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響應關東群雄的號召,孫堅帶兵趕往討伐董卓的前線。在路上,他順手殺掉了和他有結怨,但是也舉起了討伐董卓義旗的荊州刺史王睿。殺完王睿之後,孫堅自然不會停下腳步,繼續向北,一邊走還一邊招募軍隊。留下來當刺史,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孫堅和他的私家軍隊唯一有價值的地方是戰場。


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圖1、孫堅從長沙到魯陽的大致路線

等孫堅帶軍隊走到南陽郡的時候,已經有數萬人,儼然已經是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了。看到孫堅帶著數萬大軍前來,南陽郡守張諮慌忙親自前來接待。這個張諮是董卓掌控東漢朝廷之後,任命的第一批州牧、刺史、郡守中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明確舉起義旗反抗董卓的那一個。

孫堅在軍中舉行酒宴招待張諮,張諮一團和氣的邀請孫堅第二天到城裡。此時的張諮肯定別無他想,就是想快點送孫堅帶著他的幾萬人馬趕快離開自己的南陽郡。可哪有那麼簡單。果真,酒喝得正酣,孫堅下面的主簿忽然和孫堅告起了張諮的狀:“我們大軍來到南陽,道路不治,軍資不具,我想問一問到底是怎麼回事呀?”張諮一看氣氛不對,知道情況不妙,準備要走,可身邊已站滿了軍兵,走是不可能了。緊接著,還是那個主簿,向孫堅稟奏說:“南陽郡守阻撓義兵,讓義兵不能及時去討伐董卓,請批准將南陽郡守拿下按軍法從事。”孫堅點頭應允,於是堂堂的南陽郡守張諮就這樣被推出軍門外斬首了。可以想見,整個南陽郡在得知郡守被斬首之後的震驚程度,之前平靜無事的南陽忽然來這麼一位主,不說二話就把自己的郡守、第一把手宰了。接下來,自然孫堅的大軍要什麼,南陽郡就給什麼。


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圖2、孫堅

想想當初,如果真要是孫堅說了算,在平定羌亂的前線,以孫堅的果斷,真能把董卓斬了。不過那時候,孫堅確實做不了主。而這一會,在孫堅說了算的時候,就是剛才斬首張諮那一幕。就這樣董卓任命的唯一沒有舉起義旗反抗自己的地方大員,也讓孫堅給弄死了。關於孫堅為什麼殺張諮,以及怎麼殺的,有好幾種說法,我們採用陳壽《三國志》的版本。

在殺掉張諮之後,孫堅帶領大軍繼續往北,來到魯陽,投奔到後將軍袁術賬下。孫堅帶領的人馬和袁術帶領的討伐董卓的人馬合兵一處。因為孫堅的關係,從此南陽成了袁術的地盤。袁術任命孫堅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就這樣孫堅成了袁術賬下最為得力的武將。

這時候的孫堅為何會投奔袁術?讓人有些費解。袁術難道就是因為比袁紹更靠南一些,就得到了孫堅這麼一個從南方來的幫手?


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圖3、袁術(《伐袁術》)

歷史總是有很多讓人弄不明白的東西,畢竟留下來記錄在史書上的細節太少了。此時的孫堅剛任郡守不久,加上自己不是世家出身,又自認為自己只是一名武將,暫時沒有自立門戶的想法,可以理解。而袁術是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的嫡子,有名望,這點也可以理解。可怎麼他們就結合到一塊了呢?確實,很難搞明白,孫堅這麼一名猛將,為啥就投到了比袁紹更浮誇的袁術之下?

先不說孫堅,回頭看當政的董卓如何處理空出來的荊州刺史這個職位。當時的荊州實質已掌控在袁術手上,當時荊州最重要的郡南陽成了袁術的大本營,其他更靠南的郡因為此時袁術的首要目標是討伐董卓,而陷入混亂。

此時已經將汝南袁家舉家滅族的董卓,肯定是不會任命袁術來當荊州刺史的,任命殺死王睿的孫堅更是不可能。那董卓只能從京城裡找,找來找去找到了劉表。就這樣,之前在東漢政壇一直默默無聞的劉表,橫空出世,成為之後諸侯割據局面中,非常重要的一方。在此之前劉表的職位是北軍中候。

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圖4、劉表

在三國演義裡面我們知道,劉備投靠到劉表門下的時候,劉表早就是割據荊州的一方諸侯了。可劉表怎麼拿到荊州這個地盤的,三國演義裡並沒說。其實荊州和劉表之前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沒有董卓這個任命的話。

劉表在接到這個任命之前,除了是姓劉,出自劉姓皇室之外。再就是在黨錮之爭中,有過一個“八顧”的稱呼外,並沒有太多出彩的表現。我們先簡單看一下,被任命為荊州刺史之前的劉表。

劉表是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是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代。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如今是益州牧的劉焉一樣是西漢魯恭王的後代,而奪取了他們兒子地盤的劉備是劉勝的後裔,而魯恭王劉餘、漢中山靖王劉勝都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哥哥。這麼一說就更有意思了,漢景帝一個兒子的兩個後人佔的地盤,最後都讓漢景帝另一個兒子的後人給奪去了。歷史裡的這些小趣事,想來確實讓人感慨。


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圖5、漢景帝的妻妾及兒女

後漢書上說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偉”,絕對是個英俊瀟灑的美男子。這個男子不但美還有才,結交了同郡的幾個同齡人,個個要才有才,要面有面,因此就被合稱為了“八友”。這樣聚聚會搞個朋友圈再平常不過了,可這劉表確實時運不濟,趕上了黨錮之禍的擴大化,被人舉報和黨人有關,他們哥們八個全被牽連,遭到朝廷通緝,被冠上“八顧”了稱號,。沒辦法,不願意坐以待斃,劉表只能逃走,隱身江湖。在當時的東漢,劉姓雖然名義上是皇室,可屁用都沒有,該被通緝照樣被通緝,一點特權、一點照顧都沒有。

之後的劉表一直逃亡,直到黃巾起義平定、黨錮之亂的黨人被赦免之後才出來做官。劉表仕途起步的第一站是投到正得勢的何進賬下。一路數來,我們看何進賬下的這些人袁紹、王允、劉表,個個都是和宦官有深仇大恨的。何進能一步步忘掉宦官對他們何家的恩惠,而走上和宦官決裂的道路,不是沒原因的。


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圖6、何進賬下的這些人(《董卓進京》)

在何進府上,劉表先是為佐吏,之後升任北軍中候。北軍中候秩六百石,是北軍五營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的監察官。可以想見,因為黨錮之禍的影響,劉表並沒有得到過太高的職位,到任荊州刺史的時候也不過是個六百石的監察官而已。

可為啥董卓會選劉表出任荊州刺史這麼一個重要的職位呢?可考的史料並不多。但依照董卓的行為邏輯,我們看董卓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任命一直追隨自己的下屬多大的官職,把自己人放到外邊去做一方封疆大吏,董卓好像一直想過,也從來沒嘗試過。


十八路諸侯42:孫堅投奔袁術,董卓任命劉表

圖7、何進賬下大部分都投靠了董卓(《董卓進京》)

而原來大將軍何進賬下很多人,在董卓掌權之後,一部分像袁紹這樣的,負氣走了。而更大的一部分,則投靠到了董卓賬下,成為董卓很依仗的力量,這其中就包括王允。劉表是不是也和王允一樣呢?從這個任命中,我們也許能看出一二。當然這個任命也有一定的邏輯線條可考,北軍中侯是監察官,刺史也是監察官,而且俸祿一樣。但中央外調地方,而且是管那麼大地盤的刺史,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能給到劉表手中,最少能說明一點,劉表如果不是取得了董卓的信任,就是取得了董卓信任的人的信任,比如王允。

不過,這個任命也就是一張任命狀,此時的荊州已亂成一片,更有兵強馬壯的袁術擋道,劉表要去上任,真不是一般的難。之前的荊州刺史王睿,可就是被袁術、孫堅這幫人殺掉的?還有那個南陽郡守?面對這幫人劉表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