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將傳統文化中的孝順思想改變爲現代的家庭責任、義務觀念

19、為什麼說我們要將家庭倫理中傳統的孝順思想改變為現代的家庭責任、義務觀念

在世界家庭倫理思想中,亞洲儒家文化在家庭倫理中有孝順的觀點,西方民族沒有這種思想,歐美民族中甚至沒有撫養老人的觀點,中西文明同樣建立在人性基礎之上,但在此觀點上差異如此之大,是我們應當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其實原來早期的儒家文明,講的是以“仁”為核心的“父慈子孝”,是理想化的雙方良性互動關係,但後來封建專制統治者篡改後的理論,卻成為了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無條件的孝敬與順從,從而使子女實質上成為了父母的奴隸,將以血緣為紐帶組成的家庭,以感情與義務、責任組成的家庭關係變質為統治與被統治關係,將本質為家庭撫養、教育與管理的責任權力,變質為粗暴的統治權力,剝奪了子女做為一個人的人格尊嚴與生命自由的價值,是造就整個民族自卑、虛偽、心理陰暗的根源,可以說,與現代經社會實踐證明的,先進、科學的共和社會思想體系背道而馳,水火不容。

我們現在要改變的就是在社會中去除專制的家庭倫理思想,恢復到家庭中本質的原理關係層面,去掉中國式封建社會中家庭倫理中以奴役為目的的“孝順”思想觀念,還人類共有的生命的尊嚴、幸福權力,在家庭中以家庭責任與家庭義務思想理念來完成家庭職責,父母與子女在人格與生命尊嚴上是平等的,在子女未成人之前,父母有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管理家庭的的權力;子女成年相對獨立後,有贍養老人的責任,以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情,這種責任不但有物質付出的責任還有感情付出的責任,以便使老人能夠安度晚年。這是在中國現代社會環境下,以血緣與感情為紐帶組成的家庭雙方的責任與義務。中國現有的法律在家庭關係中規定父母與子女的權力與責任是符合現代社會思想的,去掉了那些中國式的封建專制倫理思想的糟粕。但在社會與家庭的原理上還沒有講清楚,在社會道德層面還沒有充分糾正過來。我們現在必須要把它改變過來,因為中國人的奴性就起源於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