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憤憤不平!貪官抄家後的財產去哪兒了?鹿鼎記中早已有解釋

在古代抄家是對犯罪官員的一種懲罰,這個懲罰我們在電視劇中是經常會見到的,被抄家的大多是朝廷命官。“抄家”這個懲罰是封建社會階段“人治”淋漓盡致的體現,被懲罰往往不單單懲罰那個犯罪的人,而是株連九族,擴大懲罰的範圍,這就是所謂的抄家。

讓人憤憤不平!貪官抄家後的財產去哪兒了?鹿鼎記中早已有解釋

被抄家的人很多是貪官汙吏,那麼有一個問題,那些抄家後的金銀財寶都去哪兒了呢?

讓我們先看下清朝的法規,說的是抄家得到的財產應該“存戶部外庫,以為川、陝、楚、豫撫卹歸農之用”,但當擔負抄家使命的官員面對如此巨大的財富的時候,在古代專權盛行的時候,誰能管住心中那個慾望的潘多拉魔盒呢?貪婪總是在那一刻爆發,規定只是成為了一紙空文,大部分時候並沒有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讓人憤憤不平!貪官抄家後的財產去哪兒了?鹿鼎記中早已有解釋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們應該都有一段印象很深的畫面,在猖狂的鰲拜被康熙皇帝設計除掉後,康熙派韋小寶和索額圖一起去抄鰲拜的家,在經歷一番大搜查後,共得白銀二百多萬兩。

此時,抄家“老司機”索額圖就對韋小寶說道,兄弟,漢人古話說“千里為官只為財”,這次皇上派咱們兩個來幹這個活,隱藏的意思是想趁機犒勞咱們,讓咱們發筆橫財,可謂皇恩浩蕩,你說這單子上面寫著200多萬兩銀子,咱們應該報多少才是?

沒經驗的韋小寶慌了,說一切聽大哥的。

讓人憤憤不平!貪官抄家後的財產去哪兒了?鹿鼎記中早已有解釋

這是索額圖帶著笑說,這單子上寫著二百多萬,咱兩把“二”抹去一個一,一人分一半怎麼樣?

這就是抄家後財產的第一個去處,也是官場小白韋小寶第一次見識官場腐敗的時候。所以在古代抄家從來都是一個肥差,都明白其中的“潛規則”,可以撈到不知道多少的好處。

這些貪官的錢,一部分被抄家官員拿走後,剩下的部分按理說應該進國庫了吧?但是,對不起,不一定。這裡還真有一個例子。

讓人憤憤不平!貪官抄家後的財產去哪兒了?鹿鼎記中早已有解釋

清朝聞名世界的貪官和珅被抄家後一共抄出現白銀約兩億兩,再加上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估值11億兩白銀(此處莫名心疼鰲拜)。

搜出來的這些錢並沒有進到國庫,去起到它應該有的作用,而是被嘉慶皇帝一人拿走獨吞了,所以坊間一直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