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辦事的“貪官”如何做到的安然自得?

這個官員一生奉旨辦事,被人構陷貪汙受賄,自己餘下的俸祿都施予族人,

家中毫無儲蓄,為何生活卻處之安然自得?

奉旨辦事的“貪官”如何做到的安然自得?

卜天璋(125O—1331),字君璋,元代洛陽(今屬河南)人。其父曾仕金為孔目官,後歸附蒙古,任真定路管民萬戶。

卜天璋

至元年間任河南府史,後為中書掾,大德四年(1300),被擢為工部主事。歷任樞密院都事、刑部郎中。皇慶年間,任歸德府知府,升浙西道廉訪副使、饒州路總管,再升廣東廉訪使,山南廉訪使,皆中時弊。

忠誠履職,順應民意

卜天璋自幼聰穎,長大後以正直而自負,研讀書史,懂得成敗大體。至元年間,出任河南府府史,當時黃河以北有饑民數萬人,聚集在黃河上準備向南遷徒,皇帝下詔,令百姓恢復舊業,不得南渡,眾人喧譁不肯歸家。

卜天璋顧慮發生變亂,勸總管張國寶聽憑這些人渡河,張國寶接受了他的意見,才沒有生出事端。

奉旨辦事的“貪官”如何做到的安然自得?

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知卜天璋的賢良,徵辟他為憲史,他的聲望更為矚目。後任御史臺掾,有位侍御史依仗權勢貪汙受賄,御史揭發了他貪贓。

當時卜天璋主管文讀,還沒來得及上奏,所以也被讒毀,他和御史都被拘押於內廷,御史悲傷埂咽,卜天潭問他為什麼這樣,御史說:“我已老了,只有一個女兒,心裡覺得可憐;她聽說我被拘押,已經數日沒有吃飯,所以心中悲傷。”

卜天璋說:“盡職而死,正合大義,為什麼要為子女哭泣呢?”御史很慚愧,向卜天璋拜謝,不久便被赦免了。

丞相順德王伾持國政,擢升卜天璋為中書掾,任提控,政事可否,他都竭力辨別,其他的宰相很生氣,對卜天璋的話置之不理,但順德工卻聽從卜天璋的意見,並且說:“掾能這樣做,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

奉旨辦事的“貪官”如何做到的安然自得?

秉公執法,執紀為民

大德四年,卜天璋任工部主事。當時蔚州有一名叫劉帥的惡霸,強橫地奪取他人產業,官吏不敢處理,中書省調卜天璋前去斷決。

卜天璋到達蔚州後,密訪多日,取得了確鑿的證據,然後開庭審判,依法懲處了劉帥,使劉帥屈服,並將其所奪的土地又歸還給了農民,受到了官民的拍手稱頌。

大德五年,因為樞密大臣暗伯的推薦,被授予都事,並領他到府上,引見給皇帝,賜錦衣、鞍轡、弓刀等物。

後來又因扈從之勞,加官為奉訓大夫,賜給侍宴服兩套。任職期滿後,應當有人替職,樞密院大臣上奏請求留任,特地以替職的人作為增設的員額。

奉旨辦事的“貪官”如何做到的安然自得?

武宗時,遷升為宗正府郎中,尚書省設立後,又遷升為刑部郎中。當時盜賊很多,有人建議,讓罪犯及家屬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區別於良民百姓。

卜天璋說:“穿著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這種作法。

有人報告諸候工中有人圖謀不軌,皇帝責令卜天璋審訊處理,為此得到了優厚的賞賜。尚書省臣獲罪,元仁宗召卜天璋人官晉見,當時興聖太后也在座,仁宗指著他對太后說:“這是不貪賄賂的卜天璋。”

太后問他現任什麼官職,卜天璋回答說:“臣下任刑部郎中。”又問是誰推薦的,回答說:“臣下無才,誤被皇帝擢升任用。”

仁宗說:“先朝任命謝仲和為尚書,愛卿為郎中,都是朕親自推薦的。你們應盡忠職守,不得怠懈!”當即把中書刑部的大印交給了他。

奉旨辦事的“貪官”如何做到的安然自得?

走馬上任時,他入官晉見,皇帝賜酒在隆福官款待,並賜錦衣三套。後受命處理謀反的案件,仁宗看著左右大臣說:“卜天璋是個清廉謹慎的人,一定會得到實情。”卜天璋稟承旨意斷案,才沒有出現冤獄。

老驥伏櫪,一心為民

天曆二年,蜀地發生叛亂事件,荊楚地區受到很大震動。

朝延又拜卜天璋為山南廉訪使。人們都認為他已年老,一定不會上任。卜天璋說:“國家正遇危難,我雖年已八十,常常害怕不能死得其所,豈敢逃避困難!”於是挺身赴任。

到任後,他整飭風化,嚴肅吏治,州郡之中肅然安定。當時物價飛漲,卜天璋下令不要壓低物價,聽任民眾自由買賣,引來商人的車船彙集販運,米價很快就跌了下來。又留下御史臺的贓罰庫緡錢,不再輸送到御史臺,用來賑助饑民,御史到達後,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稱讚頌揚他。

奉旨辦事的“貪官”如何做到的安然自得?

正值朝廷下詔給三品官,令他們論說當時政策的得失,卜天璋因此列舉二十件事上奏,共一萬餘言,列出條目名之為《中興濟治策》,都切中時弊,從此後便辭官歸家了。

回到汴梁後,他把自己餘下的俸祿都施予族人,家中毫無儲蓄。卜天璋為官一生,雖然受到過很多質疑被人構陷貪汙受賄,身後又把積蓄全部施予他人,卻自己處之安然自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值得我們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