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我的肚子好饿,可是我还要减肥。”

“虽然好饿,可是我真的真的不能吃。”

“好饿,为什么大半夜要让我看见这个!”

“糟糕,我想直接过年”

这一届网友不知道怎么肥四,变得这么好吃了。

原来,让他们变得“神志不清”的原因又是陈晓卿,这支“好吃团队”又开始出来“作祟”,不过这次不再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而是把“魔爪”伸向了中国之外的世界各地,节目名曰——《风味人间》。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风味人间》海报

“晓卿一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风味人家》一出“声”,只听见“咕咕咕......”一片肚子叫。你现在很饱,肚子没有叫?我不信你看完这段描述后还敢这么说。不信,你试试~

奶桶肉:带皮焖烤的羊肉汁水丰盈,并带有独特的炙烤香,极致的味觉体验在羊胸口,刀锋过处,张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绽开,绵密浓烈,余香满口。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奶桶肉

秃黄油拌饭:蟹油浸润膏黄,只添加盐与少量鱼露辅佐,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秃黄油拌饭

富贵双方:上方调和冰糖与蜜汁,蒸制四小时,这是火腿以主角身份的惊艳登场。繁复的制作,酥烂剔透的口感,咸鲜与甘甜,在这里奇迹般相逢。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富贵双方

腾讯视频近期上线的美食纪录片,一星期更一集,每集50分钟,一共8集。第一周的50分钟,手抓肉,熏马肉马肠,金华火腿,巴楚蘑菇,金银蹄膀,龙须笋炖乌鸡......中国和世界的20多种食物齐亮相,一场饕餮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在陈晓卿的味觉版图里,从来就没有界限。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专注于诉说中国的美食故事,那么《人间风味》则将视线望向更加辽阔的世界。跨越6大洲,造访二十多个地区,那么这次的美食“蛋糕”三分之二是由中国民间美食,剩下一成则是国外美食。

“One word,One dream.”同一个世界,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是一样的。

比如火腿。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金华火腿

西班牙人认为火腿是“诸神才能享用的真正珍飨”,会定期涂油,调整悬挂位置,甚至严苛到规定肉面的朝向、窗户开合的尺度,细枝末节都十分考究。这一点,东西方在工艺方面异曲同工。“中国传统火腿的制作同样需要仰赖天时地利,以及人力的悉心养护。”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西班牙火腿

比如土豆。

在甘肃,土豆经过反复捶打,产生普通土豆泥望尘莫及的软糯口感,再配上秘制辣椒油,葱花,再来一勺点睛的酱水,酸辣可口,叫人欲罢不能。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甘肃小吃洋芋搅团

在世界的另一端,遥远的法国南部阿力高,法国人也让土豆产生了类似的形状,牛奶乳化土豆泥,搅拌均匀后加入大量奶酪,从而形成像瀑布的土豆泥。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法国阿力高的瀑布土豆泥

总导演陈晓卿曾说:“东西方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风味人间》以世界美食做参照系,告诉你中国从来不是‘美食孤岛’,国外美食同样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串食讲故事,是陈晓卿导演的“拿手好戏”。《风味人间》里,有各地的美食,同样也有很多“食”与人的故事。

片尾,你会震惊于“镖鱼少年”的高超技术,你会“破口大骂”:这哪里是捕鱼,这难道不是一出好莱坞大片?居然还不是特效,也没有替身!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在台湾,台湾人捕食旗鱼的方式叫人紧握拳头,捕鱼人拿着20多公斤的三叉镖杆,站在镖鱼船最前端的镖台上,靠着双脚掌勾住两条环形布块以作支撑,迎着六七级的海风搏命出海,完成一场“插鱼表演”。

旗鱼是公认的短距离内游泳速度最快的鱼类,哪怕是普通的鱼想要赤手空拳的抓住它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旗鱼。而今年,旗鱼总是难觅其踪,少年和他的父亲已经在海上等待多日。

摄影机被绑在镖杆上,观众犹如戴上了VR眼镜,视线像是和少年一起在海浪里颠簸,短短几秒让你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真正的弄潮儿。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渔船还在海浪冲颠簸,年轻人站在船头,手持镖鱼竿,向海面上拼尽全力地一扔......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好家伙!不一会儿一条2米长的旗鱼被艰难的拖上了岸,漂泊多日的父子俩总算有了收获,暗自欣喜,荧幕前的观众也长舒一口气,拳头也渐渐松开......

陈晓卿: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吃肉

为了拍摄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节目组在海上足足蹲点守候了五天。

这五天里他们收集了无数的素材,但最终只呈现了最精彩的这几分钟,我想观众摩拳擦掌的反应就是对他们的最好肯定!

“食物取材于丰饶的大自然,而美味的酿造,更是人们在多年劳动中的积累。”

美食是一把钥匙,打开的,也是人类的整个情感世界。

如同片尾所说:

地球上多元的风土,依然定时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静默的力量,帮助我们在日趋雷同的日常生活里,辨认对方,看清自己。

山川依旧,风味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