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大增!新地緣政治威脅中國能源安全

风险大增!新地缘政治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风险大增!新地缘政治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近來,在美國可能重啟對伊朗油氣出口制裁等新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全球油氣價格已出現波動,油氣供給安全問題重新被提上日程。

如何保障我國油氣安全,在9月2日的《世界能源藍皮書(2018)》發佈會上,記者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

由於新地緣政治因素及全球油氣價格波動,油氣供給安全問題被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

中國如何保障國內石油供給安全以及中資企業在伊投資的權益,值得政府和油氣企業高度關注。

新地緣政治因素或將影響油氣供給安全

风险大增!新地缘政治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去年以來,受石油價格週期性波動與供需變化的影響,國際油氣價格有所上漲。而今年以來,國際油價的持續上升,直接原因更多的是受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地緣政治永遠不會過時。冷戰之後,美國對關鍵地緣要地的爭奪並未停止。有學者將世界上的地緣政治過程分為兩類:標準地緣政治過程,特點為以實力推行空間擴張與控制,構建美國領導的羅馬帝國式統治。另一種是替代地緣政治過程,特點為歐亞合縱連橫反對擴張,聯合反戰的意向高漲,歐美間及新歐洲和老歐洲的分歧。

美國可能重啟對伊朗油氣出口制裁等新的地緣政治因素的出現,核心在於美國試圖重建其世界領導權,更好地維護其大國地位及經濟利益。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於11月4日恢復對伊朗能源行業的制裁。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表示,各國須從11月4日起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否則將面臨美國嚴厲的金融處罰,沒有任何豁免。美國對伊朗油氣出口的制裁已箭在弦上。

美國重啟對伊朗的制裁有經濟和政治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為了打壓伊朗石油在國際市場的份額。近年美國的頁岩(油)氣產量持續攀升,作為新的能源出口國,美國可填補國際油氣市場缺口,奪得更大的出口份額,並通過推高國際油價獲得更大收益。

另一方面,通過禁止進口伊朗石油,美國不僅可以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還可以此為要挾,更好地控制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盟友,從而更好地實現美國的領導權。隨著頁岩(油)氣開發在美國大獲成功,美國已大幅降低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並在一定程度上放任甚至攪動了中東的穩定性,這也是美國能夠利用伊朗核問題大做文章的重要條件。

在美國重建大國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中美兩國關係正發生重要轉變,中美的競爭合作關係將可能從過去的合作為主轉為競爭為主。中美貿易爭端或可成為影響兩國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和經濟秩序的重要變量。

新地緣政治因素及全球油氣價格波動,油氣供給安全問題也重新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國如何保障國內石油供給安全以及中資企業在伊投資的權益,值得政府和油氣企業高度關注。

石油行業:妥善處理風險

當前形勢下,我們不僅要關注我國的油氣供給安全,也要關注我國海外油氣投資安全和海外經濟利益。

在美國即將重啟對伊朗制裁的背景下,中國石油參與開發的伊朗“南帕爾斯氣田”問題也值得關注。

风险大增!新地缘政治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2017年,在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的領投下,道達爾、中國石油和伊朗國油三方合作簽下投資額高達48億美元的天然氣合作項目,共同開發伊朗“南帕爾斯氣田11號區塊”,三方分別持股50.1%、30%和19.9%。

這是自2016年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以來國際投資者在伊朗的第一筆大規模能源投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開發項目。根據協議條款,如果道達爾被迫退出伊朗,中國石油可接手道達爾所持50.1%權益,併成為項目作業方。

近日,道達爾宣佈,未能獲得美國政府的相關豁免,將於11月4日前結束所有上述項目的有關活動。這意味著中國石油或將接手道達爾相應的股權,成為該項目最大的股東和作業方。

如果中國石油接手南帕爾斯天然氣生產項目,無疑將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由於伊朗國內天然氣消費規模有限,該項目生產的天然氣短期內可能面臨難以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問題,最終使企業生產經營陷入困境。

從宏觀來看,鑑於伊朗油氣貿易以及相關油氣合作項目對中國利益的重要性,中國政府除通過伊核協議締約國外長級會議等多邊機制向美國施壓外,中國還應呼籲日本、韓國、印度等東亞、南亞油氣進口國高度重視美國對伊制裁以及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所產生的巨大沖擊,共同抵制美國的單邊制裁行為。

從微觀來看,中國石油在南帕爾斯項目的經營現狀再次向國內油氣企業警示,相關政府部門在加強海外權益保護的過程中,要做好相關區域的風險預警。企業在海外開展油氣開發和貿易合作過程中也應高度關注地緣政治風險,密切瞭解國際政治動態,避免潛在經營風險。

中國企業:擴大生產和進口渠道

在新地緣政治因素下,中國油氣安全的脆弱性值得警惕。

由於石油消費只佔當前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的18%左右,天然氣約8%,而煤炭這一傳統主力能源的消費佔比仍在60%以上。綜合測算,中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只有20%左右。即使油氣進口被全面限制,甚至出現中東、非洲石油“供應中斷”等極端情況,中國也並非沒有應對之策。

中國近年來油氣進口渠道多元化和進口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在國際油氣合作方面,與周邊國家已基本形成東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氣輸送通道格局。

2017年,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連續4年下降,中東原油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比例為43%,較上年下降4.7%。與此同時,從美洲和歐亞地區進口的原油則較快增長。俄羅斯已經連續兩年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國,佔中國原油進口總額的14%。

风险大增!新地缘政治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應對新地緣政治因素下的油氣供給安全狀況,我國一方面要擴大國內生產,另一方面要拓展新的進口渠道。當然,還要擴大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必要的情況下,也可適當擴大煤炭的產能和消費,提高煤炭的清潔利用水平和電力消費在能源消費終端的比例。

在擴大進口方面,主要油氣企業要繼續做好中東、中亞、美洲、亞太等合作區現有項目的經營和新項目開發工作,並儘可能將海外權益油運回國內;在未來中東、非洲石油進口通道安全存在隱患的情況下,我國可適當加大從俄羅斯、中亞等周邊國家進口油氣的規模。此外,我國還要利用有利時機加大石油儲備規模,利用我國一切可以利用的儲備設施增加石油儲備。

黃曉勇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兼任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近年主要從事世界經濟、能源安全等問題研究。

主持編著《世界能源發展報告》(能源藍皮書,年度報告)。

代表作有《國際能源搏弈論集》《中國的能源安全》《中國能源的困境與出路》《天然氣人民幣》等。

本文原標題為《全力保障新地緣政治因素下的油氣安全》。

风险大增!新地缘政治威胁中国能源安全

聯繫方式:010-6452340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校對:王琳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