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華: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掉隊

許長華: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掉隊

  他是眼鏡店老闆,17歲離家從商,讀書不多,卻致力於家族文化傳承,並牽頭出版《鴨塘許氏傳家書》;他是政協委員,20餘年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青春稚子,數千人因他,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副眼鏡……已近知天命之年,他說,自己的願望是“希望孩子們再也不用戴眼鏡”“決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掉隊”!他就是淄博市張店區政協常委、淄博亨得利鐘錶眼鏡有限公司總經理許長華。


許長華: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掉隊

68歲的劉立祥正在驗光。資料圖,受訪者提供

為1.6萬人送“光明”

  “戴上眼鏡之後,心裡可亮堂了!”現年68歲的劉立祥是高青縣黑裡寨鎮留信南村有名的貧困戶,一次意外傷到眼睛後看東西就“模模糊糊”。去年10月15日,由淄博市質監局派駐該村第一書記姚新寬牽線,許長華帶隊來到村子,由此劉立祥人生中第一次坐在專業的驗光儀器面前,並在兩天之後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副眼鏡,“平時都不捨得戴,只有去集市賣蘋果時才拿出來”。

  眼前的世界重新變得清晰的劉立祥不知道,他只是1.6萬人中的一個,在過去的20年裡,許長華已經為約1.6萬人免費驗光配鏡,總價值超過200萬元。自2003年至今,許長華的淄博亨得利眼鏡店堅持每年為學校學生、敬老院老人、社會貧困人員發放免費配鏡卡累計500多萬元,為“希望工程”“慈心一日捐”、救濟受災群眾等累計捐款捐物300萬元。

願孩子們遠離眼鏡

  雖然自己是眼鏡店老闆,自己一家三代也都以賣眼鏡為生,但許長華自己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少。”為此他已經開始實實在在的行動。

  “從今年開始,我們給張店區中小學的3000個班級贈送了LED燈的視力表,就是為了讓孩子們隨時瞭解自己的視力情況,努力將近視扼殺在萌芽中。”許長華表示,除了配視力表,他們下一步還將在學校裡建視力健康小屋,為弱視、近視的孩子提供幫助與服務。成立於去年、由許長華擔任會長的張店區眼健康科普協會,也已開始圍繞眼健康,從“愛眼、護眼”出發,開展各種科普活動。

  在裝修一新的亨得利眼視光中心,記者看到,一樓擺滿各式各樣的眼鏡,和普通的眼鏡店沒有任何區別,但二樓卻變身健康檢驗中心。在這裡,人們可以從幼兒開始,每年對眼睛視力進行一到兩次健康檢查,進行眼睛健康檔案登記、視力篩查、視光診斷、制定視力治療方案等。以此為據,許長華想為每個市民建立一套終身“視光檔案”。

  許長華說,通過長期追蹤市民的眼睛視力變化,建立市民專屬視光檔案,“從專注經營眼鏡到關注眼睛健康,這是經營所繫,更是責任所繫,我們決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掉隊。”

許長華:不讓一個人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掉隊

多行善事 莫問前程

  自古商人重利,可許長華為何對公益情有獨鍾?“不能什麼事都建立在利上,爺爺常教導我們說,要多行善事,莫問前程。”這成為許長華的做人準則,而“施恩莫念”更是被鄭重地寫入《鴨塘許氏傳家書》“許氏家訓”。

  熟悉許長華的人都知道“扁擔創業”的故事:上世紀80年代江西人許海順用一根扁擔挑著眼鏡走南闖北,最後紮根淄博;90年代末兒子許長華接過接力棒,開啟眼健康新時代,並開始反哺這座給他們創業沃土的城市……離家鄉遠了,但傳承不能斷、根不能忘,如何維繫?幾經醞釀,《鴨塘許氏傳家書》出版,篇幅不長,卻集家訓、子弟勵學儀規、家譜於一體,還有有章可循的《許氏家族同心教育基金會章程》,通過各種激勵、引導,將許氏家族成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金錢不能傳世,但教育可以。未來的許氏子弟,不管多少年,看到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血脈淵源、家族傳承,許氏家族就不會散。”拿著傳家書,許長華很自豪。

  “我們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社會給了很多榮譽”,面對滿屋的榮譽證書和獎盃,許長華表示,“身為政協委員,擔負著更多責任。以後,我還會繼續關注民情民意,為和諧社會建設出力。同時,亨得利今後將計劃每年拿出20到30萬的利潤來做公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