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機「委屈獎」不等於委曲求全

為避免駕乘糾紛引發悲劇,南京公交集團要求,運營過程中駕駛員對乘客要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公交集團為此專門為公交司機設置了委屈獎,獎金從最初的10元、50元,增加到了現在的200元。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司機領獎。

為公交司機設立“委屈獎”並非新鮮事,最近發生的重慶乘客與駕駛員互毆導致公交車墜江事件,再次讓“委屈獎”成為關注的焦點。除了支持外,也不乏不同聲音。有觀點質疑,忍出來的病症不應再開“忍”字藥方,就像面對高鐵座霸,一味當和事佬,只會助長囂張氣焰、扭曲規則意識。

大抵是“委屈獎”的字面意思,以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形象描述,觸動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經。或許在質疑者看來,為公交司機設立“委屈獎”,就是鼓勵司機做忍氣吞聲的“小媳婦”,一味地妥協退讓,委曲求全。這其實是對“委屈獎”的一種誤讀。對於在公交車上胡攪蠻纏,干擾司機正常駕駛的行為,當然需要予以制止和懲戒,但必須講求方式方法。

前段時間發生的多起高鐵霸座現象引發熱議,許多人提出“懲治霸座不能總是事後算賬”,主張“受害者和現場工作人員理直氣壯地向霸座行為說不,執法人員挺直腰桿地當場處置不法行為”。對於高鐵霸座行為來說,現場處置的確可以形成震懾,維護秩序。但是,公交司機卻無法做到這一點。一方面,公交司機並非執法者,其沒有權力對於某位乘客實施強制措施;同時,更重要的是,司機手中的方向盤關乎全車人的生命安全,在聚精會神駕駛的過程中,司機不應分散精力與乘客口角,更不能騰出手來進行互毆。

公交司機作為一種特殊職業,文明服務、安全行車是基本的行為規範。即使乘客有錯在先,司機倘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既影響公交部門的行業形象,更會造成安全隱患。重慶公交車墜江的慘劇,雖然是乘客所引起,也與司機冉某多次轉頭與乘客爭執,最後放開方向盤進行還擊的錯誤做法密不可分,教訓不可謂不沉重。

面對乘客的語言和肢體攻擊,司機進行對罵對打顯然不可取。無論如何,確保行車安全都是第一位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是窩囊,而是一種理智,防止外界干擾影響司機駕駛。如果當事人一再胡攪蠻纏,公交司機應該及時靠邊停車處理,然後和乘客耐心地進行解釋溝通,必要時報警求助。同時,設立“委屈獎”也是鼓勵司機加強自我情緒管理。司機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如果乘客的抱怨指責正好趕上司機心氣兒不順,很容易因為小問題釀成大悲劇。“委屈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公交司機控制個人情緒,對乘客多些理解和包容。

防範駕乘糾紛是一項系統工程,司機“委屈獎”只是一個方面。許多地方給公交車加裝了駕駛室防護隔離門,甚至配備了公交安全員,配合司機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同時,相關拉拽公交司機案被告人因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獲刑,幫助公交司機制止搶奪方向盤的乘客也獲得重獎。對於公交司機來說,隔離門和安全員能夠從源頭避免委屈,司法懲戒和社會援助則有助於紓解委屈情緒,這些都是“委屈獎”的有益補充,可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避免駕乘糾紛引發悲劇。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