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爲什麼嗎?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成為春秋霸主,你知道為什麼嗎?可能有不少的朋友都知道“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但是對於他為何可以做到3年不問朝政都能夠成就霸業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番。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1、楚國的家底雄厚。在楚莊王之前,楚國經歷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三代名君,國力鼎盛。楚莊王的老爹楚穆王是楚國霸業的過渡人物,在他任期內,趁晉國新君年幼,頻頻向北用兵。迫使鄭、陳、宋等中原諸侯紛紛投降,成為楚國的嘍囉國,使楚國北進的政策得以延續,與晉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並且稍占上風。正當楚穆王雄心勃勃之時,天不假其年,在事業即將進入巔峰時突然病逝。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2、楚莊王為什麼三年不鳴。楚莊王剛剛上臺,楚國就發生鬥克與公子燮的叛亂,楚莊王淪為人質。儘管叛亂後來以失敗而告終,卻對楚莊王心裡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接下來幾年時間裡,他不理朝政,一味的花天酒地。在這段時間,楚國內憂外患頓起,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首先是北進的成果毀於一旦,楚穆王曾將勢力擴張到鄭國、宋國、陳國等中原國家,但在一兩年之內,這些國家全部都背楚附晉。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楚莊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國出現非常嚴重的危機。由於長期以來奉行武力侵伐的方針,楚國土地急劇擴張,吞併的國家達數十個之多,又征服了許多周邊蠻族。這一年,楚國出現大饑荒,被征服區的叛亂如野火燎原般席捲,聲勢浩大。附庸國紛紛叛亂,一度形勢嚴峻。在秦國與巴國的軍事援助下,楚國才好不容易擺平動亂,大危機終於沒有釀成致命的結局。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細究這次規模空前的叛亂,楚莊王負有很大責任責任。上臺三年來,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楚莊王的表現都是一塌糊塗。中原之地,得而復失,這是其一;國內出現大饑荒,恐怕也是人禍多於天災,這是其二;附庸國紛紛叛亂,一度形勢嚴峻,這是其三。楚莊王不聞政事,不僅如此,甚至下令:“膽敢進諫的,殺無赦,絕不寬恕。”難道楚國就這樣完蛋了嗎?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楚莊王的改變,很有戲劇性。伍舉是一名忠臣,他決定用一個巧妙的方法進諫。他對楚莊王說:“大王,臣有一個謎語,始終猜不透謎底,敢向大王請教:有一隻鳥,呆在高高的山上,三年的時間,從來不飛,也不鳴叫,請問大王,這是什麼鳥?”楚莊王昏庸卻是聰明絕頂,他一聽心裡明白了,這是在嘲諷自己。伍舉的話,大概激起了楚莊王內心深處的英雄主義熱血,或者象後世禪宗所說的“頓悟”,楚莊王答道:“這可不是普通的鳥,三年不動,是為了堅定自己的意志;三年不飛不鳴,是為了豐滿自己的羽翼。你聽我說,此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不久後,楚莊王真的變了,讓整個國家大吃一驚,也讓楚國人燃起重振輝煌的希望。他一口氣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勤於政事,發佈政令,結束三年來楚國政局秩序混亂的局面,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第二件,誅殺不合格的官吏數百人,同時根據舉薦任用賢良數百人,使國家吏治大大改善;第三件,由敢於直諫的忠臣伍舉、蘇從負責主持內政工作。以上三件事,讓楚國人感到歡欣鼓舞。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4、問鼎中原,成就霸業。楚莊王勵精圖治,不到三年的時間,楚國已全然恢復往日的強盛。北進中原的戰略計劃又提上議事日程,楚莊王要把勢力再次擴張到中原地區,與晉國爭奪霸主寶座。莊王六年,由於鄭國與晉國交惡,前來投降楚國,開啟楚莊王北進的第一道門。緊接著,楚國向陳/宋兩國興師問罪。此時由於晉國內部權力鬥爭激烈,不敢與楚國交鋒。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軍大舉進攻位於伊川的一支蠻族部落:陸渾戎。陸渾戎焉一路潰退,楚軍一路追擊,一直追到洛水河畔,已經進入周王室的領地。當時周天子派王孫滿去犒勞楚師,楚莊王見到他之後,劈頭就問:“周王室的傳國之寶是九座銅鼎,此銅鼎據稱是大禹王時所鑄,九鼎象徵九州。九鼎由夏而入商,由商而入周,可惜寡人一直未能親眼見到,不知這九鼎的大小輕重如何?”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後來有個成語叫“問鼎中原”,即是出自此。楚莊王問鼎之輕重,無非覺得象徵天下至高無上權力的九鼎,只有放在楚國才合適,周王現在算老幾,也配享有這權力至尊的九鼎嗎?由此可見楚國之霸氣。在楚莊王時代,楚國幾乎無往而不勝。最重要的一場戰事,就是與晉國的邲之戰。晉楚爭雄八十年,有過三次大規模交鋒,晉國兩勝,楚國一勝。楚國的一勝,就是邲之戰。此役是晉國曆史上最大的慘敗,也是楚國霸業之巔峰之戰。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5、略評楚莊王。楚莊王在上臺初始,便遇上鬥克與公子燮的叛亂,被叛軍劫持為人質,這使他一度消沉,在最初幾年裡無所作為。但是他給國人提供了一個發憤圖強的榜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句名言,名言的背後是一代英雄戰勝自我的不懈努力。楚莊王七年又爆發鬥椒的叛亂,這並沒有動搖楚莊王開拓進取的步伐,他以堅忍不拔的精神,迎危機而上,最終擊敗最強勁的對手,成為強者中的強者。

楚莊王3年不問朝政,後來卻變成春秋霸主,您明白為什麼嗎?

小編認為,楚莊王在位共計二十三年,在這段期間內楚國無論在內政上還是對外戰爭上,都取得偉大的成就,特別是邲之戰的勝利,使晉楚爭霸中,楚國完全佔據上風。楚莊王當之無愧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五霸的不同版本中,齊桓公、晉文公與楚莊王三人幾乎都是穩居其中三席,這也是對這三位春秋雄主的肯定。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是否還有著其他不同的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