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荐书:歪果仁的东渡记

十一假期到来了,你是否又想出去浪了呢?生活在自己国度上的人们,也许对这片国土上的一切都太熟悉了,所以习惯于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失去了发觉生活的热情。且跟随这些作家的脚步,投入一个完全陌生又真实的社会,无论你出门远行,还是做一个快乐肥宅,他们都会助你摆脱现实的引力,历经充满趣味又尖锐深刻的旅途。

十一荐书:歪果仁的东渡记

1.《在中国屏风上》

(英)毛姆 著

十一荐书:歪果仁的东渡记

毛姆笔下的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陌生、真实又熟悉的。1919年毛姆启程去中国,在中国游历了四个月,走了一千五百英里的水路,接着又起旱步行,深入到中国内地。给弗莱明的信中,他吹嘘自己凭着两条腿走了四百英里路,也将见到的中国人用随笔记下。《在中国屏风上》是阅人之旅,在这幅人物群像中,有蒙古人首领、漂泊者、领事、内阁部长、修女、亨德森、范宁夫妇……他对长城无话可说,远远比不上一个无名的小镇、一片原野、一条乡间小路更让他兴致勃勃。因为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观光客,他惟一的乐趣是结交有趣的人和邂逅意外的风景,然后用铅笔在路边买的黄色包装纸上把感受写下来。这种“保鲜”的处理方式,让毛姆的旅途有点飘忽,有点流动,读起来很新鲜。

2.《江城》

(美)彼得·海斯勒 著

十一荐书:歪果仁的东渡记

谈到异域旅行,就不得不提起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在1996~2007年间,何伟以《纽约客》驻北京记者的身份在中国居住和考察。《江城》的坐标是涪陵,这座偏远的小城位于中国四川省的心脏地带,隐藏在长江河谷的梯田山丘之间。和这个幅员广大、持续发展中的国家的许多小城一样,涪陵正在改换作风,迈向一条新路——变化万千、生气蓬勃、混乱成长的路。在这里,何伟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是对“天人合一”的古远文化传统的回应。

3.《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美)彼得·海斯勒 著

十一荐书:歪果仁的东渡记

《寻路中国》第一部分叙述了作者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国北方的万里行程 ;第二部分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三岔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转商的变化历程 ;第三部分描写了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生活场景。何伟像大魔术师一样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种种细节黏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幅陌生又真实的图景。他的旅行,让我们重新认识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甚至从来不曾关注过的一些人和事。

4.《福桃04:唐人街》

(美)大卫·张/(美)应德刚/(美)彼得·米汉 著

十一荐书:歪果仁的东渡记

对于歪果仁们来说,吃中餐是一次独立的冒险之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唐人街都是外国的一道诡异风景,歪果仁看中餐,好比看电影《唐人街》里那条带着头的鱼,黑色晶亮却视而不见的眼睛充满了警示,它们暗示着巨大的未知。在这本书中,有人吃了在我们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米酒,有人完全没想到中餐之旅会成为自己一生的执着,在写满无数自己不能理解的食材与菜品的菜单上随机试吃,并在中国乡下四处漫游……

5.《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美)保罗·索魯 著

十一荐书:歪果仁的东渡记

保罗‧索鲁是一位想象力最奇诡的旅行作家,风格是那种穿透世俗虚伪的锐利,毫不留情,也绝不随俗。如果你愿意冒着自己的自尊也受一点点伤害的风险。索鲁在一九八零年首次游历中国,顺着长江一路南下,沿途走访了十几个城市。这年,他眼见的中国是个有趣的年代,人们穿着蓝装、脚登布鞋,骑着自行车穿过泥泞的街道;服务生不但不拿小费,还高喊着“为人民服务”……过了六年,保罗‧索鲁再度造访中国。这回他参加了旅行团,从伦敦搭火车穿越东西德、波兰、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然后由边境进入中国内地……再一路到上海、北京、广州等人口稠密的大城,转抵西藏山野……能够在一块充满未知和变化的土地上游历,是件很棒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