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觀賞魚的過程中,這些常見誤區,誰沒遇到過?

最近幾年包括最近一段時間,發覺自己身邊的朋友接觸觀賞魚的朋友越來越多了,似乎大家越來越喜歡飼養觀賞魚了。但是很多朋友呢,都是停留在認識以及感興趣的層面,並沒有花很多心思去了解,觀賞魚到底要把它養好,需要做什麼事情?甚至說對飼養觀賞魚有一些認識上面的誤區。那麼這篇文章就和大家來聊一聊,作為一個養魚的新手,我們在認識上面都存在哪些常見的誤區呢?

一、分不清楚,各種市面上常見觀賞魚的名字

大家別小看這個特點,其實這樣對於我們溝通起來是有很大的障礙的。為什麼我們人要有名字,以及一些常見的東西,要有名字來稱呼呢?就是方便我們在跟第三方溝通的時候,叫出這個名字,好像叫出一個代號一樣,就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東西。從而進一步產生共識,知道彼此雙方都在說什麼。而如果當我們認不清這種觀賞魚叫什麼名字的時候,我們在溝通上,肯定會出現一些麻煩的。

舉個例子,前陣子在和一位剛開始養魚的朋友溝通。由於他是新手,開始養魚所養的一些魚比較簡單,就是孔雀魚,瑪麗魚,還有米奇魚。然後呢,他家裡其實是有一條黑色的瑪麗魚生病了,我記得是長了白點。但是這位朋友他就不知道,這個瑪麗魚真正的名字就叫瑪麗魚。他就直接告訴的時候,就直接跟我說那個“黑黑的魚”。我當時就在想,那個“黑黑的魚”到底是什麼?然後我又叫他拍個小視頻,我才知道並且告訴他這個叫瑪麗魚。黑色的瑪麗魚就叫黑瑪麗魚。然後同樣的例子也表現在孔雀魚身上,因為孔雀魚有很多個品種,有蛇王,有草尾,有禮服,等等。所以如果他沒有記清楚這些名字,我們溝通起來,其實障礙就比較大。我相信其他朋友應該也有類似的感受。由此可見,記住一個觀賞魚品種的名字是多麼的重要。

養觀賞魚的過程中,這些常見誤區,誰沒遇到過?

二、以為魚有水就可以活了

這是一個常識性的誤區。確實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如魚得水。但是並不是說只要有水,這個魚就能存活。因為水裡面有很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它是影響著水裡面的水質變化的。但是這些我們作為人類是不能感受得到的,而作為魚類他們是對這些非常敏感。一旦水裡面的溫度酸鹼度軟硬程度發生些許的變化,一些敏感的魚類它們就很快能感受的到。如果這些水裡面的條件達不到他們適應的標準,它們就會生病甚至是死亡。

就好比我們人類生存需要空氣一樣,但是城市裡面的空氣,還有鄉村裡面的空氣,甚至是山林裡面的空氣都是讓我們感受不一樣。所以魚類並不是有水就能存活,而是要找到適合他們的水質,才可以讓它們活得更好,養出更完美的狀態。

養觀賞魚的過程中,這些常見誤區,誰沒遇到過?

三、魚缸裡面的水髒了就要換

這也是一個我們新人朋友養觀賞魚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看到魚缸裡面的水渾濁了。以為魚兒就非常難受,所以就要把整個魚缸裡面的水全部換成新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魚缸裡面的水全部倒掉加滿自來水,看上去就非常清澈。殊不知,這樣對觀賞魚來說是最大的傷害。因為把水全部換掉了,意味著把觀賞魚丟到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環境,而且這個環境的指標還非常讓它們感到不舒服。就好像一下子把我們抓到西藏的青藏高原一樣,我們肯定會有高原反應的。所以,這頓操作之後,很多觀賞魚就會趴在魚缸底部,或者是浮在水面,或者是躲在角落,看上去就非常不健康的狀態。

比較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瞭解為什麼這個水會變成渾濁,然後從源頭去解決根本問題,而不是一口氣把魚缸裡面的水全部換清澈了,並不是這樣的。

養觀賞魚的過程中,這些常見誤區,誰沒遇到過?

以上盤點出來的關於新手養魚三種常見誤區,大家有沒有感受呢?自己有沒有經歷過這些誤區,或者說這些錯誤的判斷呢?我自己是經歷過的,所以感受特別深刻,也知道如果我們真的要把觀賞魚養好,這些誤區,或者說這些常識性的錯誤,應該及早認真的糾正過來。借這篇文章也希望告訴大家,如果真正想把觀賞魚養好,肯定是需要多花些心思下去的。盡心盡力,凡事多一個心眼,才會把事情做到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