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爲師,一定就要終生如父母嗎?

天氣漸冷,看到有家貧的學生衣著單薄,有個別心善的同事準備想自掏腰包為班上的可憐衣正單的學生買衣服,而此舉恰好讓另外的同事觸景生情、大發牢騷:別提了,一提到為學生墊錢買衣服就來氣。記得以前我為一些學生墊錢買衣服,可如今長大了見到我都好像不認識了,連個招呼也不打,想想真的好寒心。有人開個頭,其他同事也都紛紛表示有同感,覺得多數學生均忘恩負義了。其實,對此我以前也深有同感,覺得為學生付出不少,可到頭來碰面時連個招呼都木有,說不寒心那才叫怪。不過,後來我細細反思之餘,不禁有所感悟:

一、看人不順眼,那是自個修養不夠。借用下別人的話,就是這理。何況那些個小學生,他們能明白多少事理,知道多少叫感恩?再說了,我們老師作為成人,為何還要跟學生斤斤計較呢?再者,作為服務性行業,我們為學生的這些付出可以說也是份內之事,大可不必因了這點小恩小惠而要別人銘記一輩子。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也反映出了我們老師的心眼兒比那針孔都還要小了。就如同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一般,難道醫生治好了每個病人後,都要每個患者對醫生感恩戴德、沒齒不忘嗎?好像不是這樣的。

二、時過境遷,此一時彼一時。從兒童長到少年,學生們在這過程中可能已經歷了更多的人和事,還要讓他們念念不忘過去的某人某事,這好像不太可能。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一切重新開始。難道不是嗎?學生與過去的老師見面不打招呼那是他們的事,如果我們老師太過於計較那則是我們老師的不是了。

三、再說了,試想如果我們老師自始自終都把每個學生真正視如己出,全心全意關心呵護他們,一切為他們著想,而不是隻是表面的一點點傳授知識和施與小恩小惠的話,學生們還會如此冷漠、老師們還會如此牢騷滿腹嗎?其實,老師於學生而言就一如父母,老師關愛學生這應該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是不需要什麼回報的,所以學生不太在意老師的恩情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想想看,生活中好多學生長大了都不一定孝敬自己的親生父母,何況老師呢!因此,看問題應該全面,不能太狹隘;心胸應該放寬廣些,一味自私往往只會導致煩惱。心底無私了,天地才寬啊!

一日為師,一定就要終生如父母嗎?

一日為師,一定就要終生如父母嗎?

一日為師,一定就要終生如父母嗎?

一日為師,一定就要終生如父母嗎?

一日為師,一定就要終生如父母嗎?

一日為師,一定就要終生如父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