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激情與夢想 思考與追求 年輕幹部要敢於追夢 勤於圓夢

青海新聞網訊 年輕幹部要敢於追夢,勤於圓夢。青年人才和青年幹部的學習、生活和成長一直是海東市委的牽掛。11月1日,海東市委召開全市年輕幹部座談會,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鳥成雲與我市年輕幹部代表深入探討交流,共話成長成才之路。鳥成雲殷切寄語我市青年人才和青年幹部,要堅定立場,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要勤奮學習,保持“空杯”心態;要加強歷練,敢於到改革和發展的一線去;要務實肯幹,聚精會神埋頭幹事,不要想著走捷徑;要嚴於律己,在思想、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警自省自重,養成慎言慎行慎獨的良好習慣。

張一弓:全身心投入海東經濟社會發展

張一弓現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座談會上,他以《不負重託全身心投入海東經濟社會發展》為題目帶頭髮言作了交流。

張一弓在發言中說,在海東工作的六年,也是對海東由陌生到了解再到摯愛的六年。六年來他多次深入基層,多聽、多看、多問、多調查,摸清情況,深知只有加強實踐、形成積累,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在具體的工作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因此,他認為年輕幹部要學歷與閱歷、想法與辦法兼備,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緊密聯繫起來。

當前,新時代、新海東的發展建設對年輕幹部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所以,只有持續在一線摸爬滾打、在急難險重事件中不斷歷練,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招有譜,只有與中央精神對標、與實際需求對接,才能實現把想法變成辦法的素質飛躍,才能在海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事業中,迎難而上、銳意進取、知行合一、奮力開拓,才能不辱使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同時,年輕幹部要幹勁與韌勁、知識與文化兼修。作用的發揮是由不斷的進取和高度的責任心為支撐的,缺其一,知識只能是紙上文章,不能轉化為文化修養、文化涵養、文化素養,遇到困難、矛盾、挫折時,便很容易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棄。面臨當前難得的發展機遇,張一弓深感責任重大,也深感只有以一以貫之、一抓到底、一往無前的大無畏氣概,努力提升見識、膽識,堅持立足海東實際,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拓寬視野,才能把握好機遇、發揮好自身特長,才能成為市委、市政府的好乾部。

蘇鏵燁:從“學生兵”到“挑重擔”的轉變

2014年來到海東工作的蘇鏵燁,如今已經在海東度過了四年多的時間。他覺得自己相當於在海東又取得了一個本科學位。他說,在海東的這段時間裡,他完成了生活上從外地人變為本地人、角色上從“學生兵”變為公務員、職責上從“跑龍套”變為“挑重擔”的三個轉變。

清華法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蘇鏵燁,現任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物流科科長、海東科技園管委會主任。他在發言中表示,從事一份以服務人民為業的工作,感到非常幸福。如果說選擇西部和基層需要百倍的勇氣,那麼堅持在西部和基層紮根則需要萬倍的勇氣。工作以來,他曾經數次實實在在地由於工作“壓力山大”而夜不能寐,心急如焚,在上訪討薪的農民工面前,在要求協調解決困難的企業家面前,在重要的工作任務時間節點面前……每一件事都重如千鈞壓在心頭。

在海東的工作讓他明白,基層的工作似乎無關乎豪言壯語、無關乎激情澎湃,沒有名震一時的轟轟烈烈,只有利及長遠的點點滴滴,更需要的是孜孜不倦的耐力與久久為功的熱情,“文火慢燉”出綿綿厚重的力量。來到海東之前,“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對他而言是抽象的、模糊的,但四年多的工作開始讓他明白,理想信念只有經過不斷地摔打、碰撞、質疑和堅持,才會更加堅定、更加閃光、更加彌足珍貴。他堅定地說:“這就是海東帶給我的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長。”

談到工作時,蘇鏵燁表示,在海東,建設著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在北京市外輻射的第一個產業基地,建設了全市第一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聚集了全市近50%的省“千人計劃”入選者與入選團隊,實現了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和知識產權數量的迅猛增長,打造了全市第一個五星級酒店、第一個專家公寓群,為園區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而且,今年河湟新區的成立,更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他們堅信在市委的領導下,一定能夠做出一番事業。更相信,在海東這片足夠寬廣的土地上,一定能夠為年輕幹部們搭建起一個人生的舞臺。

李蘭英:戒驕戒躁做好本職工作

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李蘭英,任平安區平安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現掛職於海東科技園,是2015年青海省委組織部招錄的第二批重點高校選調生。

2018年7月初,根據組織安排,到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掛職主任助理,三個月來,她對孵化器工作有了大致的瞭解,協助籌備了青海省“一優兩高”戰略與人才發展研討會——2018年援青人才論壇、2018中國儲能西部論壇、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西部遊學活動等。

入職以來,她獲得了青海省第二次選調生培訓班優秀學員,青海省首批新苗幹部培訓班優秀學員、優秀公務員、團省委機關第二黨支部優秀黨員等獎項。

在座談會中,她深情地說,三年時間,經歷了三個單位、四個崗位的鍛鍊,接觸和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知識面、眼界得到了很大拓寬,對於鄉鎮工作、青年工作和科技園區工作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思考與感受,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儘快適應、戒驕戒躁,做好了本職工作。各級組織和領導給了我非常大的指導、關懷和幫助,不僅讓她切身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而且一次次的為她指明瞭應該學習和努力的方向。組織的關懷和領導們的指導是她前進最大的動力。

羅長江:困難挫折是年輕幹部試煉場

羅長江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我們黨不斷前進的源泉和動力,也是投身於黨和人民事業的年輕幹部們的情感之根和出發點。

羅長江畢業於清華大學,現為樂都區碾伯鎮幹部,於2015年7月作為選調生來到樂都區碾伯鎮工作,期間曾先後借調至樂都區委組織部、省委組織部,現在在水利廳下屬的水電設計院掛職學習。

他談道,初到碾伯鎮時,領導安排他在各口都幹,瞭解基層是什麼,基層人民要什麼,基層部門怎麼做,讓他到群眾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踐行群眾路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知道如何將理論聯繫實際變得更有成效,如何從群眾中提煉技巧和方法,在實踐中檢驗工作。

羅長江說,在工作中經常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和困難,艱難困苦的有之,細碎繁瑣的有之。拿自己個人來說,徵地拆遷的時候碰到過工作做不通的情況,遇到區委換屆選舉等重要工作時一連加班一個多月,在設計院做勘察測繪工作時也有連續跋山涉水半個多月的時候,年輕幹部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無不如此。無論多忙多累,每當完成階段性工作後,都會感覺到滿滿的充實和成就感,在這樣繁瑣的任務和高強度的工作中感受到的是輕鬆愉悅的氛圍,看到的是眾人同心的團結奮鬥。可以說,困難挫折是每個人成長的催化劑,是年輕幹部們的試煉場,年輕幹部們每一步的成長都是與組織的關懷培養分不開的。

張東:基層是年輕幹部成長的舞臺

武大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張東,現為市城鄉規劃建設局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專業技術人員。張東在座談會發言中說,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廣大年輕幹部要奮發有為,不斷成長淬鍊。海東市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我省對人才、對優秀幹部的培養政策措施提供了優秀的平臺和環境去學習、去鍛鍊。大家都特別感謝黨和組織的信任和培養。

對於剛走出校門不久、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幹部們,其實特別期望組織能安排到基層、安排到環境艱苦、安排到改革和發展第一線的工作崗位去服務、去學習、去鍛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鍛鍊中讓大家增強黨性、改進作風、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長水平。此外,年輕幹部中絕大多數都是專業技術人員,所以大家也期望組織能安排到專業性較強的崗位上去工作,充分發揮大家的才能和特長,從而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

在座談會中,張東代表年輕幹部向組織表態,作為當代的年輕幹部,一定樹立良好的榜樣,不辜負黨和人民對年輕幹部的期望,時刻牢記以人民的名義辦實事、解難事。而且一定會堅守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成為政治過硬、業務熟練、專業能力強、具備創新精神的優秀幹部。

座談會上,五位年輕幹部代表的發言說出了海東所有年輕幹部的心聲,講出了當代青年人的激情與夢想、思考與追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