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陽:一個人去除雜亂的念頭,保持心清氣順,氣質會越來越好!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無論年紀多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氣質越來越好。氣質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氣場,無法用語言形容,但一個人有沒有氣質,別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王陽明的心學,可以運用到提升氣質上。一個人如果能去除雜亂的念頭,保持心清氣順,氣質會越來越好!

王明陽:一個人去除雜亂的念頭,保持心清氣順,氣質會越來越好!

1、去除雜念,自然心清。

先生曰:“聖人之所以為聖,只是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慾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無銅鉛之雜也。人到純乎天理方是聖,金是足色方是精。”

王明陽用黃金打比喻,黃金之所以精,因為它的成色純,沒有摻雜銅、鉛之類的雜物;同理,一個人之所以成聖,在於他的心純淨,沒有人的雜念慾望。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想法,有想法,不等於有雜念。如何去除沒有必要的雜念呢?當事情已經發生,事實不能改變時,就不要再去反覆琢磨它。

王明陽:一個人去除雜亂的念頭,保持心清氣順,氣質會越來越好!

有個故事,說兩個和尚過河,遇到一個女子,老和尚看女子不敢蹚水過河,就揹她過河,放下後繼續趕路。小和尚琢磨一路,不明白,追問老和尚,“持修戒律”不是不能近女色嗎?老和尚說:“我放下女子的時候,心也已經放下了,而你呢,這麼一路,還在惦記這個女子。”

這個故事裡,老和尚雖然背了女子,但他沒有雜念;而小和尚呢,雖然沒有碰女子,但卻一路惦記著那個女子的事,說明小和尚有雜念。

有句話說,一事畢,一事了。能做到,就是心無旁騖。可更多的人,是想得多,做得少。當一個人整天被各種雜念環繞時,頭腦和心都得不到清靜,日積月累,就會看起來滄桑。一個滄桑的人,自然沒有氣質。

王明陽:一個人去除雜亂的念頭,保持心清氣順,氣質會越來越好!

2、多做減法,心輕灑脫。

先生又曰:“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在社會中生存,經濟基礎好,人的日子就過得舒心。經濟緊張了,人就感到壓力。所以,錢對人來說,是多多益善。沒有人想做減法。

事實上,賺錢和做減法,並不矛盾。

一個人,要安身立命,則需要工作,為生活奔走。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則會形成一種關聯和對比。對下之下,慾望產生。人比人,氣死人。男人會比誰的事業成功,女人會比誰更漂亮,在這種比較下,人的心氣不順。

王明陽:一個人去除雜亂的念頭,保持心清氣順,氣質會越來越好!

別人的事情,聽聽就好了,自己的事情,要靠自己努力。如果沒有攀比心,別人開寶馬,你開吉利,就不會感到自卑和仇富;如果沒有攀比心,別人有好東西,你也不會心上長草,自己也要買。

有一個朋友,自己經濟收入中等,想賺錢又怕吃苦,可是看到別人有什麼好東西,她都想要。這種心態,被慾望充斥著,很難感到生活幸福。一顆心上長滿野草,如果得不到及時清理,慾望只會越來越橫生,隨著年紀的增加,一個人就越來越世俗,失去純淨的氣質。

王明陽:一個人去除雜亂的念頭,保持心清氣順,氣質會越來越好!

人要面對現實,不是放棄夢想,而是放棄幻想。王陽明的心法,就是讓人儘量學會自控,去除心中的雜念,拔掉心上的野草,心清氣順時,氣質自然越來越好!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