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感恩會——十八洞村2018年「11·3」紀念日文藝晚會速寫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特約通訊員 吳紅豔

夜幕降臨,月明星稀。11月3日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鼓聲陣陣,苗歌聲聲,鄉親們自發籌辦的“精準扶貧從這裡出發——十八洞村2018年‘11·3’紀念日文藝晚會”如期開場。

苗寨感恩会——十八洞村2018年“11·3”纪念日文艺晚会速写

藏在大山深處的十八洞村由梨子、竹子、飛蟲、當戎4個自然寨組成,全村共有225戶939人。村裡田地少,交通閉塞,多年來,村民緊靠傳統種養維持生計,缺吃少穿,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是一個貧苦落後的苗族聚居村。

5年前的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偏僻、貧困、冷寂的苗寨,走進農家揭米缸、摸鋪蓋、看豬圈,同鄉親們促膝座談話發展,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戰略思想,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

苗寨感恩会——十八洞村2018年“11·3”纪念日文艺晚会速写

5年來,該村牢記習總書記囑託,在各級各部門關心支持下,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引領下,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發展當家產業、奮力決戰貧困。2016年,村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全村脫貧摘帽。2017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0180元。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全國文明村”“全省脫貧攻堅示範村”等殊榮。如今,吃好穿暖了,住得舒心了,苗寨更美了,進村的遊客越來越多了,鄉親們樂了笑了。

“今天,是我們十八洞人的節日。這個晚會,是我們窮人對總書記,對黨和國家的感恩會!”忙了一天的人們,草草拔了幾口飯,飯碗一放,就往村部趕。人群中,年紀最大的有80多歲阿公阿婆;最小的,就是揹簍裡的胖娃娃。

19時許,舞臺上張燈結綵,燈光閃耀,舞臺前後的坪場上、旁邊小山坡的林子裡,人頭攢動,熙熙攘攘,2000多人參加。龍德成、龍元滿等老人來了,他們穿上藏在櫃子底的行頭;施佳傑、楊斌等年輕人趕回來了,男的精神抖擻,女的披金戴銀;楊家豪、楊群慧等小朋友來了,原駐村工作隊回來了,吉首、保靖等周邊不少愛好者也來了。長沙遊客劉先生說:“今天,個個當演員,人人是明星!”

“咚咚咚,咚咚咚……”晚會在一陣陣歡快的苗寨迎賓鼓舞中拉開了帷幕,豐收的鼓舞敲起來了,悠揚的苗歌唱起來了,婀娜的舞姿演起來了……

苗寨感恩会——十八洞村2018年“11·3”纪念日文艺晚会速写

《苗嶺迎客歌》《總書記來到我們村》《精準扶貧人人誇》《不忘老鄉親》等節目一個接著一個,農事展示、苗族高腔、苗裝走秀、苗族絕技,鄉親們用苗家人最淳樸的方式,動情表達對總書記的想念,對精準扶貧的讚美,對黨和祖國的感恩。晚會還表彰了龍福高、劉青書等18位“最美十八洞人”,施成富、龍正品等18戶“五好家庭”,隆興貴、龍先進等48戶衛生先進家庭。

“5年來,在黨和國家關心下,各級各部門支持下,我們當家產業發展起來了,鄉親們吃穿不愁了,脫貧摘帽了。”村支書龍書伍說:“2014年以來,這樣的慶祝晚會,我們已連續舉辦四屆,凝聚建設村莊的活力。”

苗寨感恩会——十八洞村2018年“11·3”纪念日文艺晚会速写

“山路十八洞彎,溶洞十八洞連。習總書記到苗寨,來到家門前……北京苗寨千萬裡,不忘老鄉親。”深秋月夜,空氣溼冷。然而,鄉親們的心裡卻格外暖和,苗鼓陣陣傳北京,苗歌聲聲謝黨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