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時刻來臨!美國絕不停戰,中國兩大殺招打出世界第一!

美國出手了,中國的反擊十分快,也異常兇狠。

繼掛牌原油期貨之後,中國又對美國的美元霸權發起進攻。17日《經濟日報》報道——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稱,鐵礦石期貨將於今年5月4日正式實施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

決戰時刻來臨!美國絕不停戰,中國兩大殺招打出世界第一!

如果說中國掛牌原油期貨是挖了美元霸權的祖墳,那麼,這次搞鐵礦石期貨交易,等於是把美元霸權埋進了半個墳裡面。要想知道中國鐵礦石期貨是怎麼打擊美元霸權,首先要明白一個概念,即“貨幣霸權與錨定物的關係”。

錨定物,貨幣霸權的基礎

大航海時代以來,世界霸權=經濟霸權=貨幣霸權

當年英國靠武力打出了日不落帝國,靠英鎊穩住百年霸權。二戰之前,搞國際貿易,基本用英鎊結算的。到了美國當老大的時候,英國這套走不通了,為啥?英國打江山的時候才多少國家,二戰之後世界又有多少國家,要真跟著英國學,十個美國也不夠打江山的啊。

俗話說“沒有貨幣霸權的霸主,不是一個有出息的霸主”。美國人為了建立自己的全球美元霸權,想了一個不打仗的好主意——給美元找個“錨定物”。

決戰時刻來臨!美國絕不停戰,中國兩大殺招打出世界第一!

什麼是錨定物呢?其實很好理解,舉個例子,在洪荒時代沒有貨幣的時候,人與人要交易物品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拿糧食換,因為糧食是必需品,大家都用得著。所以,這個錨定物一定要具備一個特徵:95%的人都在用的東西。

二戰開片的時候,國際貿易混亂,大家都不敢認貨幣,直接拿黃金交易。於是開布雷頓峰會的時候,美國就用黃金給美元當錨定物,立了一條規矩: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後來我們管這個叫“金本位”。

“金本位”玩了快三十年,美國自己把自己玩崩了。

這一點需要提前做個解釋,貨幣本身就是個商品,它的價值變動跟其他商品沒啥區別。數量多於需求,貶值;數量少於需求,升值。

70年代美國摁著越南摩擦的時候,日本製造直接打上門了。先是應對越南戰爭的開支,美聯儲狂印美元,導致美元供大於求,美元貶值。然後為了防守日本製造,美元又宣佈貶值(日元相對升值,不利於日本出口業)。

這兩輪折騰下來,搞得那些捏著美元的國家人心惶惶,乾脆直接拋售美元兌換黃金。結果美聯儲發現,因為自己之前印的鈔票太多,儲備的黃金根本滿足不了市場上的美元。然後,美元就自個把自己的霸權玩崩了。

白宮那幫經濟專家糾結了半天,前後尋思著黃金這個錨定物粘性還不夠強,要是夠強這些國家敢隨便拋美元嗎?於是,美國又開始找新的錨定物,找了找去,找到了大宗商品(能源、基礎材料、農副產品)。

美國人最先找到的是石油。只能說美國的經濟專家眼睛辣啊,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任何國家、任何城市想完成現代化工業化,根本離不開石油。

石油與黃金最大的區別,就是二次使用性。黃金雖然是硬通貨幣,但拿美元買回來一次,那玩意永遠不會消失。石油就不一樣,搞建設用完了還得再賣,各國對它的依賴度實在是太高了。

確定石油做錨定物後,美國總統找上了當時世界第一大原油供應商,沙特。美沙先簽訂了只准用美元交易石油的協議後,沙特又帶領其他小弟一起搞。後來凡是要買沙特石油的國家,必須先買美元,然後再和沙特交易。到了80年代末,全球90%的石油貿易都是用美元結算。後來我們管這個叫

”石油美元霸權“。這個霸權有兩點最明顯的效果:

第一,只有美元能交易石油,不論你是出口國還是進口國,但凡你有石油貿易,必須儲備美元。這樣,就算美元再貶值,還真沒幾個國家敢狂拋。

第二,石油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石油的需求量大,美元的需求量就大,儲備的就越多。有時候儲備國算不準,美元買多了,就乾脆又把美元拿去買其他大宗商品。久而久之,除了石油,美元就成了其他大宗商品唯一的交易貨幣,比如中國這次搞的鐵礦石。

當整個大宗商品成為美元的錨定物時,美國就達到了操控全球經濟的地步。

2017年12月2日,美國宣佈企業減稅政策,原35%的稅率降低至22%。這一招,讓全球大量企業家把錢兌換成美元(嘿,美元的需求又上去了),然後赴美投資。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富士康,在7月聽聞美國會減稅的消息後,就砸了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廠。

緊接著,美國又宣佈第六輪加息政策,用提高利息吸引全球土豪把錢換成美元,然後在美國存錢。

這一波折騰,美國至少從其他國家手裡搶了上千億。很簡單,雖然資金具有流動性,但短時間沒有再生性,跑到美國的錢必然是從他國逃出的,美國賺了多少,其他國家就損失多少。所以美國搞稅改的時候有個詞很熱,叫”資金外逃“

這還不算完。因為稅改和加息政策讓美國回收了市場絕大多數的美元,美元就成了一種稀缺資源,與市場關係變成供不應求,漲價啦!這個時候,當他國要進行國際貿易時,就必須掏更多的錢去換美元。

如此一來,美國就相當於再別的國家身上搶了兩次錢,至少賺了上萬億。而在這場風暴中,美國啥都不用做,就讓美聯儲宣佈幾條消息,分分鐘搶錢。這一招。我們管它叫”剪羊毛“

所以說,貨幣霸權就是美國的根、是美國搶錢時手裡拿的槍。而中國現在要做的是,挖掉美國的根、砸掉美國的槍。

扒了美國的“祖墳”:人民幣—石油體系

上個月26日,中國版原油期貨橫空出世。這一招,等於是扒了美元祖墳。

在上海掛牌的原油期貨有個核心:用人民幣交易石油。2017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日進口量高達843萬桶。如果全拿人民幣做交易,你猜會怎麼樣?

我們前文說過,美元成為霸權貨幣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國買石油都要用美元,以前中國也不例外。現在中國買石油用自家的錢,等於讓全球的美元少了五分之一的需求量,這對美元有三點致命的影響:

第一,美元在市場上大量流通,突然間少了1/5的需求量,與市場的關係變為供大於求,美元貶值,權威受到打擊。

第二,當中國拿人民幣和出口國進行交易後,人民幣就會成為該國儲備貨幣。這讓美元的需求量進一步下降,且與石油的粘性降低,直接打擊美元霸權。

第三,很多原油出口國與中國很貿易交往。當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後,他們會拿人民幣與中國做各項交易。由於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可以買的東西很多,而美元只能買那幾樣東西,到最後人民幣使用的廣泛性勢必超過美國。

其實,為了讓中國版原油期貨在上海上市,咱們背後做了很多努力。

2011年,中國承建伊斯蘭天然氣管道,把兩伊和敘利亞綁成利益共同體,讓伊朗初步具有對抗沙特陣營的實力。

2015年,中國與佔據咱們進口量半壁江山的俄羅斯、伊朗、安哥拉、阿曼達成協議,使用人民幣結算石油。今年4月10日,在沙特不肯點頭的情況下,中方削減了沙特40%的進口量。現在,從沙特的石油進口量僅佔咱們的8%,已經到無足輕重的地步。

2015年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國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被IMF納入極具儲備價值的SDR(紙黃金)貨幣籃子。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具有國家購買力,還能夠作為他國的外匯儲備!

其實從人民幣國際化削弱美元需求量來看,美國去年的稅改和加息,都是攻勢防禦。什麼叫攻勢防禦?就是看著像進攻,實際卻在防守。人民幣強勢殺入石油市場,美元需求量急劇下降,美國就降企業稅和加息刺激美元需求量,以保證美元作為貨幣霸權的廣泛性和價值。

但是,這一招始終是飲鴆止渴。因為人民幣兌換石油的範圍會越來越大,美國不可能每次就加息和降稅。錢要是都被企業賺去了,美國財政部拿什麼造航母、造飛機?拿什麼維持社會運轉?拿什麼維持美國的福利政策,這都是要命的啊!

人老了指望誰?自己,自己,還是自己...一群老人的實在話。有一個自己的窩,不到死千萬別丟;有一個老伴,好好相伴;有一個身體,自己保重;有一個好的心態,自己快樂!老了,我們已經老了!只不過我們現在身體還好,頭腦清醒,老了,指望誰!要分幾個階段來談:退休以後六十歲到七十歲身體比較好,條件也許可。喜歡吃就吃一點,喜歡穿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一點。不要再刻薄自己,這種時日不多了,要把握住。錢把住一些,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後路退路都安排好。孩子經濟好是孩子的努力,孩子孝順是孩子的感恩。我們可以不拒絕他們的資助,不拒絕他們的孝敬。但還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第二階段。七十歲過了沒災沒病的,生活還能自理,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知道這是真老了,慢慢地體力精力都會不行的,反應也會越來越差,吃飯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不能再逞強,要照顧自己啦!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著點,幫助打掃打掃,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得儘量的長一點。給自己能夠自主生活的時間儘量的長一些,不求人的日子總好過。第三階段。身體不好了,要求人啦!這一定要有所準備,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體疾病纏身無法治癒生活質量極差時,要敢於面對死亡、堅決不要家人再搶救,不要親友做這一關。心情要調整好,要適應。生老病死人生常態坦然對待。這是人生最後一段沒有什麼好怕,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或是進養老院,或是用人居家養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總會有辦法,原則就是不要磨子女,不要給子女心理、家務、經濟添加太多的負擔。自己多克服一些,我們這一代人什麼苦什麼難都經過,相信我們人生最後的旅程也會坦然度過。第四階段。自己頭腦清醒,身無謂的浪費。老了怎麼辦。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一直認為,80歲以上的老人,不需要限制他們食物清淡, 不必減重,吃的下比較重要,愛吃什麼就吃什麼,可以吃到自己認為的人間美味,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些。限制老人不能做這吃那,是違反人性的,也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事實上,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老人要吃好一點,吃胖一點,讓他具有多一點對抗疾病,對抗憂鬱情緒的能力。我願,每個老人都可以享受自己美好的最後一段人生,不要留下任何遺憾。一個人的老後幾個老友約了要碰面;忙得不想參加的我本來說了個不,但想到人生過了一天少一天,老朋友能見就要多見。還是把時間空了出來。我們的聚會,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討論預立遺囑,大家想的都差不多:三反(反電擊、反插管、反氣切)一要(要樹葬)。我們看透生死,無非是想讓人生簡單一點,不給人添麻煩。寂寞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女兒幾次問我為什麼不找個伴,妳不怕以後一個人哦。要怎麼樣才能讓愛我的人不要為我擔心,我是真心喜歡這樣的日子。前半生愛恨交織,太累了。一個人養小孩,又馬不停蹄地工作,到處爬格子,這人生真的很辛苦。事到如今,我只願省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到了這等年紀,生活裡總有些習氣。老實講,是不容易改變也不容易相處的,男人、女人都一樣。年紀大了,自己伺候自己就夠瞧的了,還要去適應另外一個人?太想不開了呀。為了不要寂寞就去找個伴,我覺得還挺不划算的。我的意思是說,你找了個伴,也不見得就治得了寂寞,但肯定增加麻煩。有幸福的婚姻是件美事,但我覺得人生常常是時機問題。少年夫妻老來伴很讓人羨慕,但過了那階段再去勉強湊合,就得三思,因為事情可能很複雜。更何況,咱得現實一點,圖個年紀大了互相照料?別傻了,歷來只有女人照顧男人的多,見過幾個男人照顧女人的故事?我是想的透徹了。四十五歲之後做了收心操,心態上和生活方式上早已朝向一個人的老後做準備;你做了這樣的決定當然就要承受這個決定的結果。我是被迫成為一個人的,但是讓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是出於我主動的選擇;人生至此,我已經不想改變。我只是想讓人生簡單一些,不想再花功夫去跟人磨合;我想我是錯過了。至於寂寞…我想,那已內嵌在我的人生裡頭了,不是哪個人能解決的,那就隨他去吧...俗語說的好“有理財就不窮、有計劃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生活。要準備的幾件事:第一件是能老健,平時就要注重三養:吃得營養、注重保養、要有修養。第二是老居,與其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無論都市或郊區,住最適合自己的地方。附近有你喜歡的餐廳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不進棺材前ㄧ定不分家產。第四是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單身貴族享受生活的一項秘訣。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理。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一代。老朋友們切記!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千萬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

等原油期貨掛牌了,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另一個大宗商品——鐵礦石

鐵礦石的最高機密:下一個貨幣錨定物

5月4日,中國鐵礦石期貨要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讓國外的在咱們平臺活動。

鐵礦石,是屬於大宗商品中基礎原材料的一種,需求量特別大,本身具有做錨定物的特質。

2017年,全球鐵礦石產量23.5億噸,而中國則吞下來產量的整整一半!去年,中國進口鐵礦石10.75億噸。因為儲量豐富的俄羅斯、印度受政策限制,需要滿足內需,而中國儲量雖高,但品味差,開採提煉難度高,所以中國鐵礦石進口地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

全球鐵礦石產量分佈圖

中國吃著全球一半的鐵礦石產量,就意味著中國控制著全世界鐵礦石一半的交易權。現在行情是買方市場大於賣方市場,中國拿人民幣做結算,市面上的美元是不是又減少了呢?

但是,如果咱們把這個就當成中國的終極目標,你就太小看兔子的腹黑了!

鐵礦石不是咱們的貨幣錨定物,它所提煉出來的“”才是我們的錨定物!鐵礦石雖然大宗商品交易得比較多的,但中國鐵礦石進口基本靠海路(原產地是巴西和澳大利亞),咱海軍沒美國牛逼,風險太高。石油就不一樣了,陸上石油管道全部開通,而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俄羅斯就在邊上,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

如果把“鋼”作為錨定物,那咱們的優勢就大了!

首先,鋼材和石油一樣,都極具廣泛性的用途。工業裡有句行話是這麼說的,“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鋼材是工業的骨骼”。鋼的用途,幾乎涵蓋了現代化社會所有領域,設備製造、交通、軍事、船舶、汽車、手機、電腦、建築,哪怕你衣服上的裝飾,都需要用鋼。

其次,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材產量國和出口國。

2012年全球鋼鐵產量排名,網上曾有個笑話:第一名,中國(除河北);第二名,中國河北省(除唐山);第三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第四名,日本...也就是說,咱中國一個唐山市的鋼鐵產量,就幹掉了日本的總產量。這個笑話,大家千萬別以為吹牛。

2013年,中國生鐵產量6.58億噸,排名世界第一,佔全球總產量59%;

2013年,中國粗鋼產量7.17億噸,排名世界第一,佔全球總產量50%;

2006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鋼鐵出口國。2017年,中國出口鋼鐵7543萬噸。

中國的鋼鐵有多走俏呢?萊茵河是德國的母親河,德國的萊茵大橋,用的是咱中國出口的鋼材。就這個,氣得那些德國愛國媒體破口大罵:連咱們母親河的大橋都要用中國造的鋼,你TM還有啥臉吹“德國製造”

現在咱既是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又是最大的供應商,而鋼鐵的需求那麼廣,這貨幣錨定物,不做可惜了啊!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噴:咱中國每年還要進口上千萬噸鋼材,除了是出口大國,同樣也是進口大國,連特種鋼都要從日本進口,哪來的底氣打造“人民幣—鋼鐵”體系。

的確,中國在高端鋼鐵產業鏈的技術還不成熟,但是,那也只是一小部分啊。而中國去年在1~6月進口的

646萬噸鋼材,有一部分是因為在中國生產的消費比太高,還不如買國外的便宜呢。

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明白錨定物的核心:不是看這個東西有多高端,而是看這東西使用範圍有多廣。石油是個高端產業嗎?顯然不是,中東那幾個賣油的,就沒一個是高端技術國家。

所以,拿鋼鐵做錨定物,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天命所歸。而且,中國為了促成這事搞了很大的動靜——鋼鐵去產能

2017年,中央六部委下發“鋼鐵去產能”政策。如果效果達成,將有兩點好處:

第一,升級技術,衝擊高端鋼鐵產業鏈。如前文所說,中國在以特種鋼為代表的高端鋼鐵產業方面一直不行,主要是國內一些企業擾亂市場,讓粗製濫造的鋼鐵大行於世,嚴重損害了有技術的企業的利益,沒賺到錢,誰還有精力給你搞研究?

現在通過政府硬性指標淘汰落後的鋼鐵產能,撥正混亂的市場,逼著那些不想被淘汰的企業玩命的提高技術。只要誰能搶先完成升級,誰就能搶佔近千億的市場。這點,政府是利用了“

資本的逐利心態”。

第二,打壓西方鋼企,為鋼鐵人民幣開路。可能有人納悶了,你都去產能了就註定要讓出一部分市場,還怎麼打壓啊?這個,我們長話短說。

中國去產能,市場肯定是會讓,所以美國日本和歐洲會進補。進補的方式只有一個:擴大產能。但是,受前幾年中國產能過剩的影響,世界鋼材價格根本不可能暴漲,而發達國家的產鋼成本比中國高出很多,所以擴大產能註定難以長期維持盈利,舉個例子。

去產能後全球粗鋼產量明顯降低

日本有個鋼鐵生產商叫新日鐵住金株式會社,因為中國搞鋼鐵去產能,很多企業和國家買不到這麼多鋼了,所以把大部分把訂單砸給了新日鐵。

截止到2017年9月,新日鐵的粗鋼訂單連續6個月上漲。但由於日本鋼鐵產業鏈高,生產的普通粗鋼成本每噸高了1000元人民幣。在2017年度,新日鐵僅粗鋼產量就達到了

4530萬噸,漲幅為1.7%,但收益卻下降了整整35%

中國的戰略考量就在這裡。西方發達國家的要麼虧本運營,要麼漲價。你虧本運營,企業遲早會入不敷出垮掉,然後市場全丟出去,再然後中國來吃掉;你漲價,那好,我去產能目標達到後立馬殺入,打價格戰,直接搶奪你們市場!

中國去產能後產量下降,但佔比沒降低

所以不管怎麼折騰,結果便宜的還是中國。把發達國家的鋼企打垮後,鋼鐵這個錨定物,還不是中國說了算?

決戰時刻:中國,立於不敗之地!

整篇文章,說貨幣霸權、說人民幣國際化、說錨定物,其實關鍵就一個:需求。需求是貨幣與市場關係最大的變量。

需求決定市場!需求決定價值!需求決定流通!

當美元不再有市場,不再有價值,不再流通,它還算哪門子的霸權貨幣?沒有了美元霸權,美國還拿什麼剝削中國?剝削全世界?靠戰爭嗎?世界大戰,咱們全都玩兒完;常規戰爭,我不可能跑到太平洋對岸打你,你打過來我有DF21D,殲20,有全世界最強悍的反航母能力。你老美還打不打?

什麼叫立於不敗之地?中國這就叫立於不敗之地!

決戰時刻來臨!美國絕不停戰,中國兩大殺招打出世界第一!

中美貿易戰打到現在,雙方完全已經殺紅了眼。除了沒直接派兵交戰,這場戰爭的勝負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亦將決定未來的全球格局。

美國瞞天過海,拿貿易戰接口狙擊“中國製造2025”,打的是中國復興的基石,打的是中國現代化,打的是中國的國運!

中國釜底抽薪,借石油與鋼鐵錨定物幹掉美元霸權,打的是美國的“油本位”,打的是美國霸權的根,打的是帝國的存亡!

這場戰爭,必將載入史冊,為後世留下最濃厚的千秋一筆。因為戰爭的獎勵品,是“世界第一”!我們堅信,共和國必將在這場大戰中打出大國氣勢,打出漢唐雄風,打出王者歸來!

決戰時刻來臨,讓我們,靜候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