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會怎樣?

南方的北方人


首先,對父母來說,打罵教育一定是不可取的行為。沒有一個孩子,或者說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一種暴力的方式,去接受一個觀點,或者去成長。

如果能採用平和教育的方式,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溝通,一定是對家長和孩子都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有時候如果家長一不小心,對孩子發了脾氣,這時候,家長應該要及時對孩子承認說,自己剛才情緒有點著急了,應該要對孩子道歉。

但如果,有一些家長本身就成長在一個暴力家庭裡,本身就接收到的是一種暴力的教育方式。那麼,在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什麼影響?

通常,在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都是比較膽小懦弱或者暴力的。因為他們長期受到家人的打罵,所以他們不敢去反抗,或者認為暴力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其次,這些孩子,通常創新能力比較弱,甚至有時候都不會有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家人提出過自己的想法,但是沒有得到好的鼓勵,或者直接就被打罵,所以,長此以往,孩子就自然被滅了創新能力。


柏燕誼心理諮詢師


這麼說吧,我的童年,我是不願意回憶的。

捱打的原因太多了。昨天這道題剛做過今天忘了怎麼做了,吃飯時喊了兩遍沒坐在飯桌前,放學回家回晚了,看動畫片了,跟我媽說話大聲了,看到這裡,可能你會覺得我從小淘氣包,學習不好,捱打情有可原。那你錯了。我從小一直是班級第一名,有一次考了第二名,被我爸用腰帶抽得一道一道的。是親爸。親媽在一旁看著他揍我,默不作聲。

我是女孩。平時揍我用什麼工具呢?腰帶,擀麵杖,衣架,拖把棍,手邊有什麼用什麼,非常隨意。從我有印象的記憶,就在捱打中度過。特別羨慕別人,因為他們有跟孩子和顏悅色說話的父親。

從什麼時候不打我了呢?上高中後我住宿了,不回家了,同時有個親戚家的孩子因為早戀被父母一頓男女混合雙打後服毒自盡了,這事對我爸觸動特別大,突然知道害怕了。高考報志願,別人都是去省會城市,或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想去哪裡呢?新疆,海南,是我的第一志願,為啥?因為離家遠,離他遠。可惜第一志願沒錄上,我去了鄰省的一個城市,回一次家也要用上十幾個小時,給了我充分的理由不用頻繁地回家。

大二的時候,我爸突然來學校看我,告訴我他來這邊出差,拿東西時碰到他肚子他哎喲了一聲,我才發現,他剛做了闌尾炎手術,本應該在家休息,可聽說這次出差去的地方是我上大學的城市,他硬是跟領導要求他可以來。。。說實話,當時我看著他雙鬢已經有了白髮,我的內心被重重一擊……對他這麼多年的恨,一瞬間都化解了……

本以為我大學畢業後會留在大學的城市工作,可惜還是放不下這個家對我的羈絆。我回了家,結了婚,生了寶寶。爸媽沒事的時候來我家看看寶寶。一家人也算其樂融融。偶爾看到電視裡討論家暴虐待什麼的,我會開玩笑地對他說,我小時候挨你老多老多揍了,他就尷尬地搓搓手,表情特別不自然。我心裡想,原來他真的老了……

那麼從小捱揍給我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對家庭的影響呢……我脾氣特別的暴躁,跟我老公吵架時有一次實在氣不過,我動了手,用衣架把他抽得渾身一道一道的。我永遠忘不了我老公當時的眼神,怕怕的,像是看陌生人,不認識我了似的。事後我特別後悔,跟他道歉,他都嚇傻了……問我怎麼會變這樣?看我眼睛裡都冒火了,特別可怕。我啞然,這不跟我小時候捱揍時候的情形一樣嗎……從那之後,也有幾次抑制不住內心想要動手的衝動,事後都特別後悔,我有看到過很多家暴新聞,我也知道,老公不是打不過我,他只是不願意跟我動手,每次都默默承受了。現在有了寶寶,她偶爾不聽話,我還都能耐著心哄她,可是真被她煩得不行時候也有過想要揍她的想法,這個想法第一次冒出來的時候把我自己嚇住了,突然我下定決心,絕對不能動她一根手指頭,我不想我的童年陰影再在她身上重演。

對別人的影響呢……說幾件事吧。

有一次一個人在銀行辦業務,遇到一個喝醉酒的男人站我後面猥褻我,嚴厲警告不聽還變本加厲,最後被我按到地上狠狠揍了一頓,然後圍觀群眾報警,警察來了那醉漢跑了。男朋友來了以後特別不可思議……

還有一次是工作後,單位有個男同事總挑釁我,沒理,後來他用麵粉往我身上扔,是50斤一袋的那種,砸得我生疼,我火了,三下兩下抓住他,把衣服都給他撕了,按地上給他一頓捶……然後我就一戰成名了,唉。

事後想一想,我這人可能特別擅長以暴制暴吧……

說得有點亂,謝謝看完。


介個小妖未成精


說起父母打孩子,腦海中最先出現是我們鄰居家的大哥。



大哥是公務員,老婆是初中教師,有一個9歲的男孩。夫妻倆都感覺特別知書達禮,尤其這個大哥文質彬彬的,特別斯文的帥哥,但是這僅屬於外人看到的表面。男孩身上經常帶傷,尤其是胳膊腿的,夏天也經常穿長袖。周邊的住戶都知道那是被斯文的大哥給揍的。



據孩子奶奶說,孩子幾乎每天都被打,考試沒有100分捱打,寫作業太慢捱打,看電視捱打,不好好吃飯捱打,犟嘴捱打。。。總之,每天放學回家都捱打。

奶奶爺爺媽媽怎麼攔都攔不住,而且越攔打的越重!!

打孩子的主要原因是,這大哥小時候就是被爸爸打到大的,一天三頓的打,比吃飯都準時。奶奶說,那是老年代都認為不打不成器,所以孩子犯點小錯就揍。



但是,這所謂的愛的教育,導致大哥仇父心理特別嚴重,但是多年的教育教導他需要孝順老人尊敬老人,所以解脫自己壓力報復老父親的方法,就變成了打孩子。可能也有不打不成器的想法,但是更多的還是兒時的痛苦經歷影響了現在。

9歲的小孩性格已經有些抑鬱了,希望這個大哥能及時醒悟,也希望孩子長大以後不會變成大哥這種“惡父”吧。


叮麻育兒


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首先是不幸的。打孩子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麼膽小怕事要麼長大後也有暴力傾向

作為一個母親,我反對打孩子,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父母也不曾打過我和弟弟。所以當我有了孩子之後,處理問題的手段也不會是武力。我覺得父母之所以打孩子,一是自控力太差,脾氣太暴躁,遇事不冷靜;二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三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建立平等的人權關係,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打是應該的,但是大人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只有監護權。

我遇到過一個家庭,男人有暴力傾向,女人要強愛嘮叨,遇事達不成一致意見就動手,通常十天一大吵三天一小吵,每次打架,家裡的傢俱也跟著遭殃,傢俱和電器換了一波又一波,有時孩子也跟著受牽連,他們的孩子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慢慢長大。孩子小的時候看到他們打架嚇的只會哭,長大後他們再打架,孩子就摔門而出。當這個孩子讀到初中時因為在學校打架被開除,這個故事不得不引起家長反思,孩子為什麼用打架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這和他父母的處事方式如出一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當然也有被父母打怕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打他,他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或者認為自己做錯事就應該捱打,慢慢長大後,他不但坦然接受父母的打也接受別人打,這就是所謂的懦弱的孩子,被父母打怕的孩子。我想作為父母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上成為受氣包,但是這個受氣包是不是用你的暴力教育出來的呢?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在愛中長大的孩子也懂得去愛別人;謙卑的父母必定會養育出禮貌謙虛的孩子;和諧的家庭也必定能培養出儒雅的孩子。


雪舞紅梅飄


我家有個親戚,比我小很多,他真的是從小被父母打啊!爸爸喝酒喝醉了打,考試成績不好被打,地沒掃乾淨也捱打,就連吃飯吃快了就捱打!親戚們都勸少打孩子,他父母卻說:棍棒下才能出孝子!親戚們都對他父母很無語。

慢慢地長大後,他就變得特別擔心,感覺他每天都過的小心翼翼的,不管是對家人還是對朋友都生怕別人生氣。後來結婚了,天天在家裡被媳婦罵,有時候我們開玩笑說他媳婦真是潑婦啊,他卻說被罵了才踏實。

但是我也見過,從小被父母打,長大了打父母的,這樣的孩子還不是少數,因為他們從小就在暴力的家庭裡生活,不知道用道理服人,只知道用拳頭說話。動不動就是對家人動武,而且他還繼承了父母的“傳統”也打自己的孩子,說我小時候就是被打大的,你也要從小被打大。心理已經扭曲了!

所以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學會與孩子相處,不要動用武力,武力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想法,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妮兒媽咪育兒


這真是一個令人難過的話題。

自古以來“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中國家長認為,“打孩子”很正常,比如孩子不聽話,撒謊,不寫作業,或者考試沒考好等等……

家長輕輕打兩下屁股以示懲罰,可以看做是父母與孩子間的遊戲,但很多家長是真打,打得孩子痛,打得孩子哭,這就是暴力了!小時候被父母暴力對待過的孩子,成年後往往表面看起來很正常,但其實心裡隱藏著無法想象的創傷,並對自己的性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有時候會影響後來的一生。

一、對孩子當時的影響:

1、家長與孩子不能得到正常的溝通。

孩子還小,父母用打這種方式取代了正常的溝通,會讓孩子的問題越來越隱藏。家長也越來越不會用正常的方式進行溝通,勢必形成惡性循環。

2、孩子尋找不正當的出口。

孩子在家庭之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尊重,勢必要另尋發洩的方式。有的會選擇孤僻沉默隱忍,有的選擇遠遠地離開家,還有的選擇恨自己的父母。

二、對孩子將來的影響:

很多問題隱藏在孩子的童年或青少年時期,但是這一切掩蓋在外表下面的問題,到成人之後不但不會消除,反而會越來越凸顯,他們的心裡創傷面的陰影面積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但從小到大,那個創傷一直都在,從未減少,成年後會在工作、事業、情感和家庭上慢慢暴露出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1、比較輕的影響:

沒有安全感,膽小怕事、沒有自信心、做事沒有主見

情緒不穩定,易怒

不在意別人的感受

做事有嚴重的拖延症

拼命壓抑內心的正當慾望

不擅長人際關係和社會交往,跟上級或同事的關係很緊張,沒什麼朋友

很容易相信別人,一旦受到傷害便全盤否定

渴望著親情,渴望著被父母認可,

膽大妄為,用各種手段證明自己,有時候不擇手段

2、比較嚴重的影響:

會有暴力傾向,喜歡攻擊別人

嚴重的會人格扭曲

對下一代產生影響

對家庭產生危害

對社會產生危害

孩子生下來都是天真善良的,哪怕一次次被父母傷害,卻仍然願意相信父母,依賴父母,選擇去愛!

都說天下沒有不疼愛孩子的父母,但天下也沒有隨隨便便就不知感恩的孩子。只是一場拳腳,打散了父子親情,一番譏諷毀了一個原本單純美好的家庭。

如果你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變成這樣,那就請記住,無論當時自己有多麼生氣,也請放下高高舉起的手臂。

希望天下父母不要打走孩子的純真與善良,和孩子好好溝通,多付出耐心與愛。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你發現自己的配偶是這樣的人嗎?可以考慮是不是原生家庭給他帶來這樣的影響。

——————————————————


大眼睛的大眼睛


我就是從小被媽媽打大的,如今當了媽媽,做了家庭教育講師,做了美國正面管教資質講師,才明白,為什麼我是現在這樣。

吃飯慢了被打,衣服弄髒了被打,放學回家晚了被打,說錯話了被打,求抱抱的時間錯了被打……

有一次帶鄰居家麗麗出去玩,玩兒到晚上快黑了回來。還沒回到家,就碰到了拿著棍子的媽媽。媽媽先是猛抽了我幾下,然後狂飆:“你翅膀硬了是不是?去哪裡都不跟我說一聲,還玩得這麼晚回來。還把麗麗也帶去了,你好不得了了是吧?你跟我回去,看我今天不把你打殘。”我全身疼痛的同時怕得發抖,我在恐懼中被媽媽拉到院子中央,被打得遍體鱗傷。一群大人和小孩子圍著看。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媽媽一定不是親媽,她一點都不愛我,她很恨我,恨不得把我打死。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可以做的事情,我不可以?為什麼別人那麼幸福,而我……”這樣的經歷還有很多。如今想著這些經歷,也會揪心。

因為媽媽的打,我成了周圍大人口中的“乖乖女”,可真的是這樣嗎?雖然看起來不錯,但內心呢?長大了的我,總是怕出錯,做事情唯唯諾諾,特別沒有自信,甚至對婚姻都沒有自信,不快樂,沒有安全感。

相信,好多被打大的孩子都有這樣的反應,或者說更有甚者,暴力傾向,犯罪,墮落,自暴自棄等等。

其實打或者其他懲罰方式,確實是立竿見影,可長期影響呢?孩子內心可能會:

  1. 憤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報復――“這會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 反叛――“我偏要對著幹,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 退縮

  • 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 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那孩子犯錯了到底該怎麼辦呢?

  1. 不僅是孩子,連我們大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接受孩子不完美。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每個人都是不斷在犯錯誤的經驗中成長起來的;

  2. 我們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了解事情的原委;

  3. 關注解決問題,而不是咆哮,懲罰。以和善的態度來面對孩子,面對事情,但以堅定的方式來解決。孩子錯了就是錯了,必須改正,但我們可以態度和善。

  4. 孩子不一定說得清楚為什麼犯錯,有時候他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那就需要我們參照錯誤目的表,來找到孩子犯錯的真實原因,對症下藥。錯誤目的表在正面管教中被成為萬能表,這個表非常有用,建議收藏。

更多精彩家庭教育內容,請關注“90後媽媽米米”!


90後媽媽米米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裡一陣陣的疼。我回想起了我一直不願再提起的童年。我的父親就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當我們做事情不順他意的時候,得到的結果往往就是一頓打。媽媽在一旁勸說,他也不會心軟一下,口口聲聲說:“棍棒底下出孝子。”考試成績下降,從來都不曾和我好好談心,只會面目猙獰地罵我。

其實我也是一個特別好強的孩子,我也想要名列前茅,成績下降我也特別難受。此時,爸爸只會罵我,不會理解我,還說“成績不好就不要上學了。我辛辛苦苦賺錢給你上學,你就給我這樣的成績?”我真的覺得自己被拋棄了,一個依靠的人都沒有。童年的我心裡一直期待自己快快長大,離開這個家,離的越遠越好。爸爸外出打工,我就會特別開心,開心到到處和同學炫耀,好像在向他們表示:我自由啦!一點都不會因為爸爸要好久才回家而感到難過。

長大後的我,膽小,有難過的事情都一個人藏在心底,都說“家是愛的港灣。”而我,真的感覺不到,一個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也沒有人訴說,缺乏安全感。在擇偶方面,要求也很低,只有脾氣好就行。而真正的生活是這樣簡單嗎?婚姻關係的終極目標是要三觀一致呀!


幼幼媽


長大了就是我這樣了,脾氣暴躁,話不投機就想掄棍子。我起碼花了10年時間才慢慢糾正過來這種壞脾氣。

我小時候那真是從小被打到大的,嚴重的時候幾乎天天捱打。我也是要面子的好吧,大街上就開始拿皮帶抽我了,然而我還是獨生女。各種打法都有,棍子打小腿骨,揪住頭髮撞牆,擰耳朵,跪搓衣板……其實犯的那些小錯誤都不至於得到這樣的厚待。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回家遲了幾分鐘又頂嘴之類。



我爸當兵出身的,覺得棍棒底下出人才,人才沒出來倒是出來了一個叛逆的傢伙,越是打我就越是叛逆。故意做壞事惹他們生氣。性格上的不服輸就是從棍棒底下練就的。



另:我爸打完我媽接著打,從來沒人會護著我,家裡就是一家三口,我處於很絕望的狀態,小時候很羨慕別人有爺爺或奶奶幫忙護犢子。

無論打多重我都不哭不叫,越是不哭我爸就打得越狠,但我就是要這樣氣他(好傻),打完了我才躲到房間蒙著被子偷偷哭。想過無數次自殺,都是未遂,感謝我強大的心理素質,才沒讓我去見上帝。

直到18歲後才沒有被打了。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我對陌生人很戒備,但也很容易被小小的事情感動。性格複雜,朋友很少但很鐵的那種。

不喜歡與人打交道是至今都無法克服的難題,所以網絡讓我如魚得水,計算機剛普及的時候我就很著迷,自學了很多東西也考了證書。簡單來說,我就是喜歡和冰冷的機械打交道,解決難題故障,喜歡寫作喜歡畫畫,也喜歡小動物。因為小時候家庭沒有足夠溫暖,是家裡的貓咪讓我有些許慰藉,沮喪難過時是寫日記和畫畫讓我平靜。



作為一個獨生女,我不知道撒嬌是何物。性格偏男性化,獨立卻又迷糊。自己也說不好自己到底是啥性格。工作後,和父母的關係慢慢好起來了,偶爾也會吵架,但是我都先讓步了。他們都老了也變得和善了,能陪他們的時間不多,已經浪費了那麼多年的時光,再不互相諒解就遲了。

回憶起小時候,真想穿越回去抱抱那個躲在被子裡拼命壓抑哭聲的無助的小女孩。


墨娛


說一下身邊的吧。

姨弟小我一歲,如我一樣,也是爺爺奶奶的掌中寶。

姨弟一歲多,大姨和姨夫就去北京討生活了,無外其他,就是大姨心高氣傲,不想呆在農村。每年回來呆不到一個月,姨弟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結果就是,被慣壞了。每天一睜眼就是看電視,吃零食,網吧打遊戲。。

十歲那年,大姨和姨夫回來了。

大姨看不慣爺爺奶奶的溺愛管教,接手了姨弟的管教。

方法自然就是打罵。

一開始姨弟自然是唯唯諾諾,時間一長就出現了大問題。

娘倆開始對著幹,姨弟甚至開始動起手來。一開始姨夫是不管的,一見動了手就開始與大姨一起管教。姨夫是個粗人,也只知道打罵。我爸媽勸過好多次,都無濟於事。

後來,姨弟因為沉迷網絡遊戲而退學,初二都沒念完。

輟學後,姨弟的生活就更加混亂了,打工的地方隔三差五打電話找人,每次都能在網吧找到他,抽菸喝酒都不在話下。輾轉了很多地方都一樣。就這樣持續了兩三年,家裡決定送他去當兵,好好磨練他的性子。

姨弟也願意,因為可以遠離他這個家。

當兵走後,原本以為可以安靜的生活了,孰知,沒兩三個月,部隊打來電話,要求家屬去一趟。

原來,部隊所屬新疆某兵團,環境大大超出姨弟的想象,更是不安分,各種闖禍,最終引起了軍區司令的注意。部隊要遣返姨弟,大姨苦苦哀求才留下。但是被分配到更艱苦的地方去了,也是為了磨練他。

兩年義務兵服役期很快就到了,姨弟也回來了。整個人也都不一樣了,會說話會辦事。總歸是能好好歇口氣了。

萬萬沒想到的是,好現象只持續了三四個月,一次偶然的矛盾又引起了大姨的打罵。姨弟一想,反正做好做壞都一樣,不如就做壞。

如此,當兵之前的姨弟又回來了。

後來,我一勸姨弟外出打工,二勸大姨不干預姨弟的生活,事情總算是消停了。

娘倆相互見不著,後來也就不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