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永康人編的童謠 曾影響金庸大師的童年

10月30日傍晚,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

金庸的武俠小說,曾經影響了一代人。可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一位永康人,曾經深深地影響了金庸的童年。

昨天,永康青年畫家陳李新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了一條動態:“金庸先生,你兒時是我爺爺《童謠大觀》的忠實讀者,而我卻成了你作品的武俠迷,感謝您為我爺爺《童謠大觀》重版作序,感謝您曾經的關懷!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永康新樓人編撰的《童謠大觀》

當年一度風行大江南北

《童謠大觀》初版於1922年,它以江浙地區的童謠為主,也有廣東、四川、湖北、河北等省的童謠入選,這本書由中華書局出版,在當時一度風行大江南北。

這本永康人編的童謠 曾影響金庸大師的童年

編撰這本書的人叫陳和祥,也就是陳李新的爺爺,他們是永康市舟山鎮新樓人。

陳和祥17歲從當時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學畢業後,到上海世界書局當編輯,主要從事法律書籍編輯,之後又因故辭職離開。

目睹舊中國兵荒馬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陳和祥覺得要改變舊中國的面貌,救國先治愚,必須從兒童教育抓起。因此,他又回到了上海,在掃葉山房當起了編輯,主要編輯、創作兒童文學作品。

1922年9月,以雅仙居士為號的陳和祥編撰了《童謠大觀》(四冊),由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立即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影響了中國的幾代人。

金庸曾撰文說“這是我最初的課外兒童讀物”

陳李新的父親9歲時,他的爺爺就已經去世,所以,陳李新一開始並不知道自己的爺爺曾經出版過這本書。

2005年,永康市專門收集古現代作家名人作品的程伯敦老先生找到陳李新,問他爺爺是否出過一本書,叫《童謠大觀》。

得知線索後,陳李新經過深入尋訪,找到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的作家王春瑜。不久,王春瑜給他寄來了複印的全套舊版《童謠大觀》。王春瑜還是金庸的好朋友,從此,陳李新和金庸牽上了線。

2007年7月,新世界出版社再版了這本《童謠大觀》。當年5月,金庸還專門為此作序,撰寫了近1200字的《讀》一文。

“我小時候在家鄉海寧袁花鎮讀小學的時候,我父親給我買了好幾本童謠集,那都是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出版的。童謠內容大都採自江南一帶,說的主要是天氣和農作之類,因為內容簡單,又雜有婆媳、父女、孃舅之類家庭趣事,每一句都押了韻,讀來琅琅上口,很容易記憶。事實上,我家鄉也有很多的類似童謠,所以沒有陌生的感覺。這是我最初的課外兒童讀物。不久前,我一位好朋友孫南生先生給我寄來了一套影印本的《童謠大觀》,字體很大,還附有插圖。插圖是民國初年的式樣,現在看來有很大的懷舊感覺,令我回到了自己的兒童時代,那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事了。”

金庸在文中說,中國社科院的王春瑜先生也很推崇這本書,王先生也是他的朋友,王春瑜考證了這本童謠集的編者陳和祥先生是浙江永康市古山鎮人(記者注:行政區劃改革前,新樓原隸屬古山鎮,現隸屬舟山鎮),還設法聯繫上陳先生的兒子陳可法和孫子陳李新。瞭解了陳和祥先生當年蒐集和編撰這本童謠集的經過。

金庸在文中說:“推算起來,大概我和陳可法先生的年歲差不多,童謠集的內容,和我的童年是平行的。”

金庸曾建議“隔代合作” 讓孫子為爺爺重版《童謠大觀》

在永康,陳李新是頗有名氣的青年畫家,最擅長畫牛,他的作品水墨牛速寫被編入中國美院本科教材《水墨速寫技法》,《臥著的水牛速寫》入選成為80多所大學聯合編輯的教材《設計速寫基礎教材》。

得知這一消息後,金庸曾提出過一個設想,並託王春瑜轉告陳李新:能否讓陳李新給童謠畫插畫,和爺爺陳和祥“隔代合作”,重新出版《童謠大觀》。

遺憾的是,當時陳李新正好接了一個課題——省文學藝術重點工程江南水牛課題,正全身心投入,所以就把這事拖了下來。

事實上,這本《童謠大觀》,影響的不僅僅是金庸。有一次,陳李新在新華書店裡,翻看錢鍾書的夫人楊絳的著作《我們仨》,裡面竟然記述了楊絳和女兒錢瑗每天晚上一起誦唱爺爺這本童謠的溫馨回憶。於是,他致信老作家楊絳瞭解這本童謠的情況。

2005年8月5日,楊絳給陳李新回信說:“我《記楊必》一文中也曾提到這本書,至今還能背許多各地的童謠。這是我姑媽用來教育我和大弟弟、小弟弟和大妹妹的。每人一冊,我們怕分散了會失落,所以訂成一冊。後來由姐姐帶往上海教她的孩子,這部童謠,我家兩代孩子都唱熟了。我覺得孩子讀這種書是享受。”並盼望早日出版,“能買到重印的新版,讓我填補上忘記的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