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位?

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位?

武汉一中 高尊平

语文当然是工具学科,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工具特性和应用特征不容忽视;但语文更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该发挥在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建构心灵、美化人格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升语文课堂的品位,当循此思路,积极探索,想来不会空手而归。

1.语文教学视野要广,宜和世界、历史深度契合。教学《清兵卫与葫芦》,我提出一个问题:当兴趣和学业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经过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要保全学业,舍弃兴趣。这也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愿意看到并欣然接受的。然而,这并不符合事情的真相。我给出了以下四种可能的选项并一一做了解析:

选择1.坚守兴趣,放弃学业:毛泽东、徐霞客、李时珍、乔布斯、比尔•盖茨、爱迪生、丁俊晖、韩寒

选择2.保全学业,舍弃兴趣:清兵卫

选择3.学业优先,兼顾兴趣:2014武汉中考状元章爱虎

选择4.保护学业,兴趣让路:高三冲刺、贾宝玉

学生看了,大吃一惊;学生听了,深为折服。学生吃惊,是因为意识到自己心存偏见,对世界的认识和真相的了解严重不足;学生折服,是因为老师为他们展示出全新的观点。

教学《丹柯》,我让学生列举具有大爱情怀和牺牲精神的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在此基础上,呈现我想到的典型人物及事迹:

神农:亲尝百草以利百姓

大禹:全力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墨翟: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苏格拉底:坦荡以死,胜过苟且偷生

耶稣:为解救天下人的苦难而甘愿受死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林觉民: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李公朴、闻一多、江竹筠、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福岛五十壮士、谭千秋等

学生看了,意识到自己思想的褊狭,因为大多数学生只能从近现代时空去思考问题,对于大时空跨度的例子知之甚少。

2.语文教学挖掘要深,直达英雄、伟人灵魂深处。教学《丹柯》,我没有囿于成见,将丹柯的品质定位成勇敢、坚定、无私和牺牲精神,而是引导学生试图发现丹柯的精神内核,这就是大爱情怀和牺牲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二者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唯大爱能牺牲,自私自利之人必然贪生怕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取义成仁才是牺牲的内动力;唯牺牲能证明大爱,实现大爱,正如毛泽东所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就比寻常的人物形象分析深入一层,可以直击人物的心灵,给学生更多的震撼,也为拓展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3.语文教学立意要高,促进人类发展、文明进步。教学《炼金术士》,一般资料只讲“天命”,根本不讲“宇宙灵魂”(世界灵魂),这就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如毛泽东、李时珍、张五一等)的天命可以实现,有些人(如希特勒、东条英机等)的天命却注定不能实现呢?这就涉及到对“宇宙灵魂”的理解。不弄清这个问题,核弹的引信就没法启动,核弹的威力就没法发挥,“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炼金术士》就会变得平淡无奇。我没有回避这个难题,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环节,让学生认识到宇宙灵魂的内涵就是促进文明的进步,人类的幸福,宇宙的和谐。希特勒、东条英机反历史潮流而动,当然只会鸡飞蛋打,万劫不复。

4.语文教学设计要新,有效刺激学生的敏感神经。教学《丹柯》,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以“咏丹柯”为题,尝试写一首律诗。教学《琵琶行》,在熟读文本、理解文意、明了写法等环节不做展开,而把教学重点放在改写歌词上。具体做法是:先提要求,再做示范,再分组尝试,最后交流集成。以下是学生作品:

琵琶新声

杨安琪 李欣怡 李昊择 孙晋如

忽闻雅声,入耳静心,水上琵琶音。

乐音迷心,流连忘返,舟中客同听。

寻觅妙曲,悄来打听,谁作阳春音。

琵琶声停,欲语还休,迟迟不回应。

点船靠近,相邀见面,但求睹佳人。

吩咐上酒,再次开宴,倩人重掌灯。

千呼万唤,期待溢满,才见婀娜身。

半抱琵琶,似掩其面,体态也娉婷。

转轴拨弦,调音试曲,先闻三两声。

曲调未成,心意已现,款款而情深。

声声沉郁,弦弦伤悲,生平总浮沉。

曾经年少,名动京城,往事已烟尘。

敛额低眉,信手拨弹,续续动人心。

平日难言,哽在心口,琴音皆诉尽。

轻拢慢捻,或抹或挑,流水复行云。

霓裳动人,六幺迷醉,不比天籁逊。

弹拨大弦,浊杂浑重,如急雨倾盆。

轻捻小弦,澄澈轻细,似耳语声声。

嘈嘈切切,交互错杂,曲鸣入人心。

珠光闪烁,大小参差,敲击玉盘音。

时而婉转,阳春三月,恰花下莺鸣。

忽而梗阻,严寒冬日,若冰塞泉声。

泉流冰下,冷涩凝结,弦声愈沉沉。

曲音凝结,淤塞不前,琵琶音暂停。

柳眉轻蹙,素手微扬,凝声暗恨生。

屏气凝神,幽愁顿生,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溅射,激弦使心惊。

铁骑突出,刀枪齐鸣,壮音遏行云。

一曲终了,急音骤停,执拨画琶心。

四弦同声,声如裂帛,曲终意未尽。

东船无言,西舫无语,沉迷无人声。

江波无影,繁星藏形,唯见秋月冷。

5.语文教学文化味要浓,和古今中外文化相融合。教学《炮兽》,为了有效探究文本的主旨,我引入《孙子兵法》的论述,这样引导学生:《孙子兵法》兵法上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武对将领的素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智信仁勇严。你认为朗特纳克将军具有这些素质吗?试联系文本加以解析。学生经过读文、思考、讨论,认为朗特纳克完全具备上述五种品质。在此基础上,再来归纳文章主旨,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主旨:只有能控制危局的人才堪当重任;只有具备非凡素质的人才堪为领袖。)教学《娜塔莎》,可介绍俄罗斯的决斗文化,还可引导学生探究:西方女子为什么热烈奔放而东方女子却内敛含蓄?提示学生可从饮食习惯、道德约束、宗教影响、文化传统等方面分析。

6.语文教学技术含量要足,不断展示语文的魅力。教学《安东诺夫卡苹果》,可引导学生学习写景技巧。教学《娜塔莎》,可引导学生研习场景描写技巧;教学《牲畜林》,可引导学生探究滑稽技巧。以下是对《牲畜林》使用滑稽技巧的归纳:

①错位滑稽。“猪专拱地,结果长鼻子上扎满了栗子壳。母鸡栖息在树上,可把松鼠吓坏了。由于多年圈养而不会挖洞做穴的兔子,只好钻进树洞里,但有时会遇到咬它们的睡鼠。”(2)家禽家畜习惯于圈养,一旦置身山林,便表现出十分可笑的模样,还会惊扰野生动物,场面十分滑稽。

②夸张滑稽。“当他朝树上的鸟儿开枪时,它们甚至动也不动。”(19)”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27)连鸟儿都欺负朱阿的枪法,可见朱阿的枪法有多糟糕。

③拟人滑稽。“朱阿手中的猎枪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26)生动地描绘出朱阿因为手颤和激动致使枪支大幅摇摆的情状。

④摹状滑稽。“德国鬼子怀里抱着那头吱吱乱叫、拼命挣扎的猪东撞西撞。”(27)生动地描绘出小猪不安分的情状,突显德国鬼子贪婪、滑稽的情状。

⑤魔法滑稽。“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38)母鸡顺序丢掉尾巴、翅膀、鸡毛、鸡身,十分神奇,和朱阿的蹩脚枪法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十分滑稽。

⑥对比滑稽。“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29)恩人、仇人反差强烈,对照鲜明,表现胖姑娘既痛恨鬼子又舍不得利益的心理,也传神地表现出胖姑娘泼辣、热辣的性格特点。

⑦情节滑稽。德国鬼子抓小放大,愚蠢至极;村民劝阻开枪,自私自利;德国鬼子从树枝上摔下,最后同山猫一起葬身山崖。这些情节都十分滑稽,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

总之,在应试教育侵蚀课堂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坚守一方圣地;在功利主义侵染人心的大潮流中,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引领学生建立理想主义的信念。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语文教育,与有荣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