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独者的独白:在绝望中活着的我该如何度过下半生

失独老人,沉重而又无奈的现实,在中国第一代失独家庭里,父母多数是50岁以上,在80年代结婚时正好赶上了计划生育时期,我曾在论坛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

这些失独者大多五十岁开外,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难、60年代的文革浩劫、70年代的上山下乡、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岗。唯一的孩子不幸离世后面对的是晚年孤独的生活。

一个失独者的独白:在绝望中活着的我该如何度过下半生

失独者之痛

老无所依,老无所养,怎能不可怜啊!但这恰是当今中国社会养老的一个缩影,并且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老人会越来越多。如何改变失独人群的后半生养老生活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难题。

一个失独者的独白:在绝望中活着的我该如何度过下半生

失独终老:久病床前无孝子

如何解决失独老人养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关注失独老人情感需要。政府和社会应该鼓励社工投入到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中,给予失独老人足够的感情关注,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资助层面。应该从社区层面,以社区为单位对失独老人进行帮助,建立健康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应该适当增加,建立较为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

2、完善养老机制。政府要建立失独老人养老专项资金, 按照失独老人的困难程度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 虽然从2007 年起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 随后,各地制定不同的扶助实施标准。 但是,国家政府部门给予的经济扶持,远远不能解决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能加大针对失独家庭的特殊情况, 制定相应的养老资金扶助制度,解决失独家庭养老资金匮乏的问题,使失独老人能够安心养老。

一个失独者的独白:在绝望中活着的我该如何度过下半生

失独者之痛

3、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归根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对失独老人群体进行保护。法律的制定应该充分征求广大失独群体和社会学、社会工作专家的意见,提出真正能保障失独老人权益的法律。

4、加大养老结构与政府的合作力度。政府应该和社会养老机构合作,拨付部分专项资金为失独老人承担养老风险,鼓励和支持养老机构接纳失独老人。

亲睦家 “中国全域医养产业运营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