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不少公司都會回購股票,但是破淨時間最長的銀行股爲什麼不怎麼回購股票呢?

ccc35165


銀行股破淨率最高,卻不回購股票,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眾所周知,銀行最有錢,但是銀行最缺錢。要支持實體經濟,銀行就要“放款”。大量的企業需要銀行貸款,銀行只能靠吸收存款。要銀行股回購股票,就需要大量的錢,如果拿出大筆資金回購股票,就要降低貸款,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所以銀行股不但不回購股票,反而會通過定增,發行優先股擴充股本,增加資金用於支持實體經濟。央行定向降準也是釋放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銀行回購實際上會收縮流動性,降低資本充足率。雖然對於股市是利好,但對於實體經濟卻產生了負作用,得不償失。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銀行股長期以來,股權相對穩定,機構投資者的“標配”,長線資金不斷買入持有。SMCI納入也會大量買入,將來“入富”,銀行股的實際流通量在逐步減少。我們可以觀察體量比較大的銀行股,換手率近兩年逐步降低。最低谷時日換手率低於0.1%,很多銀行股成交量低於一個億。如果銀行股進行大量回購操作,恐怕流動性“枯竭”,根本無法進行下去。股票價格會出現大幅上漲,影響到股市的正常運行。我們可以通過報表觀察,銀行股前10大股東持股在百分之五十以上,部分銀行股達到百分之八十,加上機構散戶配置鎖倉,實際市場流通量已經很低。最近定向增發的幾隻銀行股,增發價遠高於市場價,還有“鎖定期”。明明在二級市場可以買的更便宜,為什麼高價參與定向增發?就是這個原因。銀行股不回購自有其中道理,並非是公司不看好,也不是因為股價不夠低,而是不可以。信不信由你。


麻辣SC


其實回購本公司的股份是大股東對自己公司未來的發展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特別是處於市場低迷時,大股東的積極回購行為可以增強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同時對公司的股價形成正面積極的影響。我國銀行的股份幾乎都屬國有或集體所有,且都屬於國資控股或集體所有制的形式,個別大股東增持股份的意願不強,就算增持股份也是微乎其微的,更談不上控股權了。支持原創點贊分享



銀徽閃


銀行股的估值和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估值是不一樣的。長期以來,銀行類個股的市盈率只有5至6倍,如果按照一般價值投資的標準來衡量是具備投資價值的,但是放到銀行股身上就不適用。銀行股的估值只有專業人土才弄得懂,一般人是弄不懂的。現在的銀行股根本不具備回購的條件。


毛筆字帖


因為回購需要用到自有資金,而國內銀行基本上是國有企業且數額較大需要國資委的同意,其次銀行現在基本缺錢,用這個錢去回購還不如總這個錢去進行放貸,那麼銀行的收益會更好,間接也會引起價值投資機構的關注從而買入市值也會因此而回升,所以沒必要一定要去回購股票!


青芒隨筆


正常一個企業關心的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而不是股價,企業寶貴的資金用於企業發展,而不是用來買股票,如果企業認為它買賣股票可以取得更大受益,那它應當去註冊證券公司。銀行也是一樣,放貸是它的強項,它的資金用來放貸通常比它炒股賺的更多,股價多少是資本市場的事,與它經營無關。


HANMAXC16


我們存在銀行的存款是銀行的負債,我們的存款貸出去才是銀行的資產,存貸差才是銀行的利潤。銀行和製造業不同,製造業是錢到物到錢的循環,過多的現金會降低資產效率,銀行的錢本身就是生錢的工具,所以不會用來回購股票而降低流動速度。


楊城37170169


簡單,不是所有公司的股東都是以賺錢為目的。舉個例子,你會賺幾老公或老婆的錢嗎?既然不以賺錢為目的,又為什麼要回購呢?你以為每年銀行那麼多的利潤真是錢?認真思索,透過現象看本質!


伯約蜀漢投資學院


一本萬利的買賣,我可以不管破不破淨。只要還有人存錢我就能盈利,大家都不存錢了,那才是我的危機


我不壞不怪


回購,需要消耗公司運營資金,這對高負債行業是比較困難的。銀行目前主要是在發優先股、發二級債等補充資本金,以達到核心資本充足率的發展要求。回購對他們而言,基本面不太支持!


私人銀行家王巖


銀行患資金飢渴症久矣,有錢回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