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激情与梦想 思考与追求 年轻干部要敢于追梦 勤于圆梦

青海新闻网讯 年轻干部要敢于追梦,勤于圆梦。青年人才和青年干部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一直是海东市委的牵挂。11月1日,海东市委召开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鸟成云与我市年轻干部代表深入探讨交流,共话成长成才之路。鸟成云殷切寄语我市青年人才和青年干部,要坚定立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勤奋学习,保持“空杯”心态;要加强历练,敢于到改革和发展的一线去;要务实肯干,聚精会神埋头干事,不要想着走捷径;要严于律己,在思想、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警自省自重,养成慎言慎行慎独的良好习惯。

张一弓:全身心投入海东经济社会发展

张一弓现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座谈会上,他以《不负重托全身心投入海东经济社会发展》为题目带头发言作了交流。

张一弓在发言中说,在海东工作的六年,也是对海东由陌生到了解再到挚爱的六年。六年来他多次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问、多调查,摸清情况,深知只有加强实践、形成积累,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他认为年轻干部要学历与阅历、想法与办法兼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当前,新时代、新海东的发展建设对年轻干部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所以,只有持续在一线摸爬滚打、在急难险重事件中不断历练,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招有谱,只有与中央精神对标、与实际需求对接,才能实现把想法变成办法的素质飞跃,才能在海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知行合一、奋力开拓,才能不辱使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年轻干部要干劲与韧劲、知识与文化兼修。作用的发挥是由不断的进取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支撑的,缺其一,知识只能是纸上文章,不能转化为文化修养、文化涵养、文化素养,遇到困难、矛盾、挫折时,便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面临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张一弓深感责任重大,也深感只有以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概,努力提升见识、胆识,坚持立足海东实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拓宽视野,才能把握好机遇、发挥好自身特长,才能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好干部。

苏铧烨:从“学生兵”到“挑重担”的转变

2014年来到海东工作的苏铧烨,如今已经在海东度过了四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相当于在海东又取得了一个本科学位。他说,在海东的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生活上从外地人变为本地人、角色上从“学生兵”变为公务员、职责上从“跑龙套”变为“挑重担”的三个转变。

清华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苏铧烨,现任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物流科科长、海东科技园管委会主任。他在发言中表示,从事一份以服务人民为业的工作,感到非常幸福。如果说选择西部和基层需要百倍的勇气,那么坚持在西部和基层扎根则需要万倍的勇气。工作以来,他曾经数次实实在在地由于工作“压力山大”而夜不能寐,心急如焚,在上访讨薪的农民工面前,在要求协调解决困难的企业家面前,在重要的工作任务时间节点面前……每一件事都重如千钧压在心头。

在海东的工作让他明白,基层的工作似乎无关乎豪言壮语、无关乎激情澎湃,没有名震一时的轰轰烈烈,只有利及长远的点点滴滴,更需要的是孜孜不倦的耐力与久久为功的热情,“文火慢炖”出绵绵厚重的力量。来到海东之前,“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他而言是抽象的、模糊的,但四年多的工作开始让他明白,理想信念只有经过不断地摔打、碰撞、质疑和坚持,才会更加坚定、更加闪光、更加弥足珍贵。他坚定地说:“这就是海东带给我的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长。”

谈到工作时,苏铧烨表示,在海东,建设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北京市外辐射的第一个产业基地,建设了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了全市近50%的省“千人计划”入选者与入选团队,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知识产权数量的迅猛增长,打造了全市第一个五星级酒店、第一个专家公寓群,为园区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今年河湟新区的成立,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他们坚信在市委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更相信,在海东这片足够宽广的土地上,一定能够为年轻干部们搭建起一个人生的舞台。

李兰英:戒骄戒躁做好本职工作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李兰英,任平安区平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现挂职于海东科技园,是2015年青海省委组织部招录的第二批重点高校选调生。

2018年7月初,根据组织安排,到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挂职主任助理,三个月来,她对孵化器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协助筹备了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与人才发展研讨会——2018年援青人才论坛、2018中国储能西部论坛、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西部游学活动等。

入职以来,她获得了青海省第二次选调生培训班优秀学员,青海省首批新苗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优秀公务员、团省委机关第二党支部优秀党员等奖项。

在座谈会中,她深情地说,三年时间,经历了三个单位、四个岗位的锻炼,接触和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知识面、眼界得到了很大拓宽,对于乡镇工作、青年工作和科技园区工作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思考与感受,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尽快适应、戒骄戒躁,做好了本职工作。各级组织和领导给了我非常大的指导、关怀和帮助,不仅让她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而且一次次的为她指明了应该学习和努力的方向。组织的关怀和领导们的指导是她前进最大的动力。

罗长江:困难挫折是年轻干部试炼场

罗长江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投身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年轻干部们的情感之根和出发点。

罗长江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乐都区碾伯镇干部,于2015年7月作为选调生来到乐都区碾伯镇工作,期间曾先后借调至乐都区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现在在水利厅下属的水电设计院挂职学习。

他谈道,初到碾伯镇时,领导安排他在各口都干,了解基层是什么,基层人民要什么,基层部门怎么做,让他到群众中,在实践中真正体会践行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知道如何将理论联系实际变得更有成效,如何从群众中提炼技巧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工作。

罗长江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和困难,艰难困苦的有之,细碎繁琐的有之。拿自己个人来说,征地拆迁的时候碰到过工作做不通的情况,遇到区委换届选举等重要工作时一连加班一个多月,在设计院做勘察测绘工作时也有连续跋山涉水半个多月的时候,年轻干部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无不如此。无论多忙多累,每当完成阶段性工作后,都会感觉到满满的充实和成就感,在这样繁琐的任务和高强度的工作中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的氛围,看到的是众人同心的团结奋斗。可以说,困难挫折是每个人成长的催化剂,是年轻干部们的试炼场,年轻干部们每一步的成长都是与组织的关怀培养分不开的。

张东: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舞台

武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张东,现为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专业技术人员。张东在座谈会发言中说,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广大年轻干部要奋发有为,不断成长淬炼。海东市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我省对人才、对优秀干部的培养政策措施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和环境去学习、去锻炼。大家都特别感谢党和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对于刚走出校门不久、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干部们,其实特别期望组织能安排到基层、安排到环境艰苦、安排到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工作岗位去服务、去学习、去锻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锻炼中让大家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水平。此外,年轻干部中绝大多数都是专业技术人员,所以大家也期望组织能安排到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上去工作,充分发挥大家的才能和特长,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座谈会中,张东代表年轻干部向组织表态,作为当代的年轻干部,一定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辜负党和人民对年轻干部的期望,时刻牢记以人民的名义办实事、解难事。而且一定会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专业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

座谈会上,五位年轻干部代表的发言说出了海东所有年轻干部的心声,讲出了当代青年人的激情与梦想、思考与追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