不能拿冠軍是他的問題,反正也得上學,有這麼一個能學習能玩的學校不是更好麼。平時我爸媽帶他,特別特別寵他,把他送到這裡鍛鍊一下,自己獨立一點。男孩子嘛,獨立一點也好。”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近幾年提出“快樂體操”理念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反正最多隻會在這裡上到一年級,有天賦就繼續練,沒天賦就回普通學校,也不至於耽誤學業。如今擺在孩子們面前的,再也不是大雙小雙曾經面對的“華山一條路”。

與此同時,除了體操運動的競技屬性之外,其運動屬性也在被更多發掘。謝濤校長介紹,體操是“運動之母”,能鍛鍊力量、平衡、柔韌、協調,全方位提高身體素質。剛剛與施廷懋奪得亞運會跳水冠軍的昌雅妮就是從仙桃體操學校轉練跳水的。

此外,跑跳翻爬原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趣味性強、門檻更低的快樂體操讓體操的群眾基礎進一步擴大。幾年前,楊威的兒子楊陽洋就已經是快樂體操的形象代言人。

​劉芬:“包括家長也是一樣的,一上體驗課,我們就爆滿。比如說體驗的時候有200人,來報到的時候可能也有20人。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比例就夠可以了。”

劉芬教練認為,這實際上就形成了一個合理的篩選機制,不同目標、訴求的孩子“各求所需”。快樂體操一方面讓體操運動的形象“改苦為樂”,另一方面也為競技體操擴大了選材基礎。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央廣記者李行健採訪劉芬教練

仙桃體育局局長田華也告訴記者,下一步仙桃計劃提出“大體操”的概念,把啦啦操、健美操甚至廣場舞都納入到大體操的概念裡,擴大群眾基礎,讓體操之鄉真正變成體操之鄉。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黃玉斌來李小雙體操學校指導

但無論怎樣強調體操的“快樂”,怎樣拓展體操的外延,競技體操的“苦”依然無法迴避,金牌也依然是教練們和不少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

孩子:“是我剛來這裡看的時候,那些教練把我選過來的。我想拿奧運冠軍。”


湖北仙桃體操之鄉:一個跟頭翻過三十年


為夢想而戰的孩子們

當年發現大雙小雙時,丁教練和顏教練問他們,你們願意跟叔叔一起回去翻跟頭麼?從此便有了三十多年仙桃體操的輝煌。如今,轉練跳水的昌雅妮和體操隊的羅歡、黎琪都將延續體操之鄉的金色希望。

老教練顏永平依然可以準確地說出楊威、鄭李輝,以及如今在體操學校當教練的肖教練等人的生日。一回到體操房,他又不自禁哼起了當年給孩子們編的歌謠:

男子漢,鐵打的漢,不怕苦,做好漢,

這樣老師才喜歡;

學小雙要流汗、將來做個英雄漢。

奪金牌拿冠軍,美名天下揚。

楊威楊威,揚我國威,

鄭李輝鄭李輝,奧運會上放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