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海葬成爲珊瑚礁的一部分,你願意嗎?

你是否平時也常會想一些奇怪問題。

譬如說,海底的魚類到底有沒有自己的語言?如果沒有,那它們又是用什麼來交流的?亦或是他們根本不需要彼此交流。如果變成一條魚,那我每天豈不是要奮力地遊呀遊,逃離鯊魚兇猛的物種。

但可惜,作為一個渺小人類,終究變成不了魚,自然也就無法真切體會到魚的世界。但常常會想到死以及死後的世界。

— 1 —

你有試過想要成為一座珊瑚礁嗎?

人去世後,埋葬方式不外乎那幾種,但你有試想過要成為一座珊瑚礁嗎?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在美國有一種結合了骨灰甕、骨灰散撒以及海葬等作用的新型的殯葬方式——成為永久的人工紀念礁。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紀念礁是使用專門的環保水泥與逝者的骨灰混合製作而成,能夠為魚類與其他海洋生物營造棲息場所,成為一個對海洋生態有積極意義的永久貢獻,為我們的下一代保育如此美麗的海洋環境。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把珊瑚種植在紀念礁上

家人和朋友更可以參與到紀念礁的製作過程中,在紀念礁上加上手印或是小型的紀念碑,並放入逝者或其家人制定的海域。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這不僅是對海洋的治癒,更是親友心靈的治癒。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家屬們可以去水下探望逝去的親人。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骨灰帶來重要的營養,並且幫助氧化紀念礁周圍的水,促進了生命的繁衍。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你將來會選擇這種海葬方式嗎?

— 2 —

人們能否接受成為海底的一部分?

01. 海葬在中國

以青島為例,青島市實行海葬已經 23 年了,但是發展過程卻步履蹣跚。

記者從市殯葬管理所瞭解到,每年火化 5 萬人,而參加海葬的卻不到2000人,還不到總體的 4%。

1991年,青島開始實行海葬,當時還沒有政策上的優惠,參加一次需要花費280元,市民在觀念上還是有些傳統,所以報名的很少,工作開展也比較難。

2003年到2010年,物價部門重新核算了價格,將海葬費用上調到500元,當時參加海葬的人數依然不多。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2009年,只有100人左右報名參加海葬,2010年開始,海葬開始有了補貼,將全部的費用都免去了。

之後,海葬的觀念慢慢深入人心,但從總體上來看,依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市殯葬管理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海葬有著生態環保、節約土地等多種優點,但是長久以來形成的“入土為安”的觀念一時難以消融,海葬盛行還有待時日。

市民為什麼不能接受海葬這種殯葬方式。

家住團島的市民薛女士表示:“海葬那都是思想比較開放的人的想法,我還是傳統些好,想百年之後有個安穩的窩。”

“現在的逝者多是病死的,把骨灰撒進大海,那不是對海洋的汙染嗎?”採訪中,記者也曾聽到過這樣的聲音。

“我們現實中也聽到過這樣的聲音。”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有人覺得骨灰撒海了,魚會吃掉一部分,然後人又捕魚吃魚——一連串循環下來,覺得好像是人把骨灰吃掉了。

青島市推行海葬租用船隻時,一些公司認為晦氣,不願租借船隻。”

實際上,入土為安指的是埋葬在可見的土地之下,海洋同樣是地球的土地,骨灰撒向大海,同樣是魂歸自然。

火化遺體的溫度一般在 800~1200℃ 之間,有害病菌根本無法存活,骨灰撒入大海後,不會使病毒傳播,“不敢吃魚”的說法也是無稽之談。

此外,海葬參與率較低的原因還在於公眾對海葬的具體申請和操作程序不清楚,覺得海葬操作步驟複雜就放棄了。

我國堅持每年開展海葬的城市有上海、大連、連雲港、天津、東莞、青島、廈門等地。

上海市自 1991 年以來撒海的逝者已經達 19427 名,並在濱海古園建立了海葬紀念碑,自 2008 年每年舉行公祭海葬典禮,深情緬懷紀念碑上近兩萬名魂歸大海的逝者。

2009 年大連市率先在全國出臺免費骨灰撒海惠民政策。

國外海葬

日本高雄港都的殯葬管理所,早在民國八十六年就訂定海葬管理條例,致力推動海葬文化。

高雄殯葬管理所僱請二十人左右的船隻,免費讓至親家屬帶著骨灰,放入會溶解的器皿內,長眠於大海之中,與魚蝦為侶。

文章來源:eternalreefs、城市信報

編譯:Allen

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天人合一,海葬成为珊瑚礁的一部分,你愿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