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因為距離現在最近,且和當代文化有著一脈相承的傳承關係,成為當代文化圈研究得最廣泛和深刻的一個議題。單單就是清朝的書法,也成為當代新媒體圈較為常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結合清朝最後十一位狀元的書法,簡述一下他們的人生,以及書法意義。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大清王朝在武昌起義後迅速結束,但科舉制早在1905年就明令宣佈廢除,因此,1904年,就是中國最後一屆科舉考試。從此往前推,直至1880年共有十一次科舉考試,評出狀元十一位。他們分別是:黃思永,陳冕,趙以炯,張建勳,吳魯,劉福姚,張謇,駱成驤,夏同龢,王壽彭,劉春霖。無論是他們的人生成績,或書法造詣,都很值得當代人瞭解。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1880年狀元黃思永,算是本文中出生年份最早的一位,父母親歷太平天國之事而罹難,當時他才11歲,多虧有已經與他訂了婚約的金氏的父親聘教師供他讀書,才不至於讓他的生活動盪。21歲時,他與金氏結婚。之後,黃思永以教書、謄寫經文維持生活,文從沈夢知悉,他同時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但直到38歲那年他才考中狀元。

此後,黃思永不謀求宦途升遷,卻將心思用在商辦實業上。為此,他吃了不少苦頭:曾被他人數次彈劾官位,也曾因經營產品過於用心而價太高導致工廠倒閉。但他並不因此而灰心,堅守民族立場,不為異國軍隊站臺……其人其品,頗為世人稱道。在清朝晚期,像黃思永這樣經商的狀元還有張謇,因此他們兩人被並稱為“商部兩狀元”。

黃思永的書法雄健多姿,氣勢逼人,是狀元中的上品,值得學習。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3年後,另一位狀元一舉奪魁,高中時,他才剛24歲。因此,雖然他只比黃思永(奪冠)晚了三年,年齡整整小了17歲。他,是狀元陳冕。

1998年出版的書籍——《歷代狀元殿試對策觀止》中,將陳冕評為歷史上最有建樹的八位狀元之一,和文天祥、張謇齊名。這個定位大約有些過頭了,他確實是一位好官,卻時運不齊,從高中狀元到去世,僅僅只有十年時光。十年間,經歷了父親、母親相繼病逝的慘痛現實。父親因為百姓救災勞力而病死,而他,於1893年,將全部家財捐出後,也因賑災勞累過度而死,當時年僅34歲!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陳冕的書法繼承了晉唐遺風,於趙孟頫字研究最為精深,用筆恪守法度,卻極有風骨。

時光到了1886年,出現了雲貴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以炯。

趙以炯是一位出色的狀元,但卻也是一位平淡的人。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當他奪狀元之時,當地文化圈一時熱傳,各類文士頓覺揚眉吐氣,以致年長他24歲的進士李端棻感嘆“500年後,果然文物勝江南”。但趙以炯並不是優秀的官員,他對爭名奪利的官場十分厭棄,1900年丁母憂回鄉,1907年病逝,享年整50歲。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趙以炯的書法,也是狀元中的精品,傲骨嶙峋,造詣較高。

1889年狀元張建勳,他能取得狀元,算是一種僥倖:他之前已經考過數次,並沒高中。但這一年,已經41歲的他,有幸進入殿試。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當時的閱卷大臣翁同龢和李鴻藻各有自己的人選,爭持不下之時,他們協商在名單中同時選中了和兩方關係都不密切的張建勳,光緒皇帝見兩方選同一個人,就點了張建勳狀元。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張建勳的書法,也不落下風,但其人其事蹟,卻很少有突出的地方,1913年病故。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1890年(皇帝恩科,因為皇帝或皇族的某些喜事,特別加的科舉考試)狀元吳魯,高中時已經45歲,他祖上三代都是普通平民,多年的辛苦努力,才有了一朝的輝煌成績。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吳魯的書法,古風盎然,有顏、柳、蘇、米遺韻,溫文爾雅,沉雄峻拔,很優秀。

1892年狀元劉福姚,是廣西曆史上最後一位狀元,高中時28歲。

他,犯了大多數狀元常有的“通病”,嫉惡如仇、剛正不彎,有唯新傾向。當,他的知遇上司翁同龢被革職之後,他的官運就倒了。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1911年之後,劉福姚和同鄉朱祖謀等人,共同研究詞學,成為“臨桂詞派”的重要成員。很顯然,這文學流派,在那動盪的年代,影響力很有限。要不然,到現在也沒有人研究出狀元劉福姚故去的年月。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劉福姚的書法,當然也很出眾。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劉福姚之後的狀元,張謇——毫無疑問,他是十位狀元中名氣最大的一位(畢竟上過歷史課本),但他的書法卻差強人意。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兩年後,新狀元是四川資中人駱成驤,當時30歲。關於他能高中,有一個流傳較廣的故事。當時國力衰微,光緒皇帝憂心重重。在閱卷時,忽然看到一份卷中有“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等句,為此言而深為感動,特“欽賜第一”。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作為清朝四川唯一的狀元郎,駱成驤比其他多位狀元更開放、進取,雖然一生官階不高,卻始終清廉自守,為人坦蕩,他也不算“晚清遺老”。

駱成驤的書法,瘦硬端莊,點畫有度,風神瀟灑。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1899年狀元郎,夏同龢,是貴州第二位文狀元,也是第一位以狀元身份去留學的人。他的一生經歷豐富,關於他的文化遺存較多。不過有人去參觀,自然會聽到更多的關於他的故事。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在晚年,夏同龢依然積極參政,雖然,政績並不突出,他的字和人品也是毋庸置疑的。大概可以說,夏同龢是那一批狀元中,從政最為積極的一位。

1903年狀元和1904年的狀元,幾乎可以一起來解讀。他們分別是王壽彭、劉春霖。

這二位的書法,一位偏於濃重,一位略顯瘦硬,可能和各自的性格以及文化底蘊有關,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的楷書都是非常精湛的。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在政治生涯上,王壽彭是保守的人,難免顯得固執古板,劉春霖雖有懷清之心,卻能認清現實。

王壽彭雖然接受了一些維新思想,卻始終認為自己是“清朝遺民”,穿清服、任清官,較為狹隘,雖然是“省立山東大學”的主要創辦人,但他的行為被廣泛質疑,最終還落得個“撫袖而去”的結局。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相對而言,劉春霖就開放了許多。他曾被(總統)徐世昌兩次邀請主持孔子大成節典禮,極為風光。也能認清局勢,不為“日偽工作”。1944年病逝時,他72歲,是11位狀元中少有的七旬老人!

總體來看,中國最後的11位狀元,大多數仕途不顯赫,卻具有文化人的傲骨,多數沒有貪汙和墮落之嫌疑,雖然半數以上並不為當代人所知,卻都是實至名歸的文化名士,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他們堪稱“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有他們在,正氣不倒。想必,網友會說“才藝雙馨,一代人傑”!

11位狀元的書法,風格各異,卻多是上乘之作,沒有醜書、怪書、亂書,對比百年前的歷史人物筆跡,再看看現在的書法圈,真的不能說“現在書法比之前好了多少”。

清朝最後的十一位狀元,書法精湛、美觀大氣,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為什麼現在的書法圈成了這樣子?請眾多網友們一起思考,這是因為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