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這樣處,結果她們聯手「逼死」了兒子!

婆媳關係這樣處,結果她們聯手“逼死”了兒子!

轉眼間又要快到年底了,這不禁讓老C想起了前年差不多的這個時候,參加的一個特殊葬禮,至今仍有神傷。之所以說這個葬禮特殊,是因為逝者不但年輕,而且是自我了斷......

今天寫這樣一篇文章,一是表達對逝者的一個懷念,二是試圖由此來詮釋下婆媳關係相處的真諦所在,能給大家帶來些許警醒——無論窮與富,都應該愉快相處。

逝者小姜,是老C一個血緣關係雖不算太近,但走動比較頻繁的一個遠房表姐的兒子,典型的80後。

原本,這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婆媳關係這樣處,結果她們聯手“逼死”了兒子!

表姐家住在縣城邊的一個小村莊,兩口子務農種地,平時還做點小買賣,這在2000年代初幾年的當地,日子還過得去。後來,他們給兒子娶了媳婦,從此一家四口的小日子過得更是其樂融融。

兒媳小王和兒子小姜分別在縣城的兩家工廠打工,收入也可以。結婚後,同公婆一起居住,因為房子還算夠多、夠新。

兒媳對婆婆公公都很好很孝敬,公婆對兒媳更是疼愛有加。婆媳間對起話來,那叫一個隨意,除了日常普通的關愛之語,相互調侃起來也有一套,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親閨女親媽呢。小兩口呢,也是恩愛甜蜜。

兒媳經常給婆婆公公買順口的美食,應節的衣服什麼的,孝敬起來更是必不可少,知冷知熱。而婆婆公公呢,兒媳下班稍微晚一點就會一趟一趟的出去來回張望,直到看見兒媳的身影從村口過來,似乎才放下心。兒媳要是有個感冒發燒頭疼腦熱,婆婆公公自然是急的不得了。吃喝則不必說,老兩口更不會找他們要錢。而小兩口呢,經常給家裡添菜則是肯定的,還時不時的給家裡置辦點小家電之類。家務活大家都爭著幹。

再後來,小孫女誕生了。添丁後的一家人,更是歡聲笑語。之後,帶小孩婆婆更是責無旁貸,兒媳呢更是怕婆婆累壞了,一有空就接手過去。日子,就這麼雖平淡但不失幸福的一天一天的過著。親戚鄰里們說起來也都豎起大拇指。

有朋友會問,真的這麼和諧嗎?老C可以明確的說,和諧只是一個主流,婆婆和兒媳間的小矛盾、小摩擦,時有發生。比如帶小孩子,什麼地方不應去啦、衣服穿多穿少啦、吃零食多少啦、要不要教小孩子那個啦什麼的,還有就是因日常生活瑣事引發的相互不滿之情,也是有的,但大都“過去就過去了”,從未引真正的衝突。老C認為,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前些年——買樓房的那一刻。而這個轉折是本質性的,更是小姜自我了斷這一惡性事件發生的引子。

婆媳關係這樣處,結果她們聯手“逼死”了兒子!

生活逐漸富庶起來的當下,為了追逐生活的舒適、潔淨和便利,農村的好多年輕人相互追逐或攀比著在城裡買樓房。這不,就在前些年,小姜和小王也和父母商量著在縣城買了套兩室兩廳。小兩口帶著閨女搬進了樓房,公婆繼續留在村裡居住。兩地不遠,相互探望一起吃飯也是常事。

也不知從那天起,婆婆和公公特別是婆婆,有了到城裡和兒子兒媳一起同住的想法,並且表達給了兒媳和兒子。但兒媳沒同意,兒子沒表態。兒媳沒同意的理由是,樓上只有兩間居室,小兩口要住一間,已經快上初中的閨女學習任務挺重要住一間,就沒地方了。而婆婆的想法是,他們和孫女同住那間大的,睡得下還能在小兩口沒空時照顧孩子,平時還能給他們買菜做飯收拾收拾啥的。

但是,從那以後的兩三年裡,雙方始終這麼堅持著,婆婆公公依然堅持著——要去;兒媳依然堅持著——沒同意;兒子依然堅持著——不表態。媳婦時常要老公去給婆婆公公解釋,說明白,不是嫌棄他們,他們住原來房子不是挺好嗎,又不是不去看他們。而婆婆呢,也時常在兒子面前有所抱怨,說有什麼住不開的,就是嫌我們老了礙手礙腳唄。而周邊的部分親戚鄰里呢,更是雞一嘴鴨一嘴的,認為兒媳不孝——於是,一個好媳婦,就變成了一個大逆不道。

作為兒子的小姜,變得整天唉聲嘆氣,越來越萎靡不振、少言寡語,更少了外出交際,而是時常望著天空發呆。

從此,曾經和諧的一家,在婆媳之間,被無情的撕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而站在中間的兒子,卻無奈的掉進了這道裂痕形成的萬丈深淵——前年年末的一個晚上,不知從哪給自己弄了一瓶藥,悄悄的走了,沒有再回頭......

本不應該發生的事,卻發生了。其實老C認為,這個事件的本身,貌似婆媳雙方都沒有什麼可責怪的,關鍵點並也不在於是否同住。其本質是,遇到了大的矛盾,其中幾方都沒人去做有效的控制,沒有坐下來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沒人願意換位思考來做出妥協與有效讓步,還有就是周邊人只是添油加醋並沒有有效的規勸一方或給出建議方案。

婆媳之間,幾乎沒有不發生矛盾的。平時相處再好,也難免有磕磕碰碰。但請婆媳們牢記一點:你們共同深愛著一個人,婆婆的兒子、媳婦的老公,為了這個深愛的他,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衝著和諧和美好,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一起努力吧。心向明天!

婆媳關係這樣處,結果她們聯手“逼死”了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