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四明二谛,略述诸意(047)

四、明二谛,又为四:一、略述诸意。二、明二谛。三、判麁妙。四、开麁显妙。

夫二谛者,名出众经,而其理难晓,世间纷纭,由来硕诤。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妙胜定经》云:“佛昔与文殊,共诤二谛,具堕地狱。至迦叶佛时,共质所疑。”二圣因地尚不能了,况即人情强生去取?

问:释迦值迦叶,即是二生菩萨,云何始解二谛?尔前复不应堕恶道!

答:尔前语宽,何必齐二生之前始恶道出?

又,二生菩萨将隣补处,补处位多别、圆,永无此理。通教见地已免恶道,亦无堕落。

应是三藏菩萨,至二生时,犹未断惑,始解二谛,此义无咎。尔前堕恶道,亦有其义。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问:三藏菩萨有堕落,余三教无者,《金光明经》那云“十地犹有虎、狼、师子等怖”耶?

答:为恶友杀则堕地狱,为恶象杀不堕地狱。

然圆教肉身于一生中有超登十地之义,此则烦恼已破,无地狱业,犹有肉身,未免恶兽。余教肉身,一生之中,不登十地,唯作行解,以烦恼为虎狼。作行解者,于理则通,于事不去(云云)。

然执者不同,庄严旻据佛果出二谛外,为中论师所核:如此佛智照何理?破何惑?若无别理可照,不应出外;若出外而无别照者,借何得出?进不成三,退不成二(云云)。

梁世《成论》执世谛不同。或言世谛名、用、体皆有;或但名、用而无于体;或但有名而无体、用(云云)。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陈世《中论》,破立不同。或破古来二十三家明二谛义,自立二谛义。或破他竟,约四假明二谛。

古今异执,各引证据,自保一文,不信余说。

今谓不尔。夫经论异说,悉是如来善权方便,知根知欲,种种不同,略有三异,谓随情、情智、智等。

随情说者,情性不同,说随情异。

如《毘婆沙》明:世第一法有无量种。际真尚尔,况复余耶!

如顺盲情,种种示乳。盲闻异说而诤,白色岂即乳耶?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众师不达此意,各执一文,自起见诤,互相是非,信一不信一,浩浩乱哉,莫知孰是。

若二十三说及能破者,有经文证,皆判是随情二谛意耳。无文证者,悉是邪谓,同彼外道,非二谛摄也。

随情智者,情谓二谛,二皆是俗。若悟谛理乃可为真,真则唯一。

如五百比丘各说身因,身因乃多,正理唯一。

经云:“世人心所见,名为世谛。出世人心所见,名第一义谛。”

如此说者,即随情智二谛也。

随智者,圣人悟理,非但见真亦能了俗。

如眼除膜,见色见空。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又如入禅者出观之时,身心虚豁,似轻云霭空,已不同散心,何况悟真而不了俗。

《毘昙》云:“小云发障,大云发障,无漏逾深,世智转净故。”

经言:“凡人行世间,不知世间相;如来行世间,明了世间相。”此是随智二谛也。

若解此三意,将寻经论,虽说种种,于一一谛皆备三意也。


法华玄义|(047)四明二谛,略述诸意


文章 | 智者大师

图片 | 玉泉禅寺数据中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