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的氣憤和不滿只是因爲你放錯了重點

生活中你的氣憤和不滿只是因為你放錯了重點

跳出“霸座男女”事件,思考情緒控制

此篇文章旨在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事件出現後,哪些點是應該重點考慮的,望諸君勿將事情的重點忽略,當某件事以自己能想到的重點為出發點的時候,那麼如何選擇方式方法就容易多了。

我們都遇到這樣的情況,在遇到三觀不合的人,我們很容易氣憤,比如最近很火的“霸座男女”,隔著屏幕都有種不可掩飾的氣憤,我們要清楚,氣憤只是我們對此種行為的發洩手段,當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件事的時候就沒那麼氣憤了,拋開事件中人物本身的道德問題,將思考重點放在自己身上,我們負面情緒發生的時候,如何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種和自己死磕的行為,其實很有意思,當你怒不可遏的時候,最迫切要做的就是制怒,制怒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過你每次試圖控制自己情緒的次數慢慢提升制怒的能力,當你氣憤的時候,不管是對於別人的憤怒,還是對於自己的自責,第一要務就是控制情緒,起碼要在行為上是冷靜的,思想上的千軍萬馬就讓它們奔騰一會,奔騰過後的戰場總會伴隨著不甘和疼痛,只有忍著才會撐大自己的胸懷,

我們不要試圖立馬能學會制怒,要做長期戰鬥的準備,只有這樣你才能提升自己,如此才能成長和成熟,相信大家見過很多年齡虛長的人,老大不小的還是個愣頭青,這就是沒有思考自身應該進步和改變自我的地方,而有的人少年老成,這種人會通過經歷一次摔倒來思考人生,虛長之人大多都是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很多次的人。這裡就延伸除了下一個重點了。即“形式大於內容”,這是社會的必然產物,目前這種“形式為上”的事有增無減,任何一個時代都有,比如很常見的“溜鬚拍馬”“xx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忽視了“內容為王”的重點,當然“存在即合理”,很多時候目的不同,重點在形式還是內容就是一門學問了,比如康熙王朝裡的魏東亭(魏東亭是虛構的人物),為了更好的保護皇上,將群眾遷到軍營,讓兵士來假扮群眾,魏東亭以忠君為出發點,康熙以“人民安居樂業”為出發點。但對於反省自身來說,一定要做到“內容大於形式”。諸君切莫混淆。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幽默的人,幽默的人厲害之處就在於,超級善於發現對方的重點巧妙迴避。

也就是做到“顧左右而言他”,詞雖是貶義,但對於幽默的人這是一種別人佩服的天賦。為什麼和幽默的人很好相處,因為幽默的人都有這種本領,你會發現他會很巧妙的避開話題的重點,尤其是讓彼此都尷尬的部分,而用話題的另一個部分來幽默回答,讓氣氛瞬間不一樣,請珍惜身邊幽默的人,他們都有一種與周圍的人相處融洽的本領。這就是為什麼你會感覺幽默的人情商高。(此處關於幽默不細細展開,後面我會專門寫一篇分析幽默之人的文章)。

我們每個人都有和朋友閨蜜喝酒聊天侃天說地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很容易犯的錯就是“好為人師”,容易出現盛氣凌人,高高在上,讓對方誤以為自視清高。我們通常在聊自己從事的行業的時候,侃侃而談,言之有據,但話題一但變為別的行業,我們很容易將之前的熱血涼不下去,從而說些另外行業很淺顯的道理,這就是轉變話題的時候,你的“好為人師”的一面沒有跟著變過來,雖說“行行相通”但畢竟有“行業壁壘”,我們在對別的行業發表評論的時候,總會浮於表面,“任何外行人的問題,在內行看來都是一個笑話”,就連最基本的“有價值的問題”都無法提出,更別說對別的行業高談闊論了。我們犯這樣的錯是因為,“好為人師”的慣性,未及時剎不住車,這裡建議各位在對別的行業進行有價值的聊天的時候

“謙虛為上”,當然在朋友扯淡聊天抬槓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不然失去了和朋友聊天的意義。

我們很多時候是被自我內心不易察覺的想法,影響到自己的思維,進而引導了自己的行為,我們在審視自我內心的時候,一定要思考到出現此種行為的根源,往深入了想,這裡肯定有人說:我知道往深了想,我不知道怎麼往深了想。這裡舉個例子,行為是由思維引導出現的,那哪些思維導致了你出現這種行為呢,是“好為人師”,那如何導致的“好為人師”呢,自己有相關的行業或者話題認識,那說這些的時候對方是不是認同和接受呢,說的話題和行業有沒有認識不全面的地方呢,導致不全面的地方根源是什麼呢,這些問題看似複雜,但當你想幾次之後,會融入你的思維當中,更好的做事情,更快的看清事物本質,更容易的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進而能將事情推往成功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