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書里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顧炳鑫先生曾說:“連環畫的文字腳本和繪畫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雖然它們各有各自的特點和獨立性,但又像戲劇、電影中的編劇、導演、演員之間的關係一樣,是不能分割的。”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我對連環畫沒有概念,陪伴童年的讀物是厚厚的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還有動畫片《小熊維尼和跳跳虎》、《獅子王》、《葫蘆娃》這些。很少去關心父輩怎樣度過童年以及他們的娛樂方式,印象裡多是一些食物珍貴且緊缺的散碎片段。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在影像技術和信息網絡尚不發達的年代,連環畫是小孩們僅少的課餘讀物之一。那種迷戀,一點兒也不亞於今天的小孩迷戀光頭強、阿衰這些動畫片。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計劃經濟的年代,物質和精神生活都不豐富。沒有電影電視手機,能夠蒐羅到的紙質讀物也很少。即使在正規的國營書店裡,也只有馬恩列斯毛幾個類目,夾雜著教育和極簡單的科學,也沒有法律這個門類。書店也不像現在可以邊逛邊看,只能隔著櫃檯看,如果一直不買,售貨員說不定會給個白眼。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小孩兒的娛樂方式都很簡單,玩彈球,打彈弓,正是好奇探知的年紀,總需要一些精神食糧。連環畫剛好承擔了這個角色,所以連環畫在方言裡也叫娃娃書。

那年代流行的是《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三打白骨精》《偵察兵的故事》《說岳傳》,小孩兒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看不懂那麼多的大道理,喜歡的都是打打殺殺有衝突感的情節。也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偏好,因為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小人書,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

當時一個很常見的場景就是,一群小孩圍著中間的人看小人書,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別人沒有認真趕你走,就湊上前去。如果有誰家裡有一箱連環畫,那簡直約等於人生贏家了。同學間靠借閱是常有的事,因為互相傳來傳去,一本小人書往往被翻得缺頁少張,沒頭沒尾。扉頁上說不定還寫著“XXX的書,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樣的提示。也許正是因為書的來源太少了,反而時時有那種很飢渴的求知的感覺。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連環畫的題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文革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題材比較多。文革期間,像《紅燈記》《抗日小英雄》《娘子軍》《渡江偵察記》這些革命題材的作品,就比較多了。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文革後期流行傷痕文學。《愛情的位置》、《傷痕》這些小說一風行,相應的就是連環畫出來。像《紅與黑》這樣長篇大幅的文學作品原著,小孩子看不懂,有時候又比著連環畫來看。跟現在的網絡小說原著黨又反過來追《如懿傳》《鎮魂》的電視劇一樣。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危險的旅伴》1958年天津美術出版社

小說裡朦朧的愛情最吸引青少年,每一代好像都一樣。《鋼鐵》裡冬妮婭和保爾的少年愛情,《牛虻》裡的亞瑟和瓊瑪……都是Z先生他們那個年代小孩們隱秘的心事,學者劉小楓曾經有一篇文章叫《紀戀冬妮婭》,就寫當年的隱秘心情。傷痕文學之後是改革文學,改革文學相應的連環畫也有。天津作家蔣子龍的中篇小說《赤橙黃綠青藍紫》,自衛反擊戰時期的《高山下的花環》,一個接一個,連環畫在被時代拋棄之前,一直緊隨潮流。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魯迅先生的《傷逝》也在那個時候被改編成連環畫,Z先生也是在後來慢慢了解,魯迅先生並不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單一形象,他是一個特別好玩的人。

靈魂畫師

連環畫的鼎盛時期,除了有當時物質匱乏、思想保守的時代背景,其實還有它本身的魅力所在。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那時候行業裡聚集了很多優秀的畫師和編輯,而且都是大家。像人民美術出版社,最多的時候上百人,有專門的連環畫編輯隊伍。中央美院有連環畫系的。畫過長篇連環畫《山鄉鉅變》的賀友直先生就是其中一個,他曾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當編審,後來在中央美院連環畫系當教授。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中國連環畫號稱有兩大畫家,北劉南顧,劉繼卣,顧秉鑫。代表作《父親》的大畫家羅中立,現在上海中國畫院的院長施大畏先生,都曾經畫過連環畫。80年代重新組織畫的《水滸傳》,這些畫家都曾參與其中,因為當時要求大家不拘一格,因此今天能看到風格多樣的80版《水滸傳》連環畫。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還有兩位合作了一輩子的老先生,張令濤和胡若佛,一個是1912年的,一個是1908年,兩人一個構圖,一個描線,是一對黃金搭檔,一輩子合作得天衣無縫。在上海人美出版的《紅樓夢》連環畫裡,有劉姥姥逛大觀園的場景,當時兩人討論到底是用毛筆好,還是用鋼筆表現好。後來分別試了一下,感覺還是毛筆好一些。他們用毛筆畫的線條,感覺上像鋼絲一樣,而且那麼流暢。據說胡若佛先生要求自己一筆畫一個圓來練習線條,兩人合作的《楊家將》堪稱精品,無出其右,原稿現在已經是孤品了吧。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當年追連環畫的那群少年長大了,又開始懷念自己的青春年代。在Z先生的描述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圈裡有一個專門做連環畫的私人書商張雷,哈爾濱人,江湖人稱“雷人”,因為他做的書太好了。在今天再版的許多連環畫背面特邀編輯那一行,都有他的名字。可以說,他的名字就是質量保障。因為私人書商沒有書號,他現在主要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合作。

連環畫的原稿大多是藏品了。但如果張雷得了原稿,做出的連環畫常常讓人嘆為精品,跟藝術品似的。那些因當年的時代背景被刪掉的,他又給小心翼翼補上。比如《鋼鐵》裡面主人公保爾和冬妮婭握手的畫面,吸大煙的煙槍啊。除了真愛,沒有辦法解釋他為什麼這樣不遺餘力地在追求完美。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現在的印刷技術比以前好太多,做連環畫的書商也有,但像他這樣的脾氣很少。他討厭那些囤積居奇的書商,如果一本書你買得很多,他不會賣給你,寧願平價一點點賣給普通的讀者。

而小人書的內容,現在的小孩已經很難讀下去了。像《人民公社》,《豔陽天》這些故事本身已經不可取了。小人書是屬於童年的記憶,他們的純真年代。在那個年代裡,充當了一個媒介,一個啟蒙,引導著他們去感受原著本身的力量。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前年病逝的老畫家賀友直先生,就是前面說到中央美院當連環畫教授的那個。後來他的子女回憶,父親晚年,畫了撕,撕了畫。他痛哭流涕,說我畫不出感情,太蒼白了,沒有內容。Z先生頗感慨地說,這算是一個真誠的藝術家最後的良心告白吧。

連環畫書裡隱藏了的是社會變遷史

所以,連環畫終究隨著老畫家和那個時代一併去而不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