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闢謠「停止社招」 但只招行業大牛!

近日,華為內部發布的《關於落實公司人才供應策略的決議》稱,"華為公司原則上停止普通社會招聘",不在優秀往屆生、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範圍之內的各部門不得發放offer,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

不僅如此,這份內部文件還提到,華為主要提倡人員內部快速流動,"優化內部人才市場規律,減少流動限制。招聘外部人才可以通過"業務外包、實習生等多種方式等獲得,也可以通過引入行業專家顧問、合作伙伴關係等滿足招聘需求。

華為闢謠“停止社招” 但只招行業大牛!

隨後華為方面闢謠表示此為不實報道,"我們將持續開放,面向全球吸收優秀人才,在公司新願景下推進業務不斷髮展。" 但據記者瞭解,華為並非完全停止社招,但是招聘的對象會只針對"19級以上的關鍵稀缺人才"。畢竟華為在無線技術、接入網技術等領域,確實無需補充外部中層(15-18級)人員。而招19級別以上的技術大牛,也符合華為曾高調發布的華為的AI人才戰略。

19級別以上的人才基本屬於行業大牛,相當於阿里巴巴P9級別,在華為內部大概是四、五級部門的部長。

華為闢謠“停止社招” 但只招行業大牛!

除了在社招對象上有所篩選外,事實上華為也聘用不少外包員工,相對於社招來說外包的基本工資更低。根據華為2017年財報,華為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利潤475億元,而華為支付員工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共1402.85億元,以華為18萬員工數來計算,當年員工人均年薪為77.94萬元。

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企管學家黃衛偉曾談道,AI對企業人才管理最大的顛覆是人才價值的重新估值。工業經濟時代,人才價值分佈呈現金字塔結構,最大價值創造來自於基層員工與中層管理者,他們人數多、創造價值也大;但是AI時代,人才價值創造則呈現出帕累託曲線特徵,20%甚至更少比例的頂尖人才,貢獻了80%甚至90%的行業價值,這使得AI時代人才競爭更加白熱化,尤其聚焦於在頂級的那一小部分人才的競爭上。

華為闢謠“停止社招” 但只招行業大牛!

華為的內心和蘋果很相像,都是秉持著科技是為人類服務的目的發展。其在技術領域的大舉投入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由於長期賺的是辛苦錢,也吃過投入技術但沒有獲得用戶的苦頭,所以華為更加的強調要以客戶為中心,以需求為中心。

而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就需要新的特點。首先是技術管理層要有創新能力,有業務突破能力,尋找作戰的突破目標,其次基層的員工要有自律能力,敢衝鋒陷陣。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就像游擊隊,需要在單點業務上進行突破,也需要在總體的理念上服從指揮。

華為一直為中國製造而努力,我們也期待著華為公司可以走的更好更遠。但底層員工外包以付更低的薪水雖然是屬於企業控制成本的策略,卻讓人覺得心裡不舒服,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