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滿世界出售F35戰機,難道就不怕發動機技術洩露嗎?

朝陽日暮


F35的發動機非常的先進,是不擔心別人模仿的。確切的說,其他國家也模仿不了。F22戰機使用的F119發動機已經問世20年了,目前除了美國和英國,還沒有哪個國家能製造出達到F119水平的同類型發動機,英國羅羅公司的發動機技術水平也比較高,僅此於美國惠普發動機公司。

而F35戰機使用的發動機要比f119更好些,用的是f135發動機的升級版,這款發動機的推力至少能達到22噸,而我國渦扇10的推力只有14噸。再說說美國f119發動機的推力是18噸,我國正在努力研發的渦扇15,就是希望能夠達到f119的水平。只有達到這個水平,才能發揮出殲20的潛力。發動機的研究難度很大,俄羅斯是僅次於美英的發動機技術強國,目前還難以達到f119的水平,跟美國存在20-30年的技術差距,更別說f35的f135發動機了。

一臺航空發動機的包含幾萬個零件,不同的零件有不同的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藝方式,需要逐步的攻克和解決。更糟糕的是,發動機的研究只能通過一次次的試驗來積累數據,沒辦法“彎道超車”。全靠試驗次數的逐步積累,獲取調整參數,然後慢慢的改善和提高,想快也快不了。目前有能力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五個,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其他國家買到f35戰機,就算把發動機拆下來研究,也是毫無意義的,光一個渦輪葉片就需要研究實驗多少年了,何況其他零部件了。

即使是法國英國買了f35,也無力對f135發動機進行仿製。法國是肯定不行,英國能否打造出f135升級版這樣的發動機,由於缺乏相關資料,不敢妄言。而中俄不可能買到美國戰鬥機。美國的f135及其升級版已經一騎絕塵了,其他國家都沒法望其項背。望其項背的意思是能看到前面人的脊背,無法望其項背,那說明差距已經蠻大了。

美國在航空領域的技術優勢由來已久,在二戰後期,美國的飛機已經稱霸了二戰的天空。戰後美國的飛機技術更是突飛猛進,蘇聯盡力追趕,曾用蘇27優秀的氣動設計擊敗了美國的同代機f15,取得了一點短暫的領先。但後來蘇聯經濟出現困難,發動機技術開始落後,特別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以後,蘇聯航發技術開始落後於美國,到現在形成了二三十年的技術差距。中國的起步更晚,差距更大。航空技術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兵說


拿發動機舉例子吧。

這樣說吧,美國人把他的F-119和F-135拿出來給你,除了中俄,其他國家估計都造不出來。

噴氣式發動機啊,原理上其實並不複雜,核心在材料上。

發動機的推力啊取決於兩個東西:

  1. 熱效率
  2. 推進效率

順百年,熱效率和推進效率之間是有矛盾的。熱效率就是說發動機燃燒室的溫度要高,而推進效率就是引擎排氣速度和飛行速度的比值。而提高熱效率靠啥?靠的是渦輪前溫度和壓氣機轉速,這玩意說白了就是要發動機葉片材料夠好,能夠經得住高溫。

但是吧,這玩意材料給你,現在的分析手段下,材料的成分可以分析的絲毫不差,但是你還是不知道別人的發動機葉片製造過程啊。這就好比五星級大酒店的大廚給你端上來一碗蛋炒飯,誰都知道是大米+雞蛋,但是你知道人傢俱體怎麼炒出來的嗎?

同樣的材料不同的製作流程,最後造出來的葉片的性能完全有可能差之天壤。

很多東西都是這樣,你拿著能山寨就很了不起了。哪怕是抄襲,你能抄出來,那麼自己的底子也絕對是非常雄厚的。電子產品方面,如今民用市場上intel的芯片要比龍芯強不少吧?山寨出來了嗎?一個道理。

另外一點,美國出口的F-35,不同的國家在合作協議方面也完全可能是有區別的。我舉個典型的例子,印度買到很多武器裝備,其中的關鍵元器件,都是做了鉛封的,要是出了故障,他就只能馬上換一個裝上去,維修要交給原廠。鉛封的東西你要是強行拆開造成的損壞,只能自己扛著,人家搞不好還要追究你責任。

所以,美國賣F-35還真不怕洩密。當然他肯定不敢給中俄賣,有技術實力的還真能山寨下。


貞觀防務


感謝邀請!F-35戰機技術是否會洩露這個問題,老美肯定是不擔心的啦!發動機這種東西可不是大白菜,任何國家都難以仿製,就算是中俄手裡有一模一樣的也不可能仿造出來的!
就拿伊朗來說吧,F-14是伊朗最好的戰鬥機了吧?自1973年美國把這款飛機賣給伊朗以來都45年了,但到今天伊朗都沒能仿製出來一架山寨版戰機,頂多也就是仿製成功個導彈,還是個半主動制導的次品!發動機作為一架戰機的靈魂所在更是難以仿製,其複雜程度超乎想象!光是材料這關很多國家就達不到,跟別說更重要的參數問題了!


發動機的參數可以說是發動機的核心所在了,發動機在什麼溫度下工作最佳?用在別的飛機下相關參數又該如何調整?這些除了原產國其他人都是不得而知的!還有生產發動機的相關機床設備,這些也不得而知!想要造出一臺和原型發動機一模一樣的仿製品?我覺得爬蜀道可能比較容易一些!頂多也就搗鼓出來一些高仿品罷了!至於其他系統方面的東西,那些本就是其他國家公司參與研製的,也不是什麼關鍵部分,就算仿製了去,也造不出一架完整的戰鬥機!所以老美壓根就不怕大家抄!

航空發動機是不僅僅是簡簡單單一個飛機上的動力系統,它也象徵著一個國家航空工業的整體實力與積澱!它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靠間諜竊取點情報就能搞定的!F-35的很多購買國本國的航空工業並不強,大部分常年依賴美製武器早已萎縮,別說仿製了,可能就連看圖紙都成問題!像土耳其壓根就沒有國產戰鬥機,怎麼仿製?說到底,外購武器就是慢性毒素!(印度已病入膏肓)

我國為什麼要研發自己的航空發動機?原因就是出在這!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只有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鷹眼戰情室


估計很多朋友都會說不怕洩密,因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珍珠,別的國家工藝跟不上,就算把發動機給你,你也模仿不出來。這話我也認可,但我的問題是:賣F35不怕人家仿製發動機、不怕發動機洩密,那賣F22怎麼就怕了呢?



F-35的F119-PW-100發動機是地球上最強發動機,跟F-22的發動機是同款,但F-35的是改進升級版。F-35的發動機比F-22的發動機好,F-22之所以強悍,是因為它裝了兩臺發動機。但從保密角度來講,一臺發動機洩密跟兩臺發動機洩密有區別嗎?沒有。

那麼為啥更先進一點的F-35不怕洩密?F-22反倒怕洩密?F-22可是連英國、以色列、日本都不賣的。



這兩種飛機用的發動機基本一致,F-35的不怕人家仿製,F-22的就怕人家仿製了?這根本就說不通。F-22機動性比F-35強,那是因為它裝了兩臺發動機,但就單獨發動機性能來講,F-35略高一點。

雷達也是如此。F-35的雷達仍然比F-22先進,但F-22機頭更大,雷達功率大,所以它的探測距離才比F-35遠。在保密方面,F-35的雷達技術更先進,這才是應該保密的。

其他因素呢?航電、通訊、飛控、機身材料、數據鏈,哪個更先進?F-35。

F-22甚至不能跟其他型號的飛機信息共享。如果F-22洩密,影響的是它自己這一款機型。而F-35如果數據鏈、信息庫、通訊系統洩密,連它的預警機、電子戰機、F15、F16、F/A-18,地面基地、航母都會跟著受牽連。



F-22座艙



F-35座艙,哪個更先進?哪個更需要保密?

正常來講,如果F-35不怕洩密,那F-22就更不怕,但問題是現在明顯不正常。對不對?


銳視覺何老師


波音737扔中國40年了,C919發動機還得去買。黑鷹賣給你30幾年了,還賣配件給你讓你保養維護,直20就是仿製黑鷹,但是什麼都仿製了,就是發動機你沒辦法,這兩個都是70年代的技術,F35是現在的技術,還怕你仿?而且F35的難點不是發動機,是升力風扇,那個風扇和傳動系統才是材料學的巔峰!


黑山老妖37625003


F135發動機是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35飛機研製的,他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先進,性能最完美的戰鬥機發動機,我個人這麼認為。並且現在網上及各種航空展覽上都能看到此發動機,那就有人問,既然我能查到設計圖紙,又能近距離看到發動機的各種狀態,自己按照模樣山寨就好啊,其實不然,我跟大家慢慢道來!





既然人家剛給你看自然有剛給你看的道理,就好比不用中醫治一種病就會有不同的藥方,你能檢測出中藥裡面有什麼藥材,但是你無法檢測沒種藥材的精確含量,俗話說失之毫釐 差以千里。

對於此種高科技產品,並且在如此極端環境下工作,自然對材料要求可以說是巨大的挑戰,天然材料肯定是抵抗不了如此極端環境,這就要人工去合成發動機的製造材料,這是經過美國各個行業科學家反反覆覆無數次的實驗配比得到的數據,通俗點講就是各種材料配比要精確到納米級,合成材料的溫度?溼度、壓力等都有巨大要求,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點啦,就算你把合成發動機的材料告訴你,你也不一定能夠製造出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我們國際應該說是後起之秀,西方國家對這種設備早已限制出口給我國,所以回家現在大力自主研發,研究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不僅僅是航空業,最近美國對中興進行報復性制裁,限制各種高精密配件,所以我國更要在此方面努力,相信我國一定可以走上歷史輝煌的舞臺!


Danjelwty


這個完全不用擔心。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上的皇冠”,全世界能獨立研製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國家不超過10個,而處於頂尖水平的是美國的普惠、通用和英國羅羅,處於第二集團的只有俄羅斯,像法國和某國這樣的只能排在第三集團。美英兩國的航空發動機無論是推重比、全壽命、經濟型、安全性都處在捨我其誰的地位。俄羅斯發動機的推重比和安全性和美英差距不大,但是全壽命和經濟性卻差很多。第三集團就更不要說了。

(F-35A使用的F135-PW-100)

(F22使用的F119-PW-100)

(羅羅斯貝MK202發動機)

這屬於一個精英的俱樂部,就好比你在班級裡排名第十名,然而一看自己居然是倒數一,因為整個集團就十個人,哈哈哈,好尷尬。

(俄羅斯最新神秘型號“30型”,是蘇57的正選發動機)

這些國家裡,研製發動機歷史最長的都有一百多年了,最短的也有五六十年,並且國家的工業基礎比較雄厚而健全。發動機涉及的領域比較多,其中設計思想可以通過引進人才短期內解決,但是像加工工藝、特殊材料這樣的東西,發達國家都是嚴密封鎖的,沒有自己深厚的工業科研基礎做依託,根本是沒法實現的。

有些人說,那可以山寨啊。山寨可以,但是不是誰都能山寨得來的,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你連山寨的能力都沒有。一個發動機你山寨下來,看起來和正品外觀上沒啥區別,但是使用起來就完全是兩種感覺了,完全達不到正品的各種參數。當然了某國屬於特例,最近不僅可以山寨,還能在山寨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最後再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電腦,其中的核心部件CPU誰都可以拆,隨便拆,但是還不是就那屈指可數的公司在製造?


閒時論道


美國求你仿製,你都仿製不了。當然對於俄羅斯這樣的航空大國,有可能仿製出來。



發動機不是普通國家能玩的起的,技術原理大家都懂,難就難在材料上,這些材料可稱為戰略級別的材料了。

我們國家搞了四五十年,到現在也只是搞了箇中推,技術也是剛剛成熟,但這已經是了不起的貢獻了。如果不是這十多年來我們的先進材料工業快速發展,想研製發動機談何容易。



我們的軍用渦噴發動機技術還行,但軍用渦扇發動機領域就差的比較厲害。我們可以研發出殲20,運20,武直10等先進戰機,但光有殼子不行,必須有強大的心臟,飛機心臟就是我們的短板,可喜的是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們可以不從俄羅斯進口戰鬥機,但發動機是必須要進口的,否剛殲10,轟6都要趴窩。



西方國家除了英法和瑞典自研戰機,其他國家都不需要自研,主要是沒錢沒技術也沒市場。研發一架戰鬥機需要涉及多個高科技領域,從氣動外型設計,風洞試驗,高科技材料製造,配套發動機研製,配套彈藥研製,配套電子研製等,都需要有強大的工業技術積累,尤其燒錢是個無底洞。即使能研發出來,賣給誰呢?和美國爭奪市場嗎?所以這些國家不存在仿製發動機的動機和需求。


奔世馬


唯一大規模推向市場的F-35四代戰鬥機,使用了航空史上推力最大的F-135發動機,通過增加發動機涵道比的思路提高整體推力,平均的推力水平是104千牛、加力狀態下可以達到177.5千牛也就是18噸的推力,有資料顯示F-135的推重比水平達到10.5,比它的前輩F-119猛禽專用發動機還要強大。

F-135之所以擁有這麼高的推力和美國高超的加工技術、材料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言外之意就是離開了美國本土幾家航空工業巨頭的工廠,即便是拿到全部圖紙和加工工藝卡也不可能複製出來,因為一款航空發動機考驗的不僅僅是設計師的水平,還有整個航空工業的整體實力,這也是數控機床不願意出口的重要原因,美國同意出口F-35戰機卻從未同意將生產所需要的機床設備出口。

前文提到F-135的加力渦扇發動機是大涵道比進氣,它的3級風扇壓縮機葉片採用只有美國熟練掌握的線性摩擦焊、擴散焊接技術加工,整個葉片和葉盤是完整的一體,解決了傳統焊接的重量、強度、表面精度問題;這種一體成型的風扇葉片還是首次採用向前略的形狀,就像蘇-47金雕戰鬥機的前掠翼設計一樣,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葉片直徑擴大後,帶來的效率降低、大喘振增強、強度降低等一些列問題,為了消除風扇增大後的不利影響,又增加了低壓渦輪的數量加以平衡。

大推力的核心技術提升是來自燃燒室的溫度提高,高、低壓渦輪採用對轉設計,就像卡-50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螺旋槳一樣;轉子葉片和導流葉片的形狀也採用計算流體力學設計,這樣可以顯著地降低空氣流經燃燒室的速度,最終達到提高燃油空氣比的目的,油管裡面噴出的燃料和空氣充分混合就可以提高燃燒室的中心溫度,進而大幅度的提高發動機推力。當然溫度提高之後製作燃燒室轉子的材料也要更加耐高溫才行,這又牽扯到材料科學的問題,目前也只有美國掌握耐高溫材料技術,即便是F-35的發動機被拆個稀爛也很難仿製。

三軸旋轉噴管技術也不是容易掌握的,

F-35B的升力風扇也是模仿製造的難題之一。


兵器世界


最近的f35戰鬥機正面臨全體維修餓尷尬,2018年9月28號,一架f35b戰機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訓練時發生墜毀,飛行員成功逃生,10月11日美國宣佈暫停f35的飛行,並將所有戰機進行維修。

當時設計f35戰鬥機的初衷,是因為各個國家擔負不起戰機的高昂費用,如果單純的依靠這種高尖端的飛機組成戰隊,在財政上難以為繼,所以急需一款低成本的現代化戰鬥機,來替代其他價格高昂的戰鬥機。當時參與研製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意大利,丹麥,澳大利亞等,他們提供科技和資金,並按照數額和貢獻的多少,來決定取得戰機的順序,所以購買f35戰鬥機的國家,都參與了他的研發設計,美國並不需要對它的發動機格外保護。



說實在的,一些高尖端的技術,你把它掰開了,揉碎了放到你面前,你照葫蘆畫瓢都未必畫得出來,美國怕什麼發動機技術洩露呢?黑鷹進口都幾十年了,結果到現在也沒有造出來,主要是科學技術達不到,製造工藝又不行,所以就算得到了f35,也沒辦法在短時間裡仿製,等到仿製出來,美國可能又已經更新換代了幾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