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82歲老人稱自己老伴是「慈禧太后」,到底是啥情況?


在山西芮城縣的小山村裡至今還保留著部分的窯洞,居住者大多為老人,這些窯洞是祖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黃土窯洞冬暖夏涼,很接地氣也很養人,有些老人們在土窯裡生活了一輩子,不願意出去,是有什麼秘密嗎?今天攝影師就帶大家看看這對老夫妻是怎樣生活在這土窯裡的。

張大爺今年82歲,是這窯洞的主人。他說自己住的這面土窯是上個世紀家裡的老人留下來的,自己和老伴在這住了一輩子。有倆個兒子三個女兒,都蓋了磚瓦房,大兒子接他和老伴去住過幾天,卻怎麼也不習慣,又住回來土窯裡,稱再也不搬出去住了。

老伴王大娘今年80歲,她說自己的身體很好,就是腰疼腿疼,最近由於天氣連綿下雨,更是疼的下不了地,給老頭子擀麵條都是坐在板凳上擀。兒女們都很孝順,叫住他們那兒去,可是自己覺得一是住土窯習慣了;二是力所能及的活老頭子就幹了;三是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幹,去了孩子們分神。


在提起老倆口有幾個孫子時,大娘立刻就眉飛色舞,喜笑顏開,她說她們一共有10個孫子,連重孫子都已經有11個了。最大的孫子已經40歲了,最小的也25歲了,在太原的上大學。每到逢年過節,家裡歡聚一堂,非常的熱鬧,那樣的氣氛是她最喜歡的。

王大娘喜歡乾淨,她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現在腿疼家務做的少些,也不忘記指使張大爺:“老頭子,把抹布洗一下桌子擦乾淨;老頭子,把地掃一下。”每到這時候張大爺就開玩笑地說:“她是我們家的慈禧太后,她指揮到哪,我就得幹到哪。”

王大娘家裡做飯至今還用著土灶臺,中午她用灶火蒸米飯,餾了鏝頭,燒火由張大爺來燒。她說用柴火燒的飯好吃,有著柴火的味道,吃了一輩子習慣了,再有就是柴是自己莊稼地裡的,用著省錢。

鍋裡有蒸好的一大碗米飯,兩個饅頭,二個雞蛋,大娘說“蒸一次米飯可以吃兩頓,兩個雞蛋一人一個。”

案板上是王大娘提前給老伴擀好、切好的麵條。

菜王大娘也提前切好了,放在碗裡,等一會由大爺主勺開炒。

張大爺把火燒好,用液化氣開始炒菜,王大娘坐在炕上又不停的指揮大爺:“少放點油,把油要燒熱炒出來的菜才好吃,少放點鹽,鹽吃多了對身體不好…….”張大爺笑著說:”你看你看,又開始垂簾聽政了吧。”

張大爺喜歡吃麵,雖然大娘中午安排的是米飯,但他還是給自己煮了大娘擀的麵條。張大爺炒菜、下面,動作十分嫻熟,看樣子平常學的用心,老伴教的很好。

大娘腿疼坐在炕上,他把飯也端到炕上吃,不停地給大娘夾菜。他說在自己的土窯裡生活了一輩子,有兩個兒子每年給的零花錢用,有孫子們經常過來和他們聊聊天,生活過的很舒心。祝老倆口身體健康!瞭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黃河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