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詩文藏在風景里|《游褒禪山記》——馬鞍山篇

遊褒禪山記(節選)

宋·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詩文大意

褒禪山也叫作華山,唐代的和尚慧褒當初于山腳下建舍定居,並且最終葬於此處,因此把它命名為“褒禪”。如今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的墓社。距離禪院東邊五里處,就是人們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的南面所以這樣命名。距離洞口幾百多步,有個石碑倒在路邊,它的碑文因風化剝落而模糊不清。唯獨石碑上殘留的文字尚且能識別出“花山”的字樣。現在人們所說的“華”是“華實”的“華”,大概因為讀音上的錯誤。

從這向下的山洞平坦空曠,有泉水從旁邊湧出,而來遊覽、題記的人更是很多,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里的地方,有一個深遠幽暗的洞穴,進去感到非常寒冷,想探究它的深度,就連喜歡遊玩的人也沒有走到過盡頭,人們稱它為後洞。我和四個人拿著火把進入洞穴,進入地越深,前進就越困難,而所見到的就越奇妙。有感到倦怠想要出去的人 ,說:“不出去的話,火就要燃盡了。”只好和他一起出去。大概我們所到達的地方,比起愛好遊玩的人來說尚且不足他們的十分之一,然而環顧洞穴的左右,來到這裡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大概到了洞穴更深的地方,遊玩的人便更少了。在這個時候,我的力氣尚且足以前進,火把尚且足以照明。我們出了洞穴之後,便責備想要出來的人,而我也後悔跟隨他出來而不能盡情享受遊玩的樂趣。

關於詩人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人稱半山居士。

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

卒諡文,故又稱“王文公”。

北宋著名思想家、學者、詩人、政治家、

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褒禪山

最美的詩文藏在風景裡|《遊褒禪山記》——馬鞍山篇

褒禪山,舊稱華山,亦稱含山,

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

四周青峰聳立,景色秀麗,

歷史悠久,令人流連忘返。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絡繹不絕,

是賞玩與探險的絕佳之處。

敘議結合

這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

所作的一篇敘議結合的遊記,

記錄了詩人與友人遊褒禪山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詳盡曲折,思想鬥爭波瀾起伏。

作者以此為喻,表明要實現大理想,

應當意志堅定,敢於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