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絕世的一躍,人間最悽美容顏,化蝶而去

阿飛,程蝶衣,歐陽鋒,宋丹平......都不再消多說;《風繼續吹》,《當愛已成往事》,《追》也無需多言,因為都擺在那兒了,是什麼身段已是不爭的事實。需做的,大概只是靜默的欣賞,如同再做一回早已做過的美夢。至於那些只是為了吸引市儈眼球而大肆潑墨渲染哥哥是同志以及自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的無良媒體,到現在也該是釋然了吧!

這麼多年來,我自己對於哥哥的喜愛在更大程度上不是鼓勵,而是阻止了我去寫關於他的文字,或是在朋友面前提起他。我總是盡力不去談論他,因為我知道一旦談論起總會一發不可收拾,耗費的精神體力以及所帶來的感情動盪是別人無法理解的。然而實話的講,當我真正談論起來或許是無法做到公正客觀的,因為說到底,我唯一想做的無非就是讚美他。並且很可能是前言不搭後語,零零散散,想到那說到哪,散落一地。

《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絕世的一躍,人間最悽美容顏,化蝶而去

正是從這一點來講,洛楓的勇氣和才華令我敬佩。能將滿心的傾慕之情理清,用學術的眼光作出研究表達,這並不是每一個榮迷都能做到的。更可貴的是。這本著作區別於市場上種種重疊濫調的關於哥哥的書,處處透出獨立深刻的解讀,令我在尋找到同做為榮迷的感情溫暖的同時思考學習到了自己不曾想到過的種種。尤其是書中對於多部電影和歌曲以及音樂的解讀令人恍然了悟,頓時通透,更佩服於作者對於藝術作品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說是才華和勇氣,其實背後的凝結的是沉澱最深的感情。這感情多少使人不能完全的客觀,然而,即便是平常的學術研究,真正面面俱到,絕對客觀的其實也並不存在。重要的是能將這份感情化作對於藝術的獨特感悟,對於另一個生命價值的欣賞和珍惜。我相信,喜愛哥哥的人們或多或少是有著與哥哥同樣的生命體悟,無論是在於人格性格,還是才華態度。最深的眷戀之情流淌在生命同相的理解之中。是迷戀,也是相惜。

《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絕世的一躍,人間最悽美容顏,化蝶而去

洛楓的重點在與張國榮一生當中在電影及舞臺上用自己的身體與著裝創造的各種形象,兼以他在音樂錄影帶、歌曲等與音樂相關的作品中的意念表達,最重要的是,這種創造和表達是如何打破了社會所約定俗成關於性、性別、身體、色相等等的各種保守觀念;進而深入到張國榮創造各種人物,直至後期電影中對人格分裂、死亡意識的演繹。

可想而知,在《禁色的蝴蝶》中的張國榮自然與他人所描述的有所不同。在《張國榮的時光》中的張國榮是一個生活化的張國榮,親切,可愛;而《與他共度六十一世》中的張國榮則是一個畢生為電影事業嘔心瀝血的演員,專業,執著,熱誠,勤力。在洛楓的論述中所勾畫出來的張國榮則是一個以服裝、身體和聲音去實踐藝術理念的藝術家。他對自己有足夠的瞭解,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對周圍環境與條件有著清醒地認識,他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達到目的,他還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他殺出一條血路,這條路上至今後無來者。

《禁色的蝴蝶》:張國榮絕世的一躍,人間最悽美容顏,化蝶而去

洛楓在香港電臺製作的節目《不死傳奇》中提到,她只是用她的方式去理解張國榮,這樣的理解並不等同於張國榮。每個人對張國榮的解讀都只能是自己所關注的一個側面,而當這樣的側面越來越多時,我們就越有可能還原一個完整的張國榮。我所期待的是,《禁色的蝴蝶》不是張國榮研究的結束,而是一個真正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