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教育出來的孩子是優秀的,那什麼才是優秀?我們又應該怎樣去做?

要知道現在對於教育的投入,早已不止是金錢,還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以及高質量的陪伴。

在《不平等的童年》的書中講到:

中產階級家庭與底層工人家庭兩種不同的教育子女的文化邏輯:

工人家庭通常奉行“放養”的育兒理念,拉魯將其稱為“成就自然成長”,

中產家庭則會有組織地去培養孩子的認知、天賦、能力,這種教育方式被稱為“協作培養”。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書中提到的所有的中產家庭,都給孩子安排了大量的有組織的課外活動,包括鋼琴班、體育活動、教堂活動、夏令營等,這些活動佔據了孩子們大部分課餘時間。

儘管工作很忙,但家長投入程度很高,他們在評估這些活動的價值時,首先考慮的活動對孩子未來工作與生活有幫助。

比如,音樂可以幫助建立“自信心”和“鎮定自若”的能力,而體育活動培養團隊協作與領導能力。

而在繁忙的日程中,中產階級孩子無形之中學會了在未來職場中一項重要的能力:時間管理能力。

對比之下,工人階級的孩子,他們的課外時間更為自由,他擁有更多自主權,可以自己選擇活動,自己選擇玩伴。

這造成的最直接差異就是:中產家庭的孩子,時間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更強,而工人階級的孩子,則多比較自由。

其實我想說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每個家長想法都一樣,就是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顯然中產階級的教育方式更能適應社會。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01

什麼才算是好的教育?

把孩子放在心上的教育才是好教育—李鎮西

李老師講過這樣一個例子,對學校老師而言:

如果我們只把成績好的孩子放在了心上,而冷落了其他孩子,這是典型的教育不公。

於是,我們根據孩子們的意願,開設了不同層次的特色班,開設了幾十門選修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以發展興趣,培養特長。

到了初三,我們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強化升學訓練,鼓勵他們衝刺重點高中;同時我們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相關專業培訓,讓他們以積極主動地態度升入職高。

“把孩子放在心上”,對學校來說,不應該只是一句動聽的口號,而應該體現於課程設置,讓每一個孩子在初中最後一刻,都有奔頭。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而對於家長而言,這些你要明白:

1、一次考試的分數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知識掌握了沒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讀書。

即使從應試的角度考慮,從長遠來看,讀書也是所有功課植根的土壤,他的貧瘠與豐厚,關係實在重大。

2、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為了將來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則問題越積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將不堪其苦。

3、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掘。然後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

4、孩子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其實,無論是基礎知識,閱讀還是寫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徑都是課外閱讀。所謂智力,就是閱讀能力。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02

平時家長要學會傾聽、尊重。

下面的情況,你有遇到過嗎?如果yes,說明你做得還不錯。

1、孩子能夠在你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情緒

對一般人而言,覺得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在他們面前表現情緒。

如果孩子心理感覺和父母貼近,就敢在父母面前表現出各種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憤怒、悲傷、恐懼等等。

也只有當孩子感覺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感,才會在父母面前撒嬌。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某一類情緒,就預示著親子關係有些問題了。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2、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不擔心你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孩子願意告訴你自己的任何想法,就說明你們這段親子關係很親密。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較準確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

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會告訴父母。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3、你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成就感。

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會發展出「持之以恆」的能力,他們也會更少嘗試危險行為。

有些父母則不允許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領域。

他們讓孩子發展的「興趣」,其實是自己沒有被滿足的興趣或愛好。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孩子會很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也會尤其大。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壓抑中學習。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03

這點很重要:

從小時候開始,就維繫與孩子的親密關係,不要到孩子大了才著急

我們期待孩子擁有美好的品格,比如善良、包容、理解、自信、獨立、有耐心。而這都建立在一個被愛著、被尊重著的個體之上。

內心強大的孩子就是就是擁有父母的愛和尊重。不僅僅感受到溫暖,更加讓自己變強大。

在知乎看到一個這樣的小故事,讓我感動不已。

一個小男孩看故事入了迷,故事裡說有人給國王貢獻了一條桌布。

說是桌布髒了不用洗,只用在火裡一燒就乾淨了,原來這個桌布是石棉做的。

小男孩死活不相信居然有燒不著的布,男孩的爸爸不顧媽媽的反對,拆了家裡的電熱杯,從裡面拿出石棉,然後放到煤氣灶上燒給他看。

果然那塊石棉沒燒著,反而變白了。從此小男孩知道了石棉燃點高這個事實。

二十年過去了,爸爸在電話裡問他,QQ為什麼登錄不了?怎麼下載電影?為什麼顯示器不亮?電腦越來越慢是怎麼回事……

每當他犯懶不想回答時,他就想起二十年前的那個週末,在燃氣灶上安靜躺著的那塊石棉。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無論你多大了,內心都會住著這樣一個內在小孩。而這個內在的小孩,跟他成長的那個原生環境永遠有著內在的關聯。

父母的關注和親密的愛,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兩個關鍵。

我們需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是被父母重視的。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04

你的眼界,就是你孩子的人生邊界

看到過一篇文章,上面有提到身邊好多高知識母親都辭職回家,帶孩子,把帶孩子作為第二職業。

她是一位典型的高知全職媽媽,名牌大學碩士畢業,離職前,曾是一線城市的企業中層管理。

這幾年,在她身邊,出現了一股高知媽媽返回家庭的潮流,這些精英女性都是職場中的佼佼者,返回家庭後,她們將育兒變成了自己的第二職業。

她是怎麼培養孩子的呢?

在她看來,教育是一門科學,她已經把它上升到了專業化的程度。

我們一直都說別人家的小孩,那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優秀?

比如,對於育兒書籍的選擇,很多人可能就是看看別人的推薦,她就不同,她是用以前做學術研究的勁頭來做的:

先是大量蒐集信息,然後再是複雜的篩選。她會仔細查閱書籍的發行量、網絡評論,她還會比對不同教育流派,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認真做筆記。

她還要求丈夫和她一起學習育兒知識,參與孩子的教育。與女兒溝通時,她永遠都是彎下腰,看著她的眼睛。。。

真正的教育也並沒有那麼複雜,它來源於最樸實無華的生活。

它可能來自你的書架,你與孩子每一次的交心談話,也可能來自你家庭飯桌上的話題,你每一次的言傳身教……

還是那句話:你的眼界,就是你孩子的人生邊界。

對為人父母的人來說,或許我們無法改變階層,無法改變體制,無法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自己。

但我們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學習。

教育做人之後,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為人處世。

如果家長有任何關於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如嚴重偏科、學習成績難以提升,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磨蹭,專注力不夠等問題......

如果您的孩子記憶力不好,學習死記硬背,無論如何努力成績卻很難見起色;

如果您深受孩子教育過程的困擾……那你可以瞭解一下這消息:成功有方法,記憶有九段式,世界級記憶大師網上免費公開課。

專門針對孩子自身的學習情況制定的學習方法,講解讓你或者孩子在學習上如何快速記憶中文、英文、數字等數據的記憶方法,提高几倍的學習效率。

【愛孩子,就讓他比別人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