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詠離世:當我們第一次集體面對死亡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29日上午,哈文發文稱丈夫李詠因病去世,她寫道:

“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李詠,1968年5月3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1998年開始出任綜藝節目主持人。

對於他的突然離世,我有點恍惚

不是前段時間他還在《熟悉的味道》裡精神抖擻的擔任男主持嗎?不是前陣子大家都還在網上討論剪了短髮的他變帥了嗎?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李詠在美國經歷了17個月的抗癌治療,沒能挺過去。

這消息來的突然,看到推送時,我愣了一愣,第一個蹦出腦海的想法是:這是個假新聞吧。

直到所有彈窗消息都閃爍著這一消息,只剩下感慨:他剛剛50歲,女兒今年才滿18。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若不是他的妻子發文訃告,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對於這個新聞,相信全體中國人都難以置信,今年不過才50歲,不久前還出現在大熒幕中說說笑笑給觀眾帶來歡樂,怎麼說走就走了呢......

李詠作為大家喜愛的央視主持人,他陪伴著一群人長大,每一年的春晚上,李詠都會和我們一起倒數過年,焗了油的棕色長髮,一襲標緻的燕尾服,是很多中國人對“紳士”裝扮的第一印象。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伴隨著90後一代成長的李詠成為回憶,《幸運52》那金光閃閃的穿著,《非常6+1》的標誌性手勢,都埋在了時光的長河裡。

還記得小時候,跟媽媽倆人窩在沙發上看李詠撥電話砸金蛋,時而緊張期待,時而開懷大笑,為每一個實現小願望的觀眾感到欣喜,為那些遺憾沒砸中的朋友感到失落。

當年,綜藝選秀節目少之又少,李詠主持的節目是很多年輕人必看的,那些敢於在臺上展示才能的素人,曾帶給很多家庭歡樂。

他在《非常6+1》的舞臺上,站了整整10年。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那時的我也有個小願望,是靠小小的自己沒辦法實現的。

最疼我的外婆隔三差五就要去大老遠的教會服侍,可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外公忍不住唸叨她:“自己都要被探望的人,還天天到處跑去探望別人。”

為了給外婆一個代步四輪小電動車作生日禮物,我偷偷給節目組打電話報名,從此一放學就守著家裡那臺座機。現在想起來傻乎乎的。

雖然沒有一通電話是撥回給我的,但看到別人的願望被實現了,特別是那些為了家人或朋友的願望,都會把我感動的一塌糊塗。

“我是主持人李詠,下期節目再見。”

可他終究還是走了,在許多跟我一樣的觀眾滿懷期待的那通電話響起之前。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人們常說,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死亡,這樣咄咄逼人,從來都是不速之客,也從不和你商量。

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卻拒絕不了死亡。這就是死亡的權柄,它無情地轄制著每個人的生命。

死亡之所以帶給人如此刻骨銘心的傷痛,是因為它不可逆轉,死亡讓我們這些“不相干”的人為李詠惋惜。

作為中國人最避諱的詞,人們往往談“死”色變。死後的世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未知的,而對未知事物的惶恐是人類的共性。要是我們能夠直接面對死亡的話,對於許多看似難以面對的話題,也就不會那麼介意了。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李詠先生離世的消息,可以說是我們第一次集體面對死亡,集體面對一個全中國人都熟悉的朋友的突然死亡。

朋友圈刷屏了,微博熱搜爆了。這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再正視一個問題,就是:面對不可預知而又隨時會來的死亡,我們準備好了嗎?

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經自我反省的人生是白活了。”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詩篇 90:10

李詠的離世,讓我們每個中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釐清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啟發我們凝思死亡,省察生命。

聖經寫道:“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希伯來書 9:27

死亡是那樣的理所當然。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死亡,每個人最終都將要面對它,不論那人生前如何,或是總統、明星、又或是首富、名牧......

“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傳道書 7:2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聖經羅馬書明明地告訴我們“罪的工價乃是死”。這裡的罪,不光是殺人放火,胡作非為,更是不認識上帝的罪;這裡的死,還不光是肉體上的死,更重要的是靈魂的死。就像欠債還錢、殺人償命一樣,人在上帝面前犯罪就搭上了自己的永生。

然而,死亡並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在“罪的工價乃是死”後面,還有一句“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

該如何理解永生呢?這就像上帝創造宇宙萬物是一個由無限產生有限的過程,死亡,其實是一個由有限觸及無限的界點。一旦過了這個點,事物的運行就進入不可逆的永恆,或是生的永恆,或是死的永恆。

只有耶穌的死和死裡復活,才可以讓我們脫離死亡的轄制,進入生的永恆。要敗壞死亡的毒鉤,只有那超越死亡的神才能幫我們解除。耶穌上十字架,就是為要幫助我們解決死亡的問題。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李詠的突然離世,讓我思想自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會是什麼狀態?是恐懼嗎?是未知嗎?

曾經聽說過一個牧者,他常常帶年輕人去墓地裡默想,讀墓碑上的碑銘。後來想想這個牧者真的很有智慧。年輕人為什麼容易輕狂,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死亡。

其實死亡對我們來講很現實。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談死亡,覺得這個很遙遠。但他們卻津津有味地談車、談房。其實,車和房子有可能比死亡更遙遠。每個人不一定都會有車有房,但每個人都有死亡。

我們真的不知道死亡何時會臨到自己身上。但因著信,我們隨時都做好準備去面對肉體的死亡。也因籍著祂,我們必要看見那榮耀的寶座!我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我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當我們第一次集體面對死亡,願我們的心中都充滿盼望與平安。

因基督的愛,勝過死亡!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今日經文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高清原圖可關注微博 黑門_ )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

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

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彼得前書 2:24|

作者簡介:黑門,95後建築設計師,獨自遊歷十幾個國家,追過極光也潛過深海,寫通透的文字,過信仰的人生。這裡有一群微信上最不一樣的90後,帶著使命向世界發聲,歡迎大家關注黑門(ID:HeyMEN27)”。轉載請聯繫公眾號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主持人李咏离世:当我们第一次集体面对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