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宋的統治者支持岳飛,到底能不能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岳飛是華夏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歷史早有定論。才能方面,岳飛帥領的岳家軍於沙場所向披靡。道德方面,岳飛上對皇帝極其忠誠,至死不渝;下對百姓秋毫無犯。

戰績方面:金國軍隊,北下佔領中原後,揮師越過長江繼續南下,打得宋人狼狽不堪。趙構險些做了俘虜,“泥馬渡江”的故事,就發生於此時。

是岳飛帥軍收復了建康和襄陽六郡,使得南宋有了立國之本。岳飛後來又繼續北伐中原,屢次挫敗金軍鋒芒,收復了汴梁地區。

然而,在岳飛躊躇滿志,考慮新的進軍計劃時。南宋統治集團為了私利,極為無恥的召回岳飛,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他。我認為在朝堂竭力支持下,岳飛能夠滅掉金國。戰力方面。岳飛軍在野戰中,屢次大敗金軍的王牌軍。能夠在面對面的野戰中取勝,證明在戰力方面,岳飛軍是完勝的。

如果南宋的統治者支持岳飛,到底能不能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兵力方面。金軍佔領的中原地區,反抗金人的義軍遍地都是,人們是痛恨金人的。如果,岳飛能在中原站穩腳跟,兵源是不成問題的。

反觀人數極少的女真族,兵力是堪憂的。金國後方空虛。金國的老巢――遼東地區,防守的留守兵力是很少的。

在佔領中原後,為了過優越的生活,絕大部分的金人遷移到宋朝的地方生活,不願繼續住在苦寒的遼東,軍隊主力也駐紮在中原。

所以,只要在中原地區殲滅金軍主力。遼東地區金人的殘兵敗將,是不足為慮的。以此推論,滅掉金國都沒有問題,拿下區區的黃龍更沒有問題。

如果南宋的統治者支持岳飛,到底能不能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作為名將,岳飛對人說的“直搗黃龍”,不只是激勵人心士氣,也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其實當時就南宋初年這個狀態來說,就算讓岳飛一心一意的去打金人,也是很難恢復昔日北宋的版圖的。看看南宋丟失了多少土地,北宋一開始的版圖至少還佔據了山東,河北一部分地方。

西北也是佔據到了現在陝西一部分地方,但是到了南宋呢,這些全丟了,基本上退到了淮河以南了,一開始都退到了長江以南了,後來岳飛等人收復一些地方。慢慢的穩定在了淮河附近。

南宋朝廷此時根本沒有北伐恢復昔日的領土,只求苟安。岳飛一直要求北伐,但是當時南宋剛剛穩定,每年還要給金國歲幣,根本沒有多少糧草給岳飛。

而且當時來說,金人正值擴展的時候,士氣正盛,我們可以看到任何民族一開始建立政權的時候,都是非常厲害的。

如果南宋的統治者支持岳飛,到底能不能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這個時候的南宋已經是一直被打怕了的綿羊,怎麼和金人打。就算岳飛不回來,沒有朝廷的糧草,岳飛拿什麼打?

北宋總體要比南宋強大的多,而且汴京離北方更近,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都沒有能力越過燕山山脈。

華北是平原地帶,步兵和騎兵作戰可以想象是什麼情況,北宋在首都附加布置百萬禁軍就是在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的妥協。

岳飛先不談他是不是真如神話般牛逼,換另一個傳奇人物諸葛亮吧,他六出祁山什麼結果?大部分時候都吃的是後勤的虧。

岳飛打到汴京,補給線已經有近千里了(武漢到開封,自己查地圖)。還要被北伐到黃龍那是東北了。除非岳飛的統帥加持能夠讓500人相當於幾十萬人的戰鬥力,不然還沒到之前就餓死了。

如果南宋的統治者支持岳飛,到底能不能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如果只是名義上歸宋其實很簡單,反正偽齊也完蛋了,可是這的要把這裡重建成為宋朝的勢力範圍,那投入會非常巨大。

而且地方勢力非常複雜,雖然戰鬥力不是很高,但是一旦詔安,相當於馬上又多近百萬張嘴等著政府供養。人雖然是資源,但是突然爆炸的增長超過生產力的承受範圍就是負擔了。

南宋一邊常年作戰,內部爆發農民起義,完全沒有能力在負擔起北方重建的能力,收復失地只會變成遍地烽火的場面而已。

別太相信小說故事,南宋國祚也有一百多年,岳飛死了南宋也沒滅掉,說明趙構不是傻逼,不然徽欽二帝丟掉國家多少容易啊。

如果南宋的統治者支持岳飛,到底能不能揮師北上,收復失地?

還有說趙構稱臣是軟骨頭,這個除了丟面子還有什麼?為什麼要稱臣,不就是在談判桌上比較被動嗎?

如果岳飛真的指揮岳家軍以一當百,打得金軍喊爺爺,趙構頭殼燒掉了要妥協?想事情多用點腦子,別聽風就是雨,有些東西推敲一下,想想看能不能成立。

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一個人即就是燒成灰,他的本質是不會變的。趙構,秦檜如果忽然轉變觀念,表示支持北伐,岳飛能相信嗎?

這時的岳飛,雖然政治上比較幼稚,但也不是小年輕了,已經是軍事經驗豐富,統領一個方面的大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