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我的肚子好餓,可是我還要減肥。”

“雖然好餓,可是我真的真的不能吃。”

“好餓,為什麼大半夜要讓我看見這個!”

“糟糕,我想直接過年”

這一屆網友不知道怎麼肥四,變得這麼好吃了。

原來,讓他們變得“神志不清”的原因又是陳曉卿,這支“好吃團隊”又開始出來“作祟”,不過這次不再是“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而是把“魔爪”伸向了中國之外的世界各地,節目名曰——《風味人間》。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風味人間》海報

“曉卿一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風味人家》一出“聲”,只聽見“咕咕咕......”一片肚子叫。你現在很飽,肚子沒有叫?我不信你看完這段描述後還敢這麼說。不信,你試試~

奶桶肉:帶皮燜烤的羊肉汁水豐盈,並帶有獨特的炙烤香,極致的味覺體驗在羊胸口,刀鋒過處,張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綻開,綿密濃烈,餘香滿口。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奶桶肉

禿黃油拌飯:蟹油浸潤膏黃,只添加鹽與少量魚露輔佐,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直指人心。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禿黃油拌飯

富貴雙方:上方調和冰糖與蜜汁,蒸制四小時,這是火腿以主角身份的驚豔登場。繁複的製作,酥爛剔透的口感,鹹鮮與甘甜,在這裡奇蹟般相逢。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富貴雙方

騰訊視頻近期上線的美食紀錄片,一星期更一集,每集50分鐘,一共8集。第一週的50分鐘,手抓肉,燻馬肉馬腸,金華火腿,巴楚蘑菇,金銀蹄膀,龍鬚筍燉烏雞......中國和世界的20多種食物齊亮相,一場饕餮盛宴就此拉開序幕。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在陳曉卿的味覺版圖裡,從來就沒有界限。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專注於訴說中國的美食故事,那麼《人間風味》則將視線望向更加遼闊的世界。跨越6大洲,造訪二十多個地區,那麼這次的美食“蛋糕”三分之二是由中國民間美食,剩下一成則是國外美食。

“One word,One dream.”同一個世界,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是一樣的。

比如火腿。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金華火腿

西班牙人認為火腿是“諸神才能享用的真正珍饗”,會定期塗油,調整懸掛位置,甚至嚴苛到規定肉面的朝向、窗戶開合的尺度,細枝末節都十分考究。這一點,東西方在工藝方面異曲同工。“中國傳統火腿的製作同樣需要仰賴天時地利,以及人力的悉心養護。”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西班牙火腿

比如土豆。

在甘肅,土豆經過反覆捶打,產生普通土豆泥望塵莫及的軟糯口感,再配上秘製辣椒油,蔥花,再來一勺點睛的醬水,酸辣可口,叫人慾罷不能。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甘肅小吃洋芋攪團

在世界的另一端,遙遠的法國南部阿力高,法國人也讓土豆產生了類似的形狀,牛奶乳化土豆泥,攪拌均勻後加入大量奶酪,從而形成像瀑布的土豆泥。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法國阿力高的瀑布土豆泥

總導演陳曉卿曾說:“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風味人間》以世界美食做參照系,告訴你中國從來不是‘美食孤島’,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串食講故事,是陳曉卿導演的“拿手好戲”。《風味人間》裡,有各地的美食,同樣也有很多“食”與人的故事。

片尾,你會震驚於“鏢魚少年”的高超技術,你會“破口大罵”:這哪裡是捕魚,這難道不是一出好萊塢大片?居然還不是特效,也沒有替身!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在臺灣,臺灣人捕食旗魚的方式叫人緊握拳頭,捕魚人拿著20多公斤的三叉鏢杆,站在鏢魚船最前端的鏢臺上,靠著雙腳掌勾住兩條環形布塊以作支撐,迎著六七級的海風搏命出海,完成一場“插魚表演”。

旗魚是公認的短距離內游泳速度最快的魚類,哪怕是普通的魚想要赤手空拳的抓住它都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旗魚。而今年,旗魚總是難覓其蹤,少年和他的父親已經在海上等待多日。

攝影機被綁在鏢杆上,觀眾猶如戴上了VR眼鏡,視線像是和少年一起在海浪裡顛簸,短短几秒讓你體驗了一把什麼叫真正的弄潮兒。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漁船還在海浪衝顛簸,年輕人站在船頭,手持鏢魚竿,向海面上拼盡全力地一扔......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好傢伙!不一會兒一條2米長的旗魚被艱難的拖上了岸,漂泊多日的父子倆總算有了收穫,暗自欣喜,熒幕前的觀眾也長舒一口氣,拳頭也漸漸鬆開......

陳曉卿:人在江湖飄,哪能不吃肉

為了拍攝這短短几分鐘的視頻,節目組在海上足足蹲點守候了五天。

這五天裡他們收集了無數的素材,但最終只呈現了最精彩的這幾分鐘,我想觀眾摩拳擦掌的反應就是對他們的最好肯定!

“食物取材於豐饒的大自然,而美味的釀造,更是人們在多年勞動中的積累。”

美食是一把鑰匙,打開的,也是人類的整個情感世界。

如同片尾所說:

地球上多元的風土,依然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靜默的力量,幫助我們在日趨雷同的日常生活裡,辨認對方,看清自己。

山川依舊,風味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