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在百岁清华园中,药学院很“年轻”;与大院系相比,药学院很“迷你”。但对郝艳丽来说,药学院是一片大天地。郝艳丽是清华大学药学院2016级班主任,今年获评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郝艳丽老师生活照

班容量20人,药6班的学生不算多,但也足以让郝艳丽感到振奋。过去,药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于校内二次招生,为了多招点学生,院里老师还去新生宿舍发过宣传材料。郝艳丽告诉记者,“由于是新的院系,学科影响力不够大,校内二招很难”。直到2015年学院迎来全国统招、2016年招生人数突破20人,她感到“春天来了”。

“与其他院系相比,这无疑是一个小小的班级,但这是药学专业招生以来人数最多的班级,我们对这个班级给予了很大的期待。”对于即将担任药6班班主任,郝艳丽觉得既新奇,又有点压力。新奇,是因为第一次做这个工作;压力也同样是因为第一次,没有经验。

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2016入学后-最初的相遇

2016年初秋,郝艳丽早早地来到学校的网球场,准备迎接新生入学,这是她第一次当班主任,她很想早一点看看新同学的模样。“网球场迎接他们每个人到来的那一刻,我便满怀期待,希望能陪伴同学们一起度过充实、美好的四年时光。”

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郝艳丽在报到日迎接药6同学

早在同学们到来之前,郝艳丽就想了很多问题。如何当好同学们的班主任,给他们创造快乐美好的大学生活?自己又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班级的集体建设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如何相辅相成、携手共进?她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志、智、知”的人,希望他们有志向和志趣,有智慧和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志趣和志向,郝艳丽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科研训练、到学院的PI实验室轮转,激发和培养学生立志药学事业的志向。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社团、实践活动、文体活动,扩展他们的大学生活版图。她还建议班级建立学习小组,探索协同互助学习模式,鼓励大家互助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成绩。

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党课小组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十月革命展”

每学期2次的全体班会,每学年初的班委换届选举,都是药6班的大事儿,这是班上同学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要时刻。班委要由全体同学投票产生,班委成员要以身作则、相互配合,充分发挥班长、团支书和党课小组组长的“三驾马车”作用。他们还要在班会中进行阶段性总结,每位同学都要发表对班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这套规范化的班级制度,不仅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也有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小小的班级,满满的收获。两年的时间里,药6班的同学不仅在学业上取得好的成绩,也在各类比赛和实践活动上获得了多项集体和个人荣誉。药6支队“感悟中国药业力量”获得“清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铜奖”;药6党课小组获得全校TMS协会“优秀党课小组”。谭彭丞收获“挑战杯”二等奖、“诺维信”杯首都七校生命科学文化节二等奖,并获得了一二·九奖学金、清华大学优秀学生骨干称号;石忻然获得清华之友-黄松益何善胜奖学金、清华之友-白晶奖学金;孟笑然、梁凌帆获得清华之友-广药集团奖学金、袁硕玮获得社会实践优秀奖……

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街头艺人生存情况调研

不必千篇一律,但求不拘一格。郝艳丽不想把学生们培养成“考试机器”,她希望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所长,真正成长为具备“志、智、知”的有用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多为学生考虑,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多元化发展。”郝艳丽说。

“开放、自由、尊重、鼓励”是郝艳丽培养学生的原则,不管是学习、科研、实践、社工、体育、文艺,她都持开放的态度,鼓励个人发展,并将个人发展融入班级建设,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同学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基层实践、支教、清锋明辨、图书管理员、校园义务讲解、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也在马杯赛事、校园马拉松、男子足球队、女子排球队、男子篮球队中积极贡献力量。

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新生赤足运动会

大学班主任究竟该如何定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是事无巨细的保姆,还是关键时刻的指导?——郝艳丽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希望能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从“菜鸟”到“优秀班主任”,两年的带班经验让她感受到,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当好“桥梁”,也就是学生与辅导员、院系及家长之间的桥梁。“首先要能够和辅导员密切配合,随时保持沟通联络;第二要帮助学生了解院系及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要当好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桥梁。这个桥梁当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华师者|郝艳丽:小班级里的大情怀

参加万米长跑

令郝艳丽高兴和欣慰的是,在与学生一起前行的过程中,她看到了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看到了学生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执着、努力、坚持、不放弃,看到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和成熟。“这就是我作为班主任最大的收获吧!”

“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郝艳丽很喜欢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写的《摆渡人》。她想,自己就是班级的“摆渡人”,尽管只能陪伴学生走一段路,但要用自己的爱和善意,在这段旅程中给他们留下最美的回忆。“最想看到的是,学生进到这个园子里,来到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引导、帮助、陪伴下,他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然后奔赴下一段旅程。”

人物名片

郝艳丽

郝艳丽,药剂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10月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目前就职于清华大学药学院,主要从事药学相关的教学工作以及院系学生工作,担任药学院本科生教学委员会成员、医学院-药学院学生工作组副组长、药6班班主任。

跟我的距离近一点

考上的几率大一点

最权威的清华招生资讯,

最贴心的的清华招生服务,

尽在“清华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