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年輕人常常把努力等同於吃苦受累,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一段時間後,往往悔困惑於“我都這麼努力了,怎麼還是沒什麼成長和蛻變呢?”因為努力並不等於吃苦,沒有價值的苦,你吃再多也無益。聰明地吃苦才算得上努力。

如果只是比拼體力上的苦,那烈日下的建築工人和環衛工人比你吃的苦可多多了。這裡並沒有貶低建築工人和環衛工人的意思,只是勞動也分價值,努力也分層次。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我們不怕苦,只怕苦得沒價值。我們不怕累,只怕累得沒意義。而價值和意義,很大程度上在你做這件之前的想法就已經決定了,這些想法就是你要做什麼事?為什麼做?怎麼做?這是比行動和努力更重要的東西。

-

去健身房跑步,如果你注意觀察,會發現有人一上跑步機就把速度調到65以上,咚咚咚拼命跑,10分鐘後已經上起不接下氣。事實上有氧運動的前20分鐘消耗的主要是身體裡的糖,30分鐘後消耗的脂肪比例才會較大幅度的上升。可見,這樣的跑法永遠不會有效。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當然,“累”也是事實,這會給他們造成一種幻覺——我一直在努力啊,我已經很吃苦了啊。但結果是,苦也吃了,卻沒有瘦。

實際上,我們在很多事情上的努力,就像在健身房跑步。我們確實很勤奮、很努力、也很能吃苦。但這種勤奮不是戰略上的勤奮,而是戰術上的勤奮。更確切的說,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據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而在“戰略”層面上,沒有持續深入地思考,是不可能得出有效戰略的。如果戰略方向都錯了,你在“戰術”上再努力再吃苦,都只不過是在堅持一個錯誤而已。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

很多人拿不努力當藉口,而所謂的不努力也僅僅是指懶惰、不勤奮,就好像勤快了、努力了就能怎麼樣了似的。如果對於努力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戰術上的勤勞,而不從戰略層面去思考、反省和調整,那努力十分能有一分收益就不錯了。

那麼,在努力這件事上,有沒有什麼適合大多數人的好戰略呢?有。

首選需要明確的是,我們都希望努力能帶來回報和好處,所以努力首先是一件有目的性的事,同時也是一件講效率的事。

古典老師在新書《躍遷》裡指出高手的戰略,就是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也就是說,選擇去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專注於做那些高價值、高優勢的事。唯有這樣,投入產出才會成正比,甚至呈非線性增長。

要知道,選擇站位比埋頭努力更重要。任何組織或系統,都有頭部。頭部就是你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並且有優勢的領域。如一個公司裡的首席設計師,一個微信大號。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一旦成為某個系統的頭部,就意味著高注意,高注意帶來高收益,高收益自然吸引高投入,從而帶來高增長。而那些非頭部,則正好相反。

這不禁讓我想到《聖經》裡有句經典的話:“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尤其是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恐怕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從最基礎的低價值工作做起。但無論多麼基礎和低價值的工作,其中都有高價值的部分。只要你願意去發掘和行動,總能找到自己所在環境中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然後專注去做,讓它推動你去到更大的環境,從而有更多的選擇。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始終記住一點。你的頭部在哪裡?在你身邊,在你可以觸及、能夠參與的賽道。因為你根本不可能進入一個自己沒有見過的領域。

此外,在尋找頭部的時候,要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先鎖定高價值,再思考自身優勢。先放下自己的優勢,思考價值,因為只要方向正確,資源、技能、優勢都是可以積累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因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為有價值才做。就像不要因為便宜而買一件衣服一樣,要因為值得才買。

尋找頭部包含了兩個層面。對內,尋找自己的優勢、天賦和激情所在。對外,進入所在系統的頭部。如果短期內找不到自己的優勢,先進入自己能進入的頭部,無論是好的城市,熱門的領域,還是高價值的工作,去積累資源、增長見識。等到你見識多了,競爭多了,自然會找到自己的優勢和激情,那時候,你也有資本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越早明白這點,你的努力越值錢

總結起來,努力不是使蠻力,要有好的戰略。那什麼是好的戰略?好的戰略就是,用80%的時間做20%“更少但更好“的事,快速佔領賽道的頭部,吸引最好的資源,與最好的優秀夥伴同行,從而達成“投入和產出的非線性”。

當然,這裡所說的“最好”是在你所能接觸到的“最好”。不要想得太遠,從身邊的頭部做起。如果你在一個小團隊裡,那就先佔領團隊的頭部。如果你是一個小創業者,就先去洞察你的領域,思考如何盤活種子客戶。

如果你是一名寫作者,那就思考如何先成為某個平臺的頭部。再小的系統,其頭部都有巨大的效應,推動你去下一個更大的頭部。

當我們每天疲於奔命,被自己又苦又累的感覺欺騙,以為這樣努力終將換來成長和收益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思考一下,我苦得有價值嗎?我累得有意義嗎?我有在戰略層面上努力嗎?會不會有更好的選擇?

但請記住,永遠不要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你要做的是,拿著指南針尋找自己的方向。而尋找頭部就是你能用到的指南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